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旋喷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90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旋喷泵,包括轴承箱部件、主轴、转子部件,转子部件包括过流件叶轮和转子腔,泵壳包围于转子腔的外部,泵壳一侧连接泵端盖、一侧连接进出水体,在进出水体与泵端盖之间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密封腔,密封腔一端固定连接泵端盖、另一端固定连接进出水体;集流管的一端固定在密封腔上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叶轮和转子腔的内壁之间,进出水体的进液端连通至集流管的入口,进出水体的出液端连通至集流管的出口;集流管的内流道沿集流管入口至出口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步扩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在的卧式旋喷泵检修时需要拆掉进出水体上与工艺介质管道上连接的法兰才可将泵头取下的问题,只需拆卸螺栓即可将泵头取下进行零部件更换。行零部件更换。行零部件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旋喷泵


[0001]本技术涉及旋转泵
,具体是一种卧式旋喷泵。

技术介绍

[0002]旋转喷射泵在小流量高扬程的场合,对比高速泵、多级泵,旋喷泵效率高,结构简单,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肯定,已大量运用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的装置中,输送各种各样的介质,许多场合输送的介质是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但是现在的卧式旋喷泵结构,由于检修时需要拆掉进出水体上与工艺介质管道上的法兰,造成检修时操作麻烦,也容易造成管道中的介质泄漏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由于现有旋喷泵更换机封时,需要将进出水体往叶轮相反的方向移动,移动时需要一定的检修空间,对泵的使用环境要求更高,对于高压介质,工艺管线一般要求RJ型式的法兰,使用这种结构的法兰旋喷泵检修时,由于密封环的原因,现场管路配焊后,无法将进出水体取下,造成检修困难。
[0003]现有的卧式旋喷泵由转子部件(包含叶轮、转子腔、主轴)、集流管、轴承箱部件、泵壳(不同与离心泵泵壳,旋喷泵泵壳不接触介质)、机械密封和进出水体等部分组成,旋喷泵的轴承箱部件1与常规的离心泵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现在的卧式旋喷泵检修时需要拆掉进出水体上与工艺介质管道上连接的法兰的问题。解决检修时操作麻烦,管道中的介质容易泄漏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解决现有旋喷泵更换机封时,需要将进出水体往叶轮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问题。解决与旋喷进出水体连接的工艺管线不能使用RJ型式的法兰的问题。解决旋喷泵检修时,必须断开泵进出水体与工艺管道法兰连接的问题。更换机械密封时必须取下进水水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卧式旋喷泵,包括轴承箱部件1、轴承箱部件1内的主轴10、主轴10驱动的转子部件,转子部件包括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过流件叶轮5位于转子腔2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连成一体固定在主轴10上,泵壳4包围于转子腔2的外部,泵壳4固定在轴承箱部件1上;
[0007]泵壳4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泵端盖8,泵端盖8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出水体6,进出水体6包含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进出水体6与泵端盖8之间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密封腔11,密封腔11一端固定连接泵端盖8、另一端固定连接进出水体6;集流管3的一端固定在密封腔1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叶轮5和转子腔2的内壁之间,进出水体6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通至集流管3的入口,进出水体6的出液端通过管道连通至集流管3的出口;集流管3的入口和泵端盖8之间、集流管3的出口和泵端盖8之间都设有机械密封7。集流管3的内流道沿集流管入口至出口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步扩大。
[0008]作为优选方式,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连成一体,用螺栓固定在主轴10上构成转
子部件。
[0009]作为优选方式,泵壳4用螺栓固定在轴承箱部件1上。
[0010]作为优选方式,泵壳4与泵端盖8用螺栓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式,密封腔11一端与泵端盖8用螺栓连接、另一端与进出水体6用螺栓连接。
[0012]作为优选方式,集流管3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密封腔11内部。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4]本技术在原有的泵端盖固定进出水体的方案上,在进出水体与泵端盖之间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密封腔,密封腔一端与泵端盖固定连接,并将原来固定在进出水体上的集流管固定在密封腔上,密封腔的另一端与进出水体固定连接。
[0015]泵检修时,将密封腔中的介质排出,将进出水体与密封腔之间的螺栓松开,即可将泵主体取下,送到维修区检修。在进出水体上安装一个封板,工艺管道中的介质也不会泄漏到环境中;
[0016]更换机械密封时,只需将进出水体与密封腔之间的螺栓松开,取下集流管与密封腔之间的固定螺栓,取下泵端盖与密封腔之间的连接螺栓,取下密封腔、机械密封等易损件。
[0017]旋喷泵工作时,液体从进出水体进液端进入叶轮,因叶轮高速旋转而获得动能,液体从叶轮外围沿轴向进入转子腔,高速液体从位于转子腔最外围处的集流管的入口进入。因集流管的内流道横截面积沿集流管入口至出口的方向逐步扩大,液体流速逐步降低,从而将液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最后从进出水体出液端排出高压液体。由于液体几乎是随着叶轮与转子腔一起同步旋转,因此液体在获得动能的过程中,无圆盘摩擦损失。这是旋喷泵比相同超低比转数的高速泵和多级离心泵效率高的根源所在。集流管内流道设计以及尺寸精度和光洁度也是决定泵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优选的,集流管的外部形状为翼型断面,以使绕流阻力最小。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解决了现在的卧式旋喷泵检修时需要拆掉进出水体上与工艺介质管道上连接的法兰才可将泵头取下的问题。检修时更方便,只需拆卸螺栓即可将泵头取下,运送到检修室进行零部件更换。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1为轴承箱部件,2为转子腔,3为集流管,4为泵壳,5为过流件叶轮,6为进出水体,7为机械密封,8为泵端盖,9为轴承,10为主轴,11为密封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旋喷泵,包括轴承箱部件1、轴承箱部件1内的主轴10、主轴
10驱动的转子部件,主轴10上设有轴承9,转子部件包括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过流件叶轮5位于转子腔2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连成一体固定在主轴10上,泵壳4包围于转子腔2的外部,泵壳4固定在轴承箱部件1上;
[0023]泵壳4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泵端盖8,泵端盖8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出水体6,进出水体6包含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进出水体6与泵端盖8之间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密封腔11,密封腔11一端固定连接泵端盖8、另一端固定连接进出水体6;集流管3的一端固定在密封腔1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叶轮5和转子腔2的内壁之间,进出水体6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通至集流管3的入口,进出水体6的出液端通过管道连通至集流管3的出口;集流管3的入口和泵端盖8之间、集流管3的出口和泵端盖8之间都设有机械密封7。集流管3的内流道沿集流管入口至出口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步扩大。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连成一体,用螺栓固定在主轴10上构成转子部件。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泵壳4用螺栓固定在轴承箱部件1上。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泵壳4与泵端盖8用螺栓连接。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腔11一端与泵端盖8用螺栓连接、另一端与进出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旋喷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箱部件(1)、轴承箱部件(1)内的主轴(10)、主轴(10)驱动的转子部件,转子部件包括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过流件叶轮(5)位于转子腔(2)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过流件叶轮(5)和转子腔(2)连成一体固定在主轴(10)上,泵壳(4)包围于转子腔(2)的外部,泵壳(4)固定在轴承箱部件(1)上;泵壳(4)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泵端盖(8),泵端盖(8)远离轴承箱部件(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出水体(6),进出水体(6)包含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进出水体(6)与泵端盖(8)之间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密封腔(11),密封腔(11)一端固定连接泵端盖(8)、另一端固定连接进出水体(6);集流管(3)的一端固定在密封腔(1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叶轮(5)和转子腔(2)的内壁之间,进出水体(6)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通至集流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谭国超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