一种装配式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13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截流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截流井,通过雨水管和排污管的闭合调整,便于控制截流井内雨水的排放方向,电机带动刮板旋转,将沉积在井体内的淤泥激起,便于通过排污泵将泥水排出,从而可对截流井内沉积的淤泥快速清理,以防对雨水造成污染;包括井体、顶环和井盖,顶环固定设置于井体的顶部,井盖设置于顶环的顶部;还包括污水管、第一排放机构、第二排放机构、过滤机构、安装机构和清理机构,污水管设置于井体的左部,第一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的右部,第二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的后部,过滤机构设置于污水管上,安装机构设置于井体底部,清理机构设置于井体内。清理机构设置于井体内。清理机构设置于井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截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截流井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截流井是一种用于市政工程中,安装在城市排水网络的节点处,对污水和雨水进行分流,便于对雨水进行利用和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辅助装置,其在截流井
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223185009.3的一种便于检查的装配式截流井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方便工作人员对截流井进行外侧以及内腔的检查工作,同时截流井开合过程简单快捷,提升工作效率的截流井;现有的装配式截流井在使用时,在污水流经截流井会将部分淤泥遗留在井内,较长时间后,淤泥堆积在截流井底部难以排出,在雨水流经时,对雨水造成严重污染,且现有的截流井在安装时,容易发生倾斜,影响截流井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清理淤泥,稳定性较好的装配式截流井。
[0004]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截流井,包括井体、顶环和井盖,顶环固定设置于井体的顶部,井盖设置于顶环的顶部;还包括污水管、第一排放机构、第二排放机构、过滤机构、安装机构和清理机构,污水管设置于井体的左部,第一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的右部,第二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的后部,过滤机构设置于污水管上,安装机构设置于井体底部,清理机构设置于井体内;在装配式截流井运行时,处于雨天时,前期雨水汇集污水排入井体内,转动第二螺管将第二封板上移打开排污管排放污水,在污水排尽后,关闭排污管,转动第一螺管拉动第一封板上移打开雨水管,排放干净的雨水,处于晴天时,雨水管关闭,通过排污管将进入井体内的污水排出,电机带动刮板旋转,将沉积在井体内的淤泥激起,便于通过排污泵将泥水排出,从而可对截流井内沉积的淤泥快速清理,以防对雨水造成污染,在对井体安装时,先将底座安装在坑洞内,然后通过定位块对井体定位安装,通过底杆保持底座和井体的稳定,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用性较强。
[0005]优选的,第一排放机构包括雨水管、第一阀座、第一封板、第一螺管和第一拉杆,雨水管设置于井体的右部,第一阀座固定设置于雨水管的左部,第一封板位于第一阀座内并可上下滑动,第一拉杆固定设置于第一封板的顶部,第一拉杆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管转动设置于井体的顶部,第一螺管螺装于第一拉杆的上部;转动第一螺管配合拉杆将第一封板向上拉起,从而打开雨水管,即可通过雨水管排放雨水。
[0006]优选的,第二排放机构包括排污管、第二封板、第二螺管、第二拉杆、排污泵、抽吸管和外接管,排污管固定设置于井体的后部,排污管的前部设置有第二阀座,第二封板位于第二阀座内并可上下滑动,第二螺管转动设置于井体的顶部,第二拉杆固定设置于第二封板的顶部,第二拉杆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二螺管螺装于第二拉杆的上部,排污泵固定设
置于井体的顶部,抽吸管设置于排污泵的底部并向下插入井体内,外接管设置于排污泵的输出端;转动第二螺管配合第二拉杆将第二封板向上拉起,将排污管打开即可排放污水,同时井体底部的污水可通过排污泵抽离截流井。
[0007]优选的,过滤机构包括滤盒、插座和插板,滤盒固定设置于污水管的输出端,插座固定设置于滤盒的右部,插座的中部设置有滑槽,插板位于滑槽内并可上下滑动,插座的中部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端部与插板接触;通过滤盒对污水管排入的污水进行过滤,对枯枝等大体积杂质进行截留,将插板向上拉起,即可对滤盒内部进行清理。
[0008]优选的,安装机构包括底座、底杆和定位块,底座位于井体的下方,底杆固定设置于底座的底部,底杆的底部设置有锥尖,定位块固定设置于井体的底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定位块位于定位槽内;通过底座配合底杆可对井体进行稳定支撑,降低井体倾斜的几率。
[0009]优选的,清理机构包括网板、转轴、电机、刮板和底罩,网板固定设置于井体的内部下端,电机固定设置于井体的底部,转轴转动设置于井体的内部底端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刮板固定设置于转轴的中部,刮板的底部与井体的内部底端接触,底罩固定设置于井体的底部并罩设于电机的外部;电机带动刮板旋转,将沉积在井体内的淤泥激起并与污水混合,便于对淤泥进行快速清理。
[0010]优选的,还包括围环,围环固定设置于底座的顶部并环绕于井体的下部;通过围环可防止截流井安装上,坑洞边缘的土石滚落在底座上,便于对截流井稳定安装。
[0011]优选的,还包括爬梯和拉环,爬梯固定设置于井体内,拉环固定设置于井体的顶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装配式截流井运行时,处于雨天时,前期雨水汇集污水排入井体内,转动第二螺管将第二封板上移打开排污管排放污水,在污水排尽后,关闭排污管,转动第一螺管拉动第一封板上移打开雨水管,排放干净的雨水,处于晴天时,雨水管关闭,通过排污管将进入井体内的污水排出,电机带动刮板旋转,将沉积在井体内的淤泥激起,便于通过排污泵将泥水排出,从而可对截流井内沉积的淤泥快速清理,以防对雨水造成污染,在对井体安装时,先将底座安装在坑洞内,然后通过定位块对井体定位安装,通过底杆保持底座和井体的稳定,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前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技术的第三轴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本技术的第四轴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9是图8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标记:1、井体;2、顶环;3、井盖;4、污水管;5、雨水管;6、第一阀座;7、第一封
板;8、第一螺管;9、第一拉杆;10、排污管;11、第二封板;12、第二螺管;13、第二拉杆;14、排污泵;15、抽吸管;16、外接管;17、滤盒;18、插座;19、插板;20、底座;21、底杆;22、定位块;23、网板;24、转轴;25、电机;26、刮板;27、底罩;28、围环;29、爬梯;30、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装配式截流井,包括井体1、顶环2和井盖3,顶环2固定设置于井体1的顶部,井盖3设置于顶环2的顶部;还包括污水管4、第一排放机构、第二排放机构、过滤机构、安装机构和清理机构,污水管4设置于井体1的左部,第一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1的右部,第二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1的后部,过滤机构设置于污水管4上,安装机构设置于井体1底部,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截流井,包括井体(1)、顶环(2)和井盖(3),顶环(2)固定设置于井体(1)的顶部,井盖(3)设置于顶环(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水管(4)、第一排放机构、第二排放机构、过滤机构、安装机构和清理机构,污水管(4)设置于井体(1)的左部,第一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1)的右部,第二排放机构设置于井体(1)的后部,过滤机构设置于污水管(4)上,安装机构设置于井体(1)底部,清理机构设置于井体(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放机构包括雨水管(5)、第一阀座(6)、第一封板(7)、第一螺管(8)和第一拉杆(9),雨水管(5)设置于井体(1)的右部,第一阀座(6)固定设置于雨水管(5)的左部,第一封板(7)位于第一阀座(6)内并可上下滑动,第一拉杆(9)固定设置于第一封板(7)的顶部,第一拉杆(9)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管(8)转动设置于井体(1)的顶部,第一螺管(8)螺装于第一拉杆(9)的上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截流井,其特征在于,第二排放机构包括排污管(10)、第二封板(11)、第二螺管(12)、第二拉杆(13)、排污泵(14)、抽吸管(15)和外接管(16),排污管(10)固定设置于井体(1)的后部,排污管(10)的前部设置有第二阀座,第二封板(11)位于第二阀座内并可上下滑动,第二螺管(12)转动设置于井体(1)的顶部,第二拉杆(13)固定设置于第二封板(11)的顶部,第二拉杆(13)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二螺管(12)螺装于第二拉杆(13)的上部,排污泵(14)固定设置于井体(1)的顶部,抽吸管(15)设置于排污泵(14)的底部并向下插入井体(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京岚郭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索冠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