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83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包括主体、分切钢片和内层加强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分布有分切钢片,且分切钢片的内部设置有内层加强结构,所述内层加强结构包括内夹层、内嵌孔、内夹板、结构桩和接线条,且内夹层的内部开设有内嵌孔,所述内夹层的底部设置有内夹板,且内夹板的两侧分布有结构桩,所述结构桩的一侧连接有接线条。该高强度补强钢片,可根据使用需求将主钢板通过等距切分的分切缝进行等距切分,方便根据需求等份使用,内夹板的每组结构桩之间则依靠接线条连接,从而提升整体钢片的内部结构稳定和强度,且结构桩与接线条之间采用高强度钢制作,为整体钢片提升强度结构,互相支撑和进行受力传递,提升钢片外部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


[0001]本技术涉及FPC柔性线路板加工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电路板也称FPC或软板,其特点是轻薄短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打折、伤痕等,机械强度小,易撕裂、龟裂,贴合补强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加强FPC的机械强度,方便表面贴装零件等,补强钢片就是贴在FPC柔性线路板的某个区域位置来增加该区域的硬度,有的是起到导电和感应的作用,如摄像模组背面的补强钢片就是用来增加该区域的硬度和厚度,便于后续SMT贴片封装等。
[0003]现有补强钢片在使用中,由于钢片本身材质及结构单一,在对线路板底面进行贴附完成后,其线路板结构强度并不够,任会出现折断弯曲等现象,影响线路板的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包括主体、分切钢片和内层加强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分布有分切钢片,且分切钢片的内部设置有内层加强结构,所述内层加强结构包括内夹层、内嵌孔、内夹板、结构桩和接线条,且内夹层的内部开设有内嵌孔,所述内夹层的底部设置有内夹板,且内夹板的两侧分布有结构桩,所述结构桩的一侧连接有接线条。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夹层四周尺寸与内夹板四周尺寸相匹配,且内嵌孔沿着内夹层四周内部等距开设。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桩与内夹板、接线条之间相连接,且内夹板通过结构桩与内夹层相卡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主钢板、贴膜、穿孔、定位环和分切缝,且主钢板的底部设置有贴膜,所述贴膜的顶部对应有穿孔,且穿孔的四周设置有定位环,所述主钢板的两侧分布有分切缝。
[0009]进一步的,所述贴膜与主钢板之间相贴合,且穿孔沿着主钢板两端对称开设。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钢板与定位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分切缝沿着主钢板两侧等距开设。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分切钢片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和连接段,且上层板的底部设置有下层板,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两侧分布有连接段。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相连接,且上层板与下层板四周尺寸相匹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强度补强钢片,内夹板的每组结
构桩之间则依靠接线条连接,从而提升整体钢片的内部结构稳定和强度,且结构桩与接线条之间采用高强度钢制作,为整体钢片提升强度结构,互相支撑和进行受力传递,提升钢片外部强度。
[0014]当此钢片在进行线路板底部贴面使用时,可根据使用需求将主钢板通过等距切分的分切缝进行等距切分,方便根据需求等份使用。
[0015]每组钢片采用上层板与下层板和内层加强结构保持固定,而钢片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段,可通过剪钳等工具裁剪,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分切钢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内层加强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主体;101、主钢板;102、贴膜;103、穿孔;104、定位环;105、分切缝;2、分切钢片;201、上层板;202、下层板;203、连接段;3、内层加强结构;301、内夹层;302、内嵌孔;303、内夹板;304、结构桩;305、接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分布有分切钢片2,且分切钢片2的内部设置有内层加强结构3,主体1包括主钢板101、贴膜102、穿孔103、定位环104和分切缝105,且主钢板101的底部设置有贴膜102,贴膜102的顶部对应有穿孔103,且穿孔103的四周设置有定位环104,主钢板101的两侧分布有分切缝105,贴膜102与主钢板101之间相贴合,且穿孔103沿着主钢板101两端对称开设,主钢板101与定位环10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分切缝105沿着主钢板101两侧等距开设,当此钢片在进行线路板底部贴面使用时,可将此主钢板101底面的贴膜102撕开,再根据使用需求将主钢板101通过等距切分的分切缝105进行等距切分,方便根据需求等份使用。
[0021]如图2所示,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分切钢片2包括上层板201、下层板202和连接段203,且上层板201的底部设置有下层板202,上层板201和下层板202两侧分布有连接段203,连接段203与上层板201和下层板202之间相连接,且上层板201与下层板202四周尺寸相匹配,此钢片采用多等份结构分组,每组钢片采用上层板201与下层板202连接,而钢片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段203,可通过剪钳等工具裁剪,方便使用。
[0022]如图3所示,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内层加强结构3包括内夹层301、内嵌孔302、内夹板303、结构桩304和接线条305,且内夹层301的内部开设有内嵌孔302,内夹层301的底部设置有内夹板303,且内夹板303的两侧分布有结构桩304,结构桩304的一侧连接有接线条305,内夹层301四周尺寸与内夹板303四周尺寸相匹配,且内嵌孔302沿着内夹层301四周内部等距开设,结构桩304与内夹板303、接线条305之间相连接,且内夹板303通过结构桩304与内夹层301相卡合,当此钢片在使用时,可通过内夹层301配合分布的多组内嵌孔302与上层板201贴合,而内夹层301下方则设置有内夹板303,通过内部等距分布的多组结构桩304和接线条305组成内部结构,通过每组结构桩304嵌入内嵌孔302与下层板202顶面的开孔,从而达到上下衔接卡合的结构,而每组结构桩304之间则依靠接线条305连接,从而提升整
体钢片的内部结构稳定和强度,且结构桩304与接线条305之间采用高强度钢制作,为整体钢片提升强度结构,互相支撑和进行受力传递,提升钢片外部强度。
[0023]综上,该高强度补强钢片在使用时,首先在进行线路板底部贴面使用时,可将此主钢板101底面的贴膜102撕开,再根据使用需求将主钢板101通过等距切分的分切缝105进行等距切分,通过内部等距分布的多组结构桩304和接线条305组成内部结构,通过每组结构桩304嵌入内嵌孔302与下层板202顶面的开孔,从而达到上下衔接卡合的结构,将此钢片贴合于线路板底部,保持结构稳定和贴合过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包括主体(1)、分切钢片(2)和内层加强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分布有分切钢片(2),且分切钢片(2)的内部设置有内层加强结构(3),所述内层加强结构(3)包括内夹层(301)、内嵌孔(302)、内夹板(303)、结构桩(304)和接线条(305),且内夹层(301)的内部开设有内嵌孔(302),所述内夹层(301)的底部设置有内夹板(303),且内夹板(303)的两侧分布有结构桩(304),所述结构桩(304)的一侧连接有接线条(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层(301)四周尺寸与内夹板(303)四周尺寸相匹配,且内嵌孔(302)沿着内夹层(301)四周内部等距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桩(304)与内夹板(303)、接线条(305)之间相连接,且内夹板(303)通过结构桩(304)与内夹层(301)相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补强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主钢板(101)、贴膜(102)、穿孔(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淼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