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9042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解决了现有材料组织黏附性差、防粘连效果不理想及可操作性差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凝胶膜、水溶性涂层和功能涂层;凝胶膜含有聚乙烯醇、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助剂的一种或多种;水溶性涂层含有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黄原胶、琼脂糖、单宁酸的一种或多种;功能涂层含有抗生素;凝胶膜的厚度为300~500微米,水溶性涂层的厚度为100~300微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生物医用防粘连材料的制备领域。料的制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术后粘连是心血管、胸腔、腹腔、盆腔等部位手术治疗中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它不仅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二次手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通常,在手术伤口缝合之前,外科医生会将一层具有物理隔离作用的防粘连膜放在经过手术的组织或器官之间,从而防止组织与器官粘连的发生。
[0003]已有的预防粘连的方法主要有改良手术技巧和干预粘连的形成过程两大类,而干预粘连的形成过程又可分为药物干预和物理屏障干预两类。物理屏障是将易形成粘连的受伤部位分离开,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止粘连的方法。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防粘连材料均存在一定缺点,不能满足心脏手术后心包粘连的高标准及要求。目前国内外的主要产品根据可降解性可分为不可降解和可降解,根据形态可分为液体屏障和固体屏障。其中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ethylene,ePTFE),一种不可降解固体屏障,它确实降低了再次开胸的难度及损伤心脏的风险,但它的持续存在导致了炎性反应物的沉积及其周围广泛纤维化形成,心包内粘连仍然大量存在,使得对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分离变得困难。
[0004]理想的防止粘连的物理屏障应该是组织相容性好,能在创面上皮再生过程中持续存在,然后降解,理论上不仅能够防粘连,而且会在心脏和周围组织间慢慢形成一个利于再次手术的无解剖层。已经上市的此类产品有聚乳酸防粘连膜、壳聚糖膜、氧化再生纤维素、弹性纤维多聚五肽、纤维蛋白胶、HA

CMC膜(Seprafilm)等。
[0005]但上述产品存在明显的技术瑕疵,如聚乳酸可降解医用膜组织黏附性差,必须通过缝合固定;氧化纤维素膜遇出血可明显降低其防止肠粘连的作用,使用前必须彻底止血,遇到局部出血时不能使用;Seprafilm的可操作性差,它在腔镜等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其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性。(J Card Surg.2022Jan;37(1):176

18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材料组织黏附性差、防粘连效果不理想及可操作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织黏附性好、防粘连效果理想、可操作性强的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其包括凝胶膜、水溶性涂层和功能涂层;所述凝胶膜含有聚乙烯醇、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助剂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水溶性涂层含有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黄原胶、琼脂糖、单宁酸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涂层含有抗生素;所述凝胶膜的厚度为300~500微米,所述水溶性涂层的厚度
为100~300微米。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凝胶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是一种白色、稳定、无毒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它由醋酸乙烯经聚合反应、醇解而制成。聚乙烯醇的聚合度通常为200~20000,优选为500~3000;聚乙烯醇醇解度50~99%,优选65~99%。对于聚乙烯醇,它既可以通过本领域中的已知方法制备,也可以市购获得,例如日本可乐丽420,420H,224,224E,L

10,635;日本合成化学KH

20,KH

17,GH

20,GH

2等。透明质酸钠是人体内一种固有的成分,它是一种直链酸性粘多糖,在人体细胞间质、眼玻璃体、关节润滑液中发挥保水、润滑、促进细胞修复等重要胜利功能。特别优选的是,适合于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质酸钠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000~2200000,优选为1500000~1900000。对于透明质酸钠,可以市购获得。羧甲基纤维素钠是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后得到的,其水溶液具有增稠、成膜、水分保持等作用。特别优选的是,适合于本专利技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90000~250000,优选为90000~150000。对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市购获得。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若无特别说明,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均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水溶性涂层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黄原胶、琼脂糖或单宁酸。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功能涂层主要成分为抗生素。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隔离膜基于其总重量包含0~40重量%,优选20~30重量%的透明质酸钠;0~15重量%,优选5~10重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1~3重量%,优选0.1~2重量%的抗生素;和0.3~5重量%,优选0.5~2.5重量%的其他助剂,余量为聚乙烯醇,其中凝胶膜材料的所有组分的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重量%,
[0013]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为了提高隔离膜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在体液环境下能长期保持机械制成和物理屏障的性能,需要将聚乙烯醇通过静电纺丝的方式制备为凝胶膜;此外,为了提升隔离膜表面的理化和生理性能,包括表面润湿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粘附能力、降低组织粘连性能和抗感染等,需要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在凝胶膜表面构建水溶性涂层和功能涂层。
[0014]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聚乙烯醇在90℃下充分溶解在超纯水中,溶解时间取决于原料具体强开可以为6~8h,充分溶解后静置12h至室温,得到聚乙烯醇溶液;(2)将透明质酸在室温下充分溶解在超纯水中,溶解时间取决于原料具体情况可以为4~6h,得到透明质酸溶液;(3)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室温下充分溶解在超纯水中,溶解时间取决于原料具体情况可以为6~8h,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将抗生素在室温下充分溶解在超纯水中,溶解时间取决于原料具体情况可以为4~6h,得到抗生素溶液;(5)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得到凝胶膜纺丝溶液。使用静电纺丝装置和滚筒收集器,施加合适的电压、纺丝速度、接收距离和纺丝时间,相关参数取决于纺丝溶液的浓度和粘度。将所制备的静电纺丝纤维膜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12h,得到凝胶膜;(6)将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得到水溶性涂层溶液,在步骤(5)得到的凝胶膜表面通过脱水成膜的方法,构建水溶性涂层,得到表面均匀包覆水溶性涂层的凝胶膜;(7)将步骤(4)得到的溶液,在步骤6)得到的包覆水溶性涂层的凝胶膜表面,通过脱水成膜的方法,构建抗生素涂层,得到表面均匀包覆抗生素药物的功能
涂层的多层隔离膜;(8)将步骤(7)得到的包覆功能涂层和水溶性涂层的多层隔离膜放入通风橱,使用蒸汽对其进行交联处理8h,最终得到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
[0015]在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步骤(1)中,由于聚乙烯醇具有水溶性,耐水性较差,需要对其进行交联。在聚乙烯醇溶液降至室温后,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其特征是,包括凝胶膜、水溶性涂层和功能涂层;所述凝胶膜含有聚乙烯醇、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助剂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水溶性涂层含有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黄原胶、琼脂糖、单宁酸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涂层含有抗生素;所述凝胶膜的厚度为300~500微米,所述水溶性涂层的厚度为100~300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隔离膜的总重量,所述透明质酸钠的重量百分比为0~40%;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百分比为0~15%,所述抗生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1~3%;所述助剂重量百分比为0.3~5%;余量为聚乙烯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隔离膜的总重量,所述透明质酸钠的重量百分比20~30%;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抗生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1~2%,所述助剂重量百分比为0.5~2.5%,余量为聚乙烯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涂层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硫酸锌、氯化钙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