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富硒提质增效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718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富硒提质增效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栽培方法,包括:水稻种子催芽播种,进行肥水管理,在水稻齐穗期,叶面喷施纳米硒;所述纳米硒的制备原料中包括Na2SeO3、抗坏血酸和OSA改性淀粉;每公顷水稻喷施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富硒提质增效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食品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富硒提质增效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用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各种功能大米应运而生,富硒大米就是其中之一。富硒大米是通过在种植稻米时候的补硒,从而生长出富含硒的大米。属于功能性农产品,是富含硒的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0003]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机体众多生理机能的调控,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病、甲状腺疾病等功能。纯天然富硒米自然是从富硒土壤里长出来的。整个的生物过程:主要是来自土壤中的可溶性硒酸盐、亚硒酸盐等,通过植物根部被吸收,然后进入植物的内循环系统,通过根、茎、叶、颖壳、籽粒的路径,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最后,来自土壤的离子状态的硒,被以含硒蛋白的形式保存在种子里。长期摄入严重缺硒食品,必然会造成硒缺乏疾病。
[0004]由于大部分土壤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富硒稻米的种植极大的受到地域影响,并且富硒带种出的富硒稻米又存在硒超标的危害,缺硒地区又无法普适种出达到国家标准的富硒大米。
[0005]因此,需要采取特定的种植方式,才能实现在缺硒土壤中种出富硒大米并为改善缺硒状况助力,在增加大米硒含量和稻米产量的同时,改善大米食味品质,为人们提供优质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富硒提质增效的栽培方法。现有技术中,外源硒强化稻米的种植方法存在稻米籽粒总硒含量不达标或超标等问题;且外源硒强化稻米的种植方法无法显著提升水稻产量。此外,传统工艺种植方法并不重视提高稻米食味品质,往往局限于提高硒含量,而无法产出更具风味的富硒大米。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包括:水稻种子催芽播种,进行肥水管理,在水稻齐穗期,叶面喷施纳米硒;所述纳米硒的制备原料中包括Na2SeO3、抗坏血酸和OSA改性淀粉。
[0008]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每公顷喷施6

8g纳米硒。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在水稻齐穗期,将纳米硒分2

3次进行叶面喷施。
[0009]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所述催芽包括:将水稻种子摊开4

6cm厚,晒种48

72h,均匀晾干后,在25

28℃水温下浸泡,将种子在恒温30

35℃下催芽24

36h。
[0010]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中,亩播种量为5

6千克稻米种子。
[0011]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所述播种包括:
[0012](1)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0013](2)播种前,对田地进行除草、整田、底肥施入、耙磨澄田、每隔3

3.5m开1条畦沟,沟沟相通,整平厢田;
[0014](3)采用催芽处理后的水稻种子,播种到步骤(2)处理后的田地中;
[0015](4)在苗期和孕穗期,结合灌水,前期多施肥;中期要少施肥;后期进行穗肥补充或者根外追肥;
[0016](5)在水稻齐穗期喷施所述纳米硒,以距离水稻叶片90

100cm高度进行叶面喷施;
[0017](6)稻米成熟后,立即收割。
[0018]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播种前进行化学除草,整田时将氮素、五氧化二磷和氯化钾作为底肥施入。
[0019]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中,步骤(4)中,施肥策略包括:在分蘖期、孕穗期施入尿素;7叶后施尿素和氯化钾作为穗肥。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水稻栽培方法在提高水稻籽粒硒含量、水稻籽粒有机硒占比中的应用。
[0021]以及,上述水稻栽培方法在提高水稻籽粒1

辛烯
‑3‑
醇、庚醛、吡嗪类、糠醇含量中的应用;
[0022]优选地,提高水稻籽粒中反式
‑2‑
己烯醛、1,4

二氧六环、1

辛烯
‑3‑
醇、2,2,4,6,6

五甲基庚烷的含量。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用硒肥,包括体积比为(1

2):1:1的OSA改性淀粉、抗坏血酸和Na2SeO3;所述OSA改性淀粉的浓度为0.01

0.02g/mL、所述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0088

0.01g/mL、所述Na2SeO3的浓度为0.00173

0.002g/mL。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探索出了提高稻米硒含量和食味品质的最佳纳米硒肥料,并提供了外源喷施硒浓度以及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最佳喷施时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在提升稻米产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稻米籽粒中的总硒含量,达到富硒大米国家标准。
[0027]2、显著改善稻米籽粒中的风味物质含量,能显著提高1

辛烯
‑3‑
醇、庚醛、吡嗪类、糠醇等物质的含量,显著提高稻米籽粒中的脂肪酸含量,能提高稻米特有的风味,使稻米具有更好的食味品质,使大米具有更浓郁的香味。同时能显著降低愈创木酚、酸类等物质,减少了大米中一些令人不快的气味,综合来看,可以使大米具有更浓郁的香味。
[0028]3、在实际生产中能提高生产者的种植收入,使每公顷水稻收入提高200

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若未特别指明,本发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等均可市售获得;若未具体指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31]富硒水稻的标准是:硒含量在0.04

0.30mg/kg之间的,判定为富硒稻谷;检验结果
硒含量小于0.04mg/kg的,判定为非富硒稻谷;检验结果硒含量大于0.3mg/kg的,判定为含硒量超标稻谷,不应食用。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稻米硒含量及食味品质的种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4]1、选择水稻品种。
[0035]“鄂中6号”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的,是一种普遍适宜种植、产量高、抗逆性好、株型适中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种。
[0036]2、种子处理。浸种前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稻种子催芽播种,进行肥水管理,在水稻齐穗期,叶面喷施纳米硒;所述纳米硒的制备原料中包括Na2SeO3、抗坏血酸和OSA改性淀粉;每公顷水稻喷施6

8g纳米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芽包括:将水稻种子摊开4

6cm厚,晒种48

72h,均匀晾干后,在25

28℃水温下浸泡,将种子在恒温30

35℃下催芽24

36h。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亩播种量为5

6千克稻米种子。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包括:(1)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处理;(2)播种前,对田地进行除草、整田、底肥施入、耙磨澄田、每隔3

3.5m开1条畦沟,沟沟相通,整平厢田;(3)采用催芽处理后的水稻种子,播种到步骤(2)处理后的田地中;(4)在苗期和孕穗期,结合灌水,前期多施肥;中期要少施肥;后期进行穗肥补充或者根外追肥;(5)在水稻齐穗期喷施所述纳米硒,以距离水稻叶片90

100cm高度进行叶面喷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银邱天赐蔡杰徐得泽田旭宏王重荣郑兴飞丛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