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08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包括可溶复合基质材料和负载在可溶复合基质材料中的纳米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牙周GTR的原理及制造理念,设想将这种界面植入物设计成具有成分和结构呈梯度变化的结构,促进骨生长、防止细菌浸润及牙龈组织向下方组织缺损区生长,使膜的特性愈趋于“理想”,以满足局部功能要求,使膜多方面性能得以提升,实现更优良的组织再生。优良的组织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牙周炎是常见慢性炎症疾病,其特征是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炎治疗目的是实现牙周组织再生,选择合适的载体携带活性物质,使其在作用位点缓慢释放,可有效解决将药物溶液直接注入作用位点导致疗效不佳问题。膜片或条带等体系属于基质型药物输送系统,通过将高分子聚合物和药物混合后制备成膜片或条带。可根据需要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尺寸,易于插入目标部位,对患者的不适感较小。与其他类型药物递送系统相比,高分子膜片或条带还具有稳定性佳、表面积大且降解速率慢等优点,其在牙周疾病治疗等领域已有广泛研究。
[0003]生物屏障膜(Biological barrier membrane,BBM)的应用是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技术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牙周缺损区与牙龈组织相隔离,防止牙龈上皮组织向下方的牙周缺损区快速生长,从而为牙周组织的再生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良好环境。理想的BBM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促成骨及抗炎等诸多性能,然而目前使用的BBM均未能兼顾上述要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引导组织再生效果不理想。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病原体会内化到宿主细胞中逃避免疫反应和抗生素作用,随时间推移牙周炎复发,细菌释放毒素引起持续炎症,GTR效果不理想。甲硝唑(Metronidazole,MTZ)是临床上治疗牙周炎常用的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厌氧菌感染治疗。虽可口服作为牙周炎治疗的辅助治疗,用于清除和根除预先存在的感染,但易引起副作用和抗生素耐药性。基于上述理念,在GTR过程中,BBM不仅仅是被动屏障,更是生物活性空间,调整膜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增强GTR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基于牙周GTR的原理及制造理念,设想将这种界面植入物设计成能促进骨生长、防止细菌浸润及引导牙龈组织向下方组织缺损区生长,使膜的特性愈趋于“理想”,以满足局部功能要求,使膜的多方面性能得以提升,实现更优良的组织再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的应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包括可溶复合基质材料和负载在可溶复合基质材料中的纳米药物,所述可溶复合基质材料由聚乙烯醇和
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纳米药物由环糊精改性的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和被其包裹的药物活性成分组成。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中所述药物活性成分质量占所述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总质量的0.5%~7.0%,优选0.5%~5%。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醇型号为17

88;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型号为K30。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0~30000;所述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中乳酸单体(PLA)和乙醇酸单体(PGA)的摩尔比为50~90:50~10。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药物为类球状,平均粒径为50nm~450nm,优选200nm~300nm。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活性成分包括抗厌氧菌药。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厌氧菌药为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中的至少一种。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溶复合基质材料中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8~9:1~2。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的厚度为100μm~250μm,优选为150~200μm。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药物活性成分和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有机相,将有机相注入含有环糊精的水相,挥发有机溶剂,将得到的纳米药物溶液与可溶复合基质材料混合,即得。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丙酮和乙醇,优选丙酮和乙醇比例为(2~4:1,v/v)的混合溶液。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活性成分与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0.1:1~10。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糊精在水相中的质量体积分数为1%~2%(w/v),优选为1.5%(w/v)。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相还包括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在水相中的质量体积分数为1%~3%(w/v),优选为2%(w/v)。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乳化剂选自聚乙烯醇、明胶、吐温

80和泊洛沙姆

188中的一种;优选为聚乙烯醇(型号05

88)。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4。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溶复合基质材料与所述纳米药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8~10:100。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相注入含有环糊精的水相后,还包括间隔3s超声30min;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液体温度很快升高,故采用短时间多次超声。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纳米药物溶液与可溶复合基质材料混合后还包括干燥成型,具体包括: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浇铸于玻璃板,25℃~30℃干燥成膜,与玻璃板剥离。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在制备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材料中的应用。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可为圆形、方形等,当为圆形时,直径为4~8mm,优选为6mm。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得到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好,将其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溶复合基质材料和负载在可溶复合基质材料中的纳米药物,所述可溶复合基质材料由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纳米药物由环糊精改性的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和被其包裹的药物活性成分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中所述药物活性成分质量占所述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总质量的0.5%~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为类球状,平均粒径为50nm~45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活性成分包括抗厌氧菌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型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膜的厚度为100μm~250μm。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俊峰吴昊李晓芳陈咏诗赖颖强朱熠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