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55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8
用于向燃料箱(14)供给燃料的供油装置(18)配置在废气后处理装置(10)的附近。具体而言,供油装置(18)在设置于发动机(9)的液压泵(11)的上侧配置于废气后处理装置(10)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将发动机(9)起动后在短时间内成为高温的废气后处理装置(10)在短时间内使供油装置(18)升温。内使供油装置(18)升温。内使供油装置(18)升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工程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其具备,例如,用于从外部的储油箱向燃料箱供给燃料的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构成为包括下部行驶体、能够回转地设置在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回转体、以及能够转动地设置在上部回转体的前部的作业装置。
[0003]上部回转体具备:回转框架;配重,其设置于回转框架的后侧;发动机,其位于配重的前侧并以横置状态设置于回转框架;废气后处理装置,其设置于发动机的上部右侧;液压泵,其设置于发动机的右侧;燃料箱,其位于液压泵的前侧并设置于回转框架的右侧;以及供油装置,其具备用于向燃料箱供给燃料的燃料泵、燃料过滤器以及连接管(专利文献1、2)。在向液压挖掘机的燃料箱补给燃料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供油装置从外部的储油箱向燃料箱自动地补给燃料。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32888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

166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液压挖掘机即使在气温低的寒冷地区也进行作业。在该寒冷地区的现场,随着低温化,有可能发生燃料中的蜡成分高粘度化的起泡。例如,在使用供油装置向燃料箱进行供油的情况下,在燃料泵、燃料过滤器、连接管等中残留燃料。并且,残留于燃料泵、燃料过滤器、连接管等的燃料与燃料箱中的燃料相比温度容易降低,因此容易产生起泡。如果残留在燃料泵、燃料过滤器、连接管等中的燃料发生上蜡,则例如必须将供油装置加热,有进行供油作业时的作业性下降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在短时间内消除供油装置的上蜡来提高供油时的作业性的工程机械。
[0010]本专利技术的工程机械具备:下部行驶体;以及上部回转体,其以能够回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下部行驶体上,所述上部回转体具备:发动机;废气后处理装置,其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燃料箱,其贮存燃料;以及供油装置,其向所述燃料箱供给燃料,所述供油装置配置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的附近。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供油装置的上蜡,能够提高供油时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右侧视图。
[0013]图2是以省略了外装罩的一部分的状态表示图1中的上部回转体的俯视图。
[0014]图3是省略了驾驶室、工作油箱、外装罩等的上部回转体的右侧视图。
[0015]图4是表示上部回转体的右后侧部分的立体图。
[0016]图5是表示上部回转体的右后侧部分的俯视图。
[0017]图6是从后侧表示上部回转体的右后侧部分的后视图。
[0018]图7是表示安装于分隔部件等的供油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8是表示分隔部件、框架部件等的立体图。
[0020]图9是从下侧表示供油装置的仰视图。
[0021]图10是从上侧表示供油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列举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为例,参照图1至图10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上部回转体回转时的配重的外周面的轨迹处于下部行驶体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的120%的范围的后方超小回转型的液压挖掘机。
[0023]在图1、图2中,作为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构成为包括:能够自行的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能够回转地设置在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回转体3;以及能够转动地设置在上部回转体3的前部的作业装置4。上部回转体3构成为包括回转框架5、配重6、发动机9、废气后处理装置10、液压泵11、燃料箱14、外装罩15、分隔部件16、供油装置18。
[0024]回转框架5构成经由回转装置(未图示)安装于下部行驶体2的支撑构造体。在回转框架5的前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前述作业装置4。
[0025]配重6设置于回转框架5的后侧。如图2所示,配重6形成为左右方向的中央向后侧突出的圆弧状。配重6取得与作业装置4的重量平衡。
[0026]在此,在回转框架5的后侧,位于后述的配重6与驾驶室12、工作油箱13、燃料箱14之间而形成发动机室7。另外,在发动机室7的左侧,由热交换装置分隔而形成冷却风流入室(均未图示)。另一方面,在发动机室7的右侧,由后述的分隔部件16分隔而形成泵室8。在该泵室8设置有后述的供油装置18。
[0027]发动机9位于配重6的前侧并以横置状态设置于回转框架5。具体而言,发动机9配置于发动机室7。发动机9例如构成为柴油发动机。在发动机9的左侧设置有利用通过冷却风扇的旋转而吸入的冷却风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冷却工作油的油冷却器等热交换装置(均未图示)。另一方面,发动机9具备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管(未图示)。该排气管与废气后处理装置10连接。另外,在发动机9的右侧安装有液压泵11。
[0028]如图2、图4所示,废气后处理装置10设置在成为发动机9的一侧的右侧且发动机9的上部。具体而言,废气后处理装置10在接近后述的分隔部件16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配置。废气后处理装置10与发动机9的排气管连接,去除从发动机9排出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或者降低排气声。废气后处理装置10具有通过将来自发动机9的废气以高温的状态取入而将有害物质燃烧除去的功能。并且,由废气后处理装置10处理后的废气从向上突出的尾管10A向外部(外部气体)放出。由于高温的废气流通,因此废气后处理装置10在发动机9起动后在短时间内成为高温。
[0029]其中,对废气后处理装置10的高度位置进行说明。废气后处理装置10配置在液压泵11与外装罩15的上面罩15C之间。详细而言,废气后处理装置10配置于与燃料箱14的上表面14A同等的高度位置。
[0030]液压泵11设置于成为发动机9的一侧的右侧。具体而言,液压泵11配置于泵室8的靠下侧的位置。液压泵11由发动机9驱动,由此朝向搭载于液压挖掘机1的各种液压设备压送工作油。
[0031]驾驶室12设置于回转框架5的左前侧。操作员为了操作液压挖掘机1而搭乘于驾驶室12。在驾驶室12的内部配设有供操作员落座的驾驶席、进行各种操作的杆、踏板等(均未图示)。
[0032]工作油箱13设置于液压泵11的前侧且回转框架5的右侧。工作油箱13例如形成为长方体状的中空容器。工作油箱13储存经由液压泵11向各种液压设备供给的工作油。
[0033]燃料箱14位于液压泵11的前侧且设置于回转框架5的右侧。换言之,燃料箱14与工作油箱13的左侧相邻地配置。燃料箱14储存向发动机9供给的燃料,例如形成为长方体状的中空容器。在燃料箱14的上表面14A,例如朝上突出地设置有用于从燃料的携带容器、供油车(均未图示)供给燃料的供油口14B。另外,在燃料箱14的后表面14C设置有成为其他供油口的供油端口14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工程机械,具备下部行驶体以及能够回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回转体,所述上部回转体具备:发动机;废气后处理装置,其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燃料箱,其储存燃料;以及供油装置,其向所述燃料箱供给燃料,该工程机械的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配置在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的附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液压泵,其由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供油装置配置于所述液压泵的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一侧且上部,所述液压泵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一侧,所述供油装置配置于所述液压泵的上侧且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的高度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具备燃料泵、燃料过滤器和连接管,所述燃料泵和所述燃料过滤器在俯视时配置于不同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具备连接口,其连接有用于从外部的储油箱吸取燃料的供油软管,所述连接口配置于所述供油装置的最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具备箱侧管部,其将所述燃料过滤器与设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后表面的供油端口连接,所述箱侧管部的所述供油端口侧的端部配置在比所述燃料过滤器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博藤岛弘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