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222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泵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包括泵轮外环、轮叶构件与内环,所述内环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内侧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开设有轴杆卡槽,所述轮叶构件包括翅片,所述翅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翅片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翅片的一侧上端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压紧螺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泵轮外环与轮叶构件均为可拆卸结构,单个轮叶构件损坏后能单独更换,降低更换成本,且拆装的便捷度高,通过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转动调节翅片的角度,通过调节杆对其角度定位,通过改变翅片的角度完成翅片转动阻力的调节。通过改变翅片的角度完成翅片转动阻力的调节。通过改变翅片的角度完成翅片转动阻力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泵轮
,具体是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泵轮是和电动机轴连接的主动轴上的工作轮,其功用是将输入的机械功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动能,即相当于离心泵叶轮,泵轮作用是抽吸空气,达到泵机的抽吸的效果,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公告号CN104564796A),该专利技术能显著减少泡沫的产生,来料充分时,使喂入进料部分的泵液和泵料,能充分地被旋入并搅拌而进入叶轮内,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向叶轮的物料输出通道的出口部分而抛出,显著提高了该叶轮工作时对泵液和泵料的输送效率;
[0003]但是现有公开的泵轮结构在实际应用时,还是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改善,例如:
[0004]①
泵轮为一体结构,泵轮内单个叶片损坏后需要更换整个泵轮,更换成本较高,不利于控制使用成本;
[0005]②
泵轮内叶片的角度为固定的,泵轮内叶片的阻力为固定的,物料浓度不同其阻力不同,不利于使用的灵活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包括泵轮外环、轮叶构件与内环,所诉轮叶构件位于泵轮外环的内侧位置处,所述内环位于轮叶构件的内侧位置处,所述内环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内侧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开设有轴杆卡槽;
[0009]所述轮叶构件包括翅片,所述翅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翅片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翅片的一侧上端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杆。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压紧螺帽,所述第二转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钉,所述泵轮外环包括拆装环,所述拆装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顶帽槽,所述第一顶帽槽的内侧开设有螺钉孔,所述拆装环的一侧临近第一顶帽槽的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侧开设有调节孔,所述拆装环的一侧上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顶帽槽,所述第二顶帽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固定螺钉。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杆转动于内环的外侧位置处,所述第二转杆转动于泵轮外环的内侧位置处,所述调节杆滑动于泵轮外环的内侧位置处,所述轮叶构件通过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转动于泵轮外环的内侧位置处。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螺钉的一端贯穿于拆装环的一端位置处,所述拆装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拆装环通过第二固定螺钉相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杆与螺钉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转杆转动于螺钉孔的内部位置处,所述第一固定螺钉的外端位于第一顶帽槽的内部位置处。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杆与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调节杆滑动于调节孔的内部位置处,所述压紧螺帽位于调节槽的内部位置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①
本技术改良的泵轮结构泵轮外环与轮叶构件均为可拆卸结构,单个轮叶构件损坏后能单独更换,降低更换成本,且拆装的便捷度高,有利于维修效率,通过支撑片连接内环与安装环,增加其散热面积,散热效率高;
[0017]②
本技术通过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转动调节翅片的角度,通过调节杆对其角度定位,通过改变翅片的角度完成翅片转动阻力的调节,能根据物料浓度完成适配,有利于使用的灵活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中轮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中泵轮外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泵轮外环;2、轮叶构件;3、内环;4、支撑片;5、安装环;6、轴杆卡槽;7、翅片;8、第一转杆;9、调节杆;10、第二转杆;11、压紧螺帽;12、第一固定螺钉;13、拆装环;14、第一顶帽槽;15、螺钉孔;16、调节槽;17、调节孔;18、第二顶帽槽;19、第二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包括泵轮外环1、轮叶构件2与内环3,所诉轮叶构件2位于泵轮外环1的内侧位置处,内环3位于轮叶构件2的内侧位置处,内环3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片4,支撑片4的内侧设置有安装环5,安装环5的内侧开设有轴杆卡槽6,轮叶构件2包括翅片7,翅片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杆8,翅片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杆10,翅片7的一侧上端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杆9,第一转杆8转动于内环3的外侧位置处,第二转杆10转动于泵轮外环1的内侧位置处,调节杆9滑动于泵轮外环1的内侧位置处,轮叶构件2通过第一转杆8与第二转杆10转动于泵轮外环1的内侧位置处,首先,把泵轮结构通过安装环5安装到轴杆上,轴杆卡槽6卡到轴杆卡条外,根据需要,第一转杆8在内环3的外侧转动,第二转杆10在泵轮外环1的内侧转动,调节翅片7的角度,调节过程中调节杆9在泵轮外环1的内侧滑动,完成轮叶构件2角度的调节,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轴杆带动泵轮结构转动,内环3、支撑片4与安装环5加快轴杆的散热,轮叶构件2转动搅动气流,进行泵送,最后,完成使用,轮叶构件2损坏后,拆分泵轮外环1与轮叶构件2,更换上新的轮叶构件2,再次组装泵轮结构。
[0023]在图2、3中:调节杆9的一端安装有压紧螺帽11,第二转杆10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钉12,泵轮外环1包括拆装环13,拆装环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顶帽槽14,第一顶帽槽14的内侧开设有螺钉孔15,拆装环13的一侧临近第一顶帽槽14的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槽16,调节槽16的内侧开设有调节孔17,拆装环13的一侧上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顶帽槽18,第二顶
帽槽1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固定螺钉19,第二固定螺钉19的一端贯穿于拆装环13的一端位置处,拆装环13设置有两个,两个拆装环13通过第二固定螺钉19相连接,第二转杆10与螺钉孔15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转杆10转动于螺钉孔15的内部位置处,第一固定螺钉12的外端位于第一顶帽槽14的内部位置处,调节杆9与调节孔17的位置相对应,调节杆9滑动于调节孔17的内部位置处,压紧螺帽11位于调节槽16的内部位置处,第一转杆8在内环3的外侧转动,第二转杆10在螺钉孔15的内部转动,调节翅片7的角度,调节过程中调节杆9在调节孔17的内部滑动,转动第一固定螺钉12,把第二转杆10固定到螺钉孔15的内部,第一固定螺钉12顶帽卡到第一顶帽槽14的内部,转动压紧螺帽11把调节杆9固定到调节孔17的内部,压紧螺帽11卡到调节槽16的内部,完成轮叶构件2角度的调节。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把泵轮结构通过安装环5安装到轴杆上,轴杆卡槽6卡到轴杆卡条外,根据需要,第一转杆8在内环3的外侧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轮外环(1)、轮叶构件(2)与内环(3),所诉轮叶构件(2)位于泵轮外环(1)的内侧位置处,所述内环(3)位于轮叶构件(2)的内侧位置处,所述内环(3)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片(4),所述支撑片(4)的内侧设置有安装环(5),所述安装环(5)的内侧开设有轴杆卡槽(6);所述轮叶构件(2)包括翅片(7),所述翅片(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杆(8),所述翅片(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杆(10),所述翅片(7)的一侧上端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泵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9)的一端安装有压紧螺帽(11),所述第二转杆(10)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钉(12),所述泵轮外环(1)包括拆装环(13),所述拆装环(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顶帽槽(14),所述第一顶帽槽(14)的内侧开设有螺钉孔(15),所述拆装环(13)的一侧临近第一顶帽槽(14)的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槽(16),所述调节槽(16)的内侧开设有调节孔(17),所述拆装环(13)的一侧上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顶帽槽(18),所述第二顶帽槽(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衍华熊少勃张敏敏程必举
申请(专利权)人:天门市鑫熊泵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