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278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旨在缓解相关技术中Fe(OH)3沉淀堵塞循环井下部花孔和曝气头的技术问题。该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包括循环井、循环井总成和沉淀处理总成;循环井总成包括外井管,外井管与循环井内壁之间围设形成污泥仓;沉淀处理总成包括潜污泵、抽泥管和污泥处理组件;其中,潜污泵设置于污泥仓底部;抽泥管的一端与潜污泵连接,另一端穿出至循环井外与污泥处理组件连接。采用该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可以将沉淀泵至井外,避免沉淀在井底的积累,从而实现对下部花孔和曝气头的保护,进而保证循环井循环效果以及对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循环井循环效果以及对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循环井循环效果以及对地下水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苯系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其中,异位修复技术使用成本高,地面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同时可能引起苯系物挥发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进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原位修复技术则操作简单,地面扰动小,修复成本可控,可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对操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危害。
[0003]在众多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中,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以其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效修复,在未来原位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也是解决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另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国内污染场地中单一污染物的情况相对较少,大多数污染场地均为多种污染物混合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地下水循环井技术或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就难以应对,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将二者联合使用,则会产生1+1>2的修复效果,可以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
[0004]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种修复技术的结合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井、循环井总成和沉淀处理总成;所述循环井总成包括外井管(1),所述外井管(1)与所述循环井内壁之间围设形成污泥仓(2);所述沉淀处理总成包括潜污泵(3)、抽泥管(4)和污泥处理组件;其中,所述潜污泵(3)设置于所述污泥仓(2)底部;所述抽泥管(4)的一端与所述潜污泵(3)连接,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循环井外与所述污泥处理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组件包括搅拌池(5)、搅拌桨(6)、PAC药箱(7)和第一加药管(8);所述抽泥管(4)与所述搅拌池(5)连通;所述搅拌桨(6)设置于所述搅拌池(5)内;所述第一加药管(8)的一端伸入于所述搅拌池(5)内,另一端穿出至所述搅拌池(5)外与所述PAC药箱(7)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组件还包括第一污泥管(9)、第一污泥泵(10)和板框压滤机(11);所述第一污泥管(9)连接于所述搅拌池(5)与所述板框压滤机(11)之间,且所述第一污泥管(9)与所述搅拌池(5)连通的一端靠近所述搅拌池(5)的底部;所述第一污泥泵(10)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泥管(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组件还包括平流沉淀池(12)和第一上清液管(13);所述第一上清液管(13)的一端与所述搅拌池(5)连通,且靠近所述搅拌池(5)的顶部,另一端与所述平流沉淀池(1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组件还包括回流井(14)和第二上清液管(15);所述第二上清液管(15)的一端与所述平流沉淀池(12)连通,且靠近所述平流沉淀池(12)的顶部,另一端伸入于所述回流井(14);所述第二上清液管(15)上设有阀门(1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芬顿反应型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组件还包括第二污泥管(17)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威袁浩巍陈日屈智慧于骉张胜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乾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