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504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属于PP蓄水模块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插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底板之间的侧板本体,上下相邻的两个底板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互扣合,第一立柱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插头,第二立柱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供插头插接的插孔,侧板本体的板面包括镂空区和承压区,承压区朝向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一面设有侧压支撑平台,侧压支撑平台包括分别用于抵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的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通过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可将侧向压力传递给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再利用底板受到的正向压力将侧面压力均匀分散于PP蓄水模块,避免PP蓄水模块仅侧板受压,提高PP蓄水模块整体侧向受压能力。向受压能力。向受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


[0001]本技术涉及PP蓄水模块
,特别是涉及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

技术介绍

[0002]PP蓄水模块是一种可以用来储存水,但不占空间的新型产品,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95%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蓄水。PP蓄水模块通常由底板和侧板本体组成,上下两个底板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互扣合,第一立柱上设有插头,第二立柱上设有插头,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互插接便可实现两个底板的扣合,侧板本体插接在上下两个底板之间,对底板的侧面进行遮挡。如专利号为“202022463923.4”,专利名称为“一种PP模块蓄水池”以及专利号为“201721275548”,专利名称为“PP蓄水模块”中所公开的PP蓄水模块。
[0003]但现行的PP蓄水模块侧板存在两个问题:一、PP蓄水模块侧挡侧压力只能依靠组装式PP模块蓄水池外侧砖砌或水泥浇筑墙体抵挡侧面压力,PP蓄水模块自身无法承载侧向压力,致使组装式PP蓄水模块雨水收集池侧面承压极低,造成池体掩埋时损坏池体或池体较高时侧向压力不够引起池体侧塌。二、侧板本体和底板采用倒锁扣后装式设计,此种设计存在很大弊端,PP模块池体一旦正向承受压力,其侧板本体立刻脱落,主要原因:侧板本体与PP蓄水模块不能同时承受池体正向压力,亦不能与PP蓄水模块有效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当PP蓄水模块受到侧向力时,侧压支撑平台会将侧向力传递给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再利用底板受到的正向压力将侧面压力均匀分散于PP蓄水模块,避免PP蓄水模块仅侧板受压,提高PP蓄水模块整体侧向受压能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包括用于插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底板之间的侧板本体,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底板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互扣合,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截面均从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立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插头,所述第二立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供所述插头插接的插孔,所述侧板本体的板面包括镂空区和承压区,所述承压区朝向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一面设有侧压支撑平台,所述侧压支撑平台包括分别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的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部和所述第二斜面部由相互远离的一端向相互靠近一端的截面均逐渐减小。
[0007]优选地,所述侧压支撑平台背向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一面设有镂空槽。
[0008]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沿其边长方向排布的矩形插槽,所述侧板本体的上
下两侧均设有若干用于插入所述矩形插槽的矩形插块。
[0009]优选地,所述矩形插块朝向所述第一立柱的一面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对角线上设有对角加强筋。
[0010]优选地,所述镂空区包括镂空框架。
[0011]优选地,包括两个沿所述矩形插块排布方向间距设置的侧压支撑平台,两个所述侧压支撑平台之间并联有三个所述镂空框架,两个所述侧压支撑平台的外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镂空框架。
[0012]优选地,所述侧压支撑平台外侧的所述镂空框架连接有三角型支撑条。
[0013]优选地,所述镂空框架和所述侧压支撑平台之间通过镂空支撑竖条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镂空框架由横向支撑筋和纵向支撑筋构成。
[001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公开的PP蓄水模块侧板中,在侧板本体的板面上设有侧压支撑平台,在将侧板本体插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底板中后,侧压支撑平台的第一斜面部与分别底板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紧密抵接,当PP蓄水模块受到侧向力时,侧压支撑平台会将侧向力传递给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再利用底板受到的正向压力将侧面压力均匀分散于PP蓄水模块,避免PP蓄水模块仅侧板受压,继而提高PP蓄水模块整体的侧面承压能力,能够在池体掩埋时损坏池体或池体较高时,保证具有足够的侧向压力抵抗力,避免池体侧塌。
[0017]2.本技术公开的PP蓄水模块侧板中,采用了侧插式设计机构,即在侧板本体上下侧设置矩形插块,来与上下底板上的矩形插槽配合插接,当池体受正向压力时,上下底板会相互靠近,继而压紧侧板,使得侧板与上下底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继而保证侧板不会发生脱落,提高了组装式PP模块雨水收集池整体压力,便于池体布局,增加其使用寿命。
[0018]3.本技术公开的PP蓄水模块侧板中,侧板本体整体采用承压式结构设计,无论是由横向支撑筋和纵向支撑筋构成的镂空框架、镂空支撑竖条,还是三角型支撑条,都旨在提高侧板本体承压能力,使得侧板本体不仅具有很强的侧压承载力,同时也分解了PP蓄水模块边缘正向压力。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PP蓄水模块侧板的前视立体结构图;
[0021]图2为PP蓄水模块侧板的后视立体结构图;
[0022]图3为PP蓄水模块侧板的前视平面结构图;
[0023]图4为PP蓄水模块侧板的后视平面结构图;
[0024]图5为PP蓄水模块侧板的侧视平面结构图;
[0025]图6为PP蓄水模块底板的拼装立体结构图;
[0026]图7为PP蓄水模块底板的俯视立体结构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侧压支撑平台;2、矩形插块;3、镂空框架;4、三角型支撑条;5、镂空支撑竖条;6、底板;7、第一立柱;8、第二立柱;9、插头;10、插孔;11、矩形插槽;101、第一斜面部;102、第二斜面部;103、镂空槽;104、横向加强筋;201、矩形凹槽;202、对角加强筋;301、横向支撑筋;302、纵向支撑筋;701、第一贴合区;801、第二贴合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侧板本体,侧板本体用于插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底板6之间,上下相邻的两个底板6通过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相互扣合,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的截面均从靠近底板6的一端到远离底板6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立柱7远离底板6的一端设有插头9,第二立柱8远离底板6的一端设有插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包括用于插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底板之间的侧板本体,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底板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互扣合,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截面均从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立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插头,所述第二立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供所述插头插接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本体的板面包括镂空区和承压区,所述承压区朝向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一面设有侧压支撑平台,所述侧压支撑平台包括分别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的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部和所述第二斜面部由相互远离的一端向相互靠近一端的截面均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支撑平台背向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一面设有镂空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P蓄水模块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沿其边长方向排布的矩形插槽,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和腾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