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菌类或病毒的灭活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255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8
提供能够在空间内大范围地照射能够将菌类、病毒灭活的紫外光、且安全性被提高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及菌类或病毒的灭活系统。一种将存在于空间内的菌类或病毒灭活的装置,具备:光源部,出射在190nm以上且短于24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峰值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区域变更机构,使光源部的紫外光的出射方向变化;及驱动部,以使所述光源部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方向变化的方式驱动照射区域变更机构。变化的方式驱动照射区域变更机构。变化的方式驱动照射区域变更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菌类或病毒的灭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尤其涉及利用紫外光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类或病毒的灭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照射紫外光而将菌类、病毒灭活的技术,由于DNA在波长260nm附近呈现最高的吸收特性,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利用以低压汞灯等为光源的波长为254nm附近的紫外光。利用紫外光将菌类、病毒灭活的方法存在以下特征:不用喷洒药剂等,仅对处理对象空间、处理对象物照射紫外光就能够进行杀菌处理。
[0003]但是,已知:特定的波长范围的紫外光若向人体照射,则存在对人体造成影响的风险。因而,正在研究用于以不对人照射紫外光的方式将存在于空间内的菌类、病毒灭活的方法、灭活装置。
[0004]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灭活装置,其对空间内的顶棚附近始终出射紫外光,且仅在空间内不存在人的情况下也对设想为人会往来的空间内的下方区域出射灭活处理用的紫外光。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空间内存在人的情况和不存在人的情况下切换出射的光的波长的灭活装置。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30535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1058899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例如,在一般的居住空间、职场空间等中,菌类、病毒附着于气溶胶、灰尘等而浮游,在顶棚、墙壁、地板、以及配置于空间内的桌子、椅子等所有的物体也不少地附着有菌类、病毒。
[0011]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灭活装置进行根据人的存在而使灭活处理用的紫外光源点亮或熄灭的控制,但不进行使照射紫外光的方向变化的控制。因而,在进行灭活处理的空间内,从灭活装置出射的紫外光照射的区域会被限制为该空间的一部分的区域。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灭活装置中,附着于空间内的不被照射紫外光的区域的菌类、病毒不管到何时都不被灭活处理。
[0012]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能够在设置后调整照射紫外光的方向的结构。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中,若要对期望的区域照射紫外光,则需要作业者一边考虑安全性一边适当调整照射紫外光的方向的作业。
[0013]另外,在以往使用的利用了254nm附近的紫外光的灭活装置的情况下,若作业者要接近灭活装置而调整照射紫外光的方向,则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紫外光可能会向作业者照
射。
[0014]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空间内大范围地照射能够将菌类、病毒灭活的紫外光且安全性被提高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及菌类或病毒的灭活系统。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本专利技术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是将存在于空间内的菌类或病毒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0017]光源部,出射在190nm以上且短于24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峰值波长的紫外光;
[0018]照射区域变更机构,使所述光源部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方向变化;及
[0019]驱动部,以使所述光源部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方向变化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
[0020]在本说明书中,“灭活”是指包括使菌类、病毒死灭或者失去感染力、毒性的概念,“菌类”是指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以下,有时将“菌类或病毒”总称为“菌类等”。
[0021]本专利技术人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了:波长190以上且短于240nm的波长范围的光对人、动物的安全性高,能够进行微生物的杀菌、病毒的灭活。
[0022]图21是示出蛋白质的紫外光区域中的平均吸光系数的特性的曲线图。如图21所示,可知:对于蛋白质,波长250nm以上的紫外光不容易被吸收,但在波长比240nm短的波段中急剧地变得容易被吸收。也就是说,波长为240nm以上的紫外光容易透过人的皮肤,浸透至皮肤内部。因而,人的皮肤内部的细胞容易受到伤害。相对于此,波长短于240nm的紫外光容易被人的皮肤表面(例如角质层)吸收,难以浸透至皮肤内部。因而,对于皮肤是安全的。
[0023]另一方面,若存在波长短于190nm的紫外光,则存在于大气中的氧分子被光分解而生成很多氧原子,会因氧分子与氧原子的结合反应而生成很多臭氧。因而,不希望使波长短于190nm的紫外光向大气中照射。
[0024]因此,可以说波长为190nm以上且短于240nm的范围内的紫外光是对于人、动物的安全性高的紫外光。需要说明的是,从进一步提高对人、动物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从光源部出射的紫外光的波长范围优选为190nm以上且237n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90nm以上且235nm以下的范围内,尤其优选为190nm以上且230nm以下的范围内。
[0025]另外,波长240nm以上且波长280nm以下的紫外光对人、动物有害,因此,为了使安全性提高,希望在从光源部出射的光中该波长范围的光强度被抑制。具体而言,该波长范围中的光强度相对于峰值波长下的光强度,光强度优选被降低至低于5%,更优选被降低至低于3%,尤其优选被降低至低于1%。对于光源部,能够选定具有满足上述的波长范围的发光光谱的光源,或者使用另外使用滤光器等而调整了出射的紫外光的波长范围的光源。
[0026]本专利技术的对象产品不会不在人、动物的皮肤、眼睛引起红斑、角膜炎,能够提供紫外光本来的杀菌、病毒的灭活能力。尤其是,与以往的紫外光源不同,产生能够在有人环境下使用这一特征,通过设置于室内室外的有人环境,能够照射环境整体,能够提供空气和环境内设置构件表面的病毒抑制、除菌。
[0027]这与联合国主导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SDGs)的目标3“所有年龄的所有人确保健康的生活,促进福祉”对应,另外,对目标3.3“在2030年之前,根除艾滋病、结核、疟疾及被忽视的热带病之类的传染病,并且应对肝炎、水传播疾病及其他的感染病”做出大贡献。
[0028]另外,如上所述,波长短于190nm的紫外光因被空气中的氧吸收而有助于臭氧的生
成。为了更有效地抑制这样的臭氧的产生,希望利用在200nm以上具有峰值波长的紫外光。因而,从光源部出射的紫外光的峰值波长优选为200nm以上且237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且235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上且23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
[0029]作为出射这样的光的光源,例如存在在管体内作为发光气体而封入KrCl且出射峰值波长为222nm的紫外光的准分子灯、在管体内作为发光气体而封入KrCl且出射峰值波长为207nm的紫外光的准分子灯。也就是说,从KrCl准分子灯放出的峰值波长为222nm的紫外光、从KrBr准分子灯放出的峰值波长为207nm的紫外光都是对人、动物安全且能够进行微生物的杀菌、病毒的灭活的光。由此,即使在空间内的杀菌、灭活区域存在人、动物,也能够进行基于紫外光的照射的杀菌、灭活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是将存在于空间内的菌类或病毒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出射在190nm以上且短于24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峰值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区域变更机构,使所述光源部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方向变化;及驱动部,以使所述光源部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方向变化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具备用于抑制至少240nm以上且短于2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强度的滤光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存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的动作模式的数据的模式存储部,所述驱动部基于保存于所述模式存储部的所述数据来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以在所述空间内将所述光源部照射所述紫外光的方向切换到距离地板的高度低于2m的第一空间和距离地板的高度为2m以上的第二空间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所述光源部的放射强度或点亮时间的第一点亮控制部,所述第一点亮控制部以使对于所述第一空间的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量比对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量小的方式控制所述光源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亮控制部以使将所述紫外光向所述第一空间照射时的所述光源部的放射强度比将所述紫外光向所述第二空间照射时的所述光源部的放射强度低的方式控制所述光源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计测所述紫外光的照射时间的计时器,所述驱动部基于所述计时器测定的时间,以切换所述紫外光向所述第一空间的照射和所述紫外光向所述第二空间的照射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光源部将所述紫外光向所述第二空间照射的时间比即刻之前所述光源部将所述紫外光向所述第一空间照射的时间长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在所述空间内是否存在人的人体感知传感器,若所述人体感知传感器在所述空间内检测到人存在,则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光源部朝向所述第二空间照射所述紫外光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若所述人体感知传感器在所述空间内检测到人不存在,则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光源部朝向所述第一空间照射所述紫外光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知传感器以检测区域被固定的方式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知传感器以通过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来使检测区域移动的方式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方向数据存储部,保存不照射所述紫外光的方向的方向数据。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方向数据存储部,保存照射所述紫外光的方向的方向数据。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距离传感器,计测所述光源部与通过所述方向数据而被照射所述紫外光的照射对象物之间的分隔距离;及第二点亮控制部,基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计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光源部的放射强度或点亮时间。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类或病毒的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在所述空间内是否存在人的至少一个人检测部,若所述人检测部在所述空间内检测到人存在,则所述驱动部以向检测到人存在的所述人检测部在人检测时的检测区域的外侧照射所述紫外光的主光线的方式驱动所述照射区域变更机构。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敬祐五十岚龙志藤名恭典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