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93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稻虾生态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虾生态养殖方法,一种稻虾养殖装置配合完成,该装置包括养殖框以及养殖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相互卡接的隔板可以将稻田分割成块状区域,避免通过挖掘垄沟将稻田分割成块状区域的繁琐性,当虾苗长大后也省去垄沟回填这一步骤,减少虾苗养殖过程中垄沟挖掘与回填的繁琐性;在养殖机构中,转动过程中的水平板可以带动摄像头对虾苗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养殖人员可以对虾苗生长情况进行有效判断,避免养殖人员误判虾苗生长情况影响龙虾所需药物与食物的用量,移动块移动过程中与投药箱、投食箱相互配合可以对稻田分割区域的虾苗进行投药与投食处理。投食处理。投食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生态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虾生态养殖的
,具体为一种稻虾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稻虾生态养殖方法是一种将虾类与稻田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先将整个稻田进行模块化分解,模块化稻田之间挖掘垄沟,保证稻苗发育成一定大小的幼苗时便于集中对虾苗进行饲养,便于投喂管理;待到虾苗成长一定大小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时,此时模块化稻田内部虾苗和稻苗的成长造成容积率不够,此时可以将垄沟回填便于虾苗的移动。
[0003]利用稻田的底泥和残留物来提供虾类的食物,虾类通过吃掉稻田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废料,实现循环养殖,同时,虾类的体液和排泄物也可以为稻田提供营养,促进稻谷生长,通过上述稻虾共存的养殖方式并利用大面积稻田的光照、土壤和水体资源,实现虾类的生态养殖。
[0004]稻虾生态养殖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稻虾养殖过程中为了便于虾苗集中管理以及保证虾苗与稻苗成长所需的容积率需要对垄沟进行挖掘与回填,垄沟挖掘与回填过程中耗费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
[0005]2.传统的稻虾养殖过程中需要人工监测虾苗的生长情况,若通过养殖人员肉眼监测可能存在虾苗生长情况监测不均等情况,故导致养殖人员不能对虾苗生长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影响虾苗后续生长所需药物与食物投喂量的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稻虾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水稻种植:在水源充足的稻田里播种水稻,并进行适量的施肥与农药处理。
[0007]S2、虾苗投放:待水稻生长到一定高度时,通过隔板将稻田分割成块状区域,再在块状区域内投放适量虾苗。
[0008]S3、联营管理:水稻和虾类共同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
[0009]S4、稻虾收获:待水稻成熟,可以进行稻谷的收割,同时也可以收获养殖的虾类。
[0010]上述步骤S2采用一种稻虾养殖装置配合完成,该装置包括养殖框,所述的养殖框有多个相互卡接的且呈十字型结构的隔板卡接而成,所述的隔板分为前后段与左右段,养殖框上安装有用于对虾苗进行监测与投喂的养殖机构。
[0011]所述的养殖机构包括设置在养殖框上端面且可左右滑动的移动块,移动块上端面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前后走向的水平板,水平板上端面前侧贯穿安装有前后对称的投食箱,水平板上端面后侧贯穿安装有前后对称的投药箱,水平板下端面前侧且位于前后两个投食箱之间安装有用于对虾苗监控的摄像头。
[0012]优选的,所述的隔板前后段下端面均匀安装有多个楔进稻田的固定桩,隔板前后段前端面以及隔板左右段右端面均安装有卡接凸起,隔板前后段后端面开设有与隔板前后段前端面卡接凸起相配合的卡接槽,隔板左右段左端面均开设有与隔板左右段右端面卡接
凸起相配合的卡接槽。
[0013]优选的,隔板前后段内部开设有调节槽,隔板前后段下侧内部滑动设置贯穿于调节槽且与固定桩一一配合的调节杆,固定桩内部开设有调节连槽,且调节杆下端位于调节连槽内部,固定桩圆周面上设置有多组自上而下均匀分布的固定杆,每组固定杆前后对称滑动安装在固定桩上。
[0014]调节槽内部设置有多个与每组固定杆相对应的升降板,且升降板与调节杆固定连接,每组固定杆上设置有与升降板上端面滑动配合的连接凸起。
[0015]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槽内部设置有联动板,且调节杆均与联动板固定连接,调节槽内部上端面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伸缩端下端与联动板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的隔板前后段前端面自上而下均匀设置有多个与调节槽贯通连接且前后滑动的连接杆,隔板前后段后端面开设有与连接杆一一对应的固定槽,连接杆位于调节槽内部的一端共同安装有联动杆。
[0017]调节槽内部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设置有L型结构的气筒,且气筒水平段固定在支撑杆下端面,气筒伸缩端与联动杆固定连接,气筒活塞段与联动板固定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的所述的隔板左右段下端面安装有前后对称且与稻田相配合的三角形凸起,隔板左右段左侧开设有用于排放水的排放槽。
[0019]优选的,所述的移动块沿隔板左右段滑动设置且移动块上均开设有前后贯通的连接槽,连接槽之间共同卡接有足够长且用于驱动移动块左右移动的的驱动杆。
[0020]优选的,最外侧所述的隔板之间共同卡接有用于固定隔板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由多个支撑连板共同组成。
[0021]上述稻虾生态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相互卡接的隔板可以将稻田分割成块状区域,避免通过挖掘垄沟将稻田分割成块状区域的繁琐性,当虾苗长大后也省去垄沟回填这一步骤,减少虾苗养殖过程中垄沟挖掘与回填的繁琐性。
[0022]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养殖机构中,转动过程中的水平板可以带动摄像头对虾苗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养殖人员可以对虾苗生长情况进行有效判断,避免养殖人员误判虾苗生长情况影响龙虾所需药物与食物的用量,移动块移动过程中与投药箱、投食箱相互配合可以对稻田分割区域的虾苗进行投药与投食处理。
[0023]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固定桩与固定杆相互配合可以对隔板进行固定处理,避免稻虾养殖过程中台风等将隔板吹倒导致稻苗与虾苗的损坏,易造成养殖人员的损失,其中支撑板进一步对隔板进行支撑板限位处理,进一步保证隔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稻虾生态养殖方法流程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稻虾养殖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养殖机构与隔板之间第一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养殖机构与隔板之间第二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养殖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板前后段内部结构左视图。
[0034]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8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8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36]图标:1、养殖框;11、隔板;111、三角形凸起;112、排放槽;113、调节槽;114、调节杆;115、调节连槽;116、固定杆;117、升降板;118、连接凸起;119、联动板;110、电动推杆;121、连接杆;122、固定槽;123、联动杆;124、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水稻种植:在水源充足的稻田里播种水稻,并进行适量的施肥与农药处理;S2、虾苗投放:待水稻生长到一定高度时,通过隔板(11)将稻田分割成块状区域,再在块状区域内投放适量虾苗;S3、联营管理:水稻和虾类共同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S4、稻虾收获:待水稻成熟,可以进行稻谷的收割,同时也可以收获养殖的虾类;上述步骤S2采用一种稻虾养殖装置配合完成,该装置包括养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框(1)有多个相互卡接的且呈十字型结构的隔板(11)卡接而成,所述的隔板(11)分为前后段与左右段,养殖框(1)上安装有用于对虾苗进行监测与投喂的养殖机构(2);所述的养殖机构(2)包括设置在养殖框(1)上端面且可左右滑动的移动块(21),移动块(21)上端面通过电机(22)座安装有电机(22),电机(22)输出轴上安装有前后走向的水平板(23),水平板(23)上端面前侧贯穿安装有前后对称的投食箱(24),水平板(23)上端面后侧贯穿安装有前后对称的投药箱(25),水平板(23)下端面前侧且位于前后两个投食箱(24)之间安装有用于对虾苗监控的摄像头(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11)前后段下端面均匀安装有多个楔进稻田的固定桩(12),隔板(11)前后段前端面以及隔板(11)左右段右端面均安装有卡接凸起(13),隔板(11)前后段后端面开设有与隔板(11)前后段前端面卡接凸起(13)相配合的卡接槽(14),隔板(11)左右段左端面均开设有与隔板(11)左右段右端面卡接凸起(13)相配合的卡接槽(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虾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板(11)前后段内部开设有调节槽(113),隔板(11)前后段下侧内部滑动设置贯穿于调节槽(113)且与固定桩(12)一一配合的调节杆(114),固定桩(12)内部开设有调节连槽(115),且调节杆(114)下端位于调节连槽(115)内部,固定桩(12)圆周面上设置有多组自上而下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解冻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