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及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17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申请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及其构件,属于建筑物构造技术领域。该构件包括:护板,形成侧面整体围护;顶板,与护板的一端连接;底板,与护板的另一端连接;顶板、护板和底板形成腔室;其中,顶板具有顶板侧面,底板具有底板侧面,护板具有护板侧面;所述顶板侧面和/或所述底板侧面设有贯穿的凹槽,以使混凝土通过所述凹槽进入所述混凝土填料区。本申请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包括上述构件、支撑梁和现浇肋梁。本申请的构件增加了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现浇混凝土与构件的咬合力,同时贯穿的凹槽可提高现浇混凝土可浇筑性,本申请的空腔楼板解决了传统装配式预制楼板不能应用于重载、大跨度预制结构的问题。大跨度预制结构的问题。大跨度预制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及其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物构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及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水平板类预制构件应用比较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传统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该种楼板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低,规格种类繁多,适用的跨度比较小,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0003]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的标准化程度高,规格种类少,制作吊装方便,建筑上能取消次梁实现大开间,更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功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到学校、办公等公用装配式建筑中。
[0004]目前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主要由预制密肋构件与其他现浇部分组成,预制密肋构件包括顶板、底板、壁板及联系件,甚至还采用竖直设置的螺杆,顶板、底板、壁板分别安装在联系件的两端,壁板设置在顶板、底板之间,顶板、底板与壁板围成空腔。
[0005]在相关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109779112A,提供了一种空腔楼盖构件,空腔楼盖构件包括箱体,以及平行设置的上板和底板,箱体放置在底板上,上板板在箱体上,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上板、底板的边缘。
[000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底板和顶板的边缘相对于箱体具有一定距离,即顶板和底板相对箱体形成一个整体凸缘,增大了现浇混凝土与空腔楼板构件的接触面积。但是在现浇混凝土的作业中,顶板对混凝土具有一定拦截作用,增加了混凝土的浇筑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1.技术问题
[0008]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及其构件,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现浇混凝土与空腔楼板凸缘及顶板之间产生的技术问题。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包括:
[0012]护板,形成侧面整体围护;
[0013]顶板,与所述护板的一端连接;
[0014]底板,与所述护板的另一端连接;
[0015]所述顶板、所述护板和所述底板形成空腔;
[0016]其中,所述顶板具有顶板侧面,所述底板具有底板侧面,所述护板具有护板侧面;
[0017]所述顶板侧面和所述底板侧面位于所述护板侧面外侧,以使所述顶板、底板和护板形成混凝土填料区;
[0018]所述顶板侧面和/或所述底板侧面设有贯穿的凹槽,以使混凝土通过所述凹槽进
入所述混凝土填料区。
[0019]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侧面设有贯穿的凹槽,所述凹槽均匀开设在所述顶板侧面。
[002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形状是锯齿型、矩形、燕尾型或梯形。
[0021]进一步的,所述护板侧面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顶板侧面的距离为0~50mm,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底板侧面的距离为0~50mm。
[0022]进一步的,所述护板包含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利用所述支撑部件依次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表面可设有加强带,以使所述护板负载能力提高。
[0024]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板和/或底板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顶板、所述护板和所述底板形成的空腔的内部或外部,以使所述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受到冲击力时保持稳定。
[0025]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所述顶板包含顶板钢筋,所述顶板钢筋伸出所述顶板侧面,所述钢筋与所述凹槽间隔设置。
[002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所述底板包含底板钢筋,所述底板钢筋伸出所述底板侧面,所述底板钢筋末端朝向所述顶板方向弯曲。
[0027]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空腔楼板,包括:
[0028]支撑梁、现浇肋梁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所述支撑梁与所述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连接,相邻所述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之间通过所述现浇肋梁连接。
[0029]进一步的,包括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和所述支撑梁、现浇肋梁和所述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一体成型,所述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位于所述叠合层下侧。
[0030]3.有益效果
[0031]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相关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2]本申请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通过使顶板、底板和护板之间特定的连接关系,使顶板、底板和护板之间形成凹槽,进而通过对顶板和底板侧面的异形面设计,使现浇混凝土能够顺畅进入凹槽内部,使现浇混凝土进一步加大与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接触面积、提高混凝土与构件的咬合力,同时保证凝固后的现浇混凝土对于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的支撑力。
附图说明
[003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的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34]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0035]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意图;
[0036]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示意图;
[0037]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38]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另一示意图;
[0039]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又一示意图;
[0040]图6为图2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0041]图7为图2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0042]图8为图2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的护板结构示意图;
[0043]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44]100、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200、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
[0045]110、顶板;120、底板;130、护板;140、限位件;150、混凝土填料区;
[0046]210、叠合层;220、支撑梁;230、现浇肋梁;
[0047]111、顶板侧面;112、顶板钢筋;121、底板侧面;122、底板钢筋;131、护板侧面;
[0048]111a、凹槽;
[0049]131a、第一边缘;131b、第二边缘;
[0050]133、第一侧板;134、第二侧板;135、第三侧板;136、第四侧板;137、支撑部;138、加强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为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描述。
[0052]本说明书附图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包括:护板,形成侧面整体围护;顶板,与所述护板的一端连接;底板,与所述护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板、所述护板和所述底板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顶板具有顶板侧面,所述底板具有底板侧面,所述护板具有护板侧面;所述顶板侧面和所述底板侧面位于所述护板侧面外侧,以使所述顶板、底板和护板形成混凝土填料区;所述顶板侧面和/或所述底板侧面设有贯穿的凹槽,以使混凝土通过所述凹槽进入所述混凝土填料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侧面设有贯穿的凹槽,所述凹槽均匀开设在所述顶板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状是锯齿型、矩形、燕尾型或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侧面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顶板侧面的距离为0~50mm,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底板侧面的距离为0~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包含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利用所述支撑部件依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文彬冯良慈金高强崔天霞朱江董志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建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