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084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系统,包括底板、顶板和传送机构,所述底板传动连接于传送机构的上端,所述传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辊,且所述传输辊设置为有若干组,所述底板的上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设置为方形结构,且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杆组,所述定位杆组包括内定位杆和外定位杆,所述传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顶出结构,且所述顶板设置为十字形结构,所述顶板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定位杆贯穿插接顶板上的通孔,所述底板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顶板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为圆形结构,通过传送机构带动底板进行移动,并通过传送机构上的顶出机构将工件进行顶出上料,效率更高。效率更高。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金属工件时需要进行上料,现有设备不便于进行上料,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料系统,通过传送机构带动底板进行移动,并通过传送机构上的顶出机构将工件进行顶出上料,效率更高,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料系统,包括底板、顶板和传送机构,所述底板传动连接于传送机构的上端,所述传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辊,且所述传输辊设置为有若干组,所述底板的上开设有贯通槽,且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杆组,所述定位杆组包括内定位杆和外定位杆,所述传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顶出结构,且所述顶板设置为十字形结构,所述顶板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定位杆贯穿插接顶板上的通孔,所述底板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固定块。
[0005]进一步,所述贯通槽设置为方形结构,且所述贯通槽位于底板的中心。
[0006]进一步,所述顶板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为圆形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顶出结构由顶出气缸所构成,所述顶出结构的两侧设置有轮廓传感器,所述轮廓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SR7300。
[0008]进一步,所述底板的四角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为四分之一圆形结构,且所述安装槽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安装槽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定位杆组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定位杆组之间为对称设置,所述内定位杆位于外定位杆的内侧。
[0010]进一步,所述内定位杆和外定位杆均设置为圆形杆,且所述内定位杆和外定位杆高度和直径一致,所述内定位杆和外定位杆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直径自下而上逐渐缩小的导入部。
[0011]进一步,所述固定块设置为圆形结构,且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中心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块通过过孔配合固定螺栓可拆卸式安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底板上的定位杆组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并层层摆放,通过传送机构带动底板进行移动,传送机构带动底板移动至顶出结构的上端时会被轮廓传感器识别,之后通过顶出结构将顶板连同工件一起顶起上料,效率更高且工件的位置会很准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2、顶出结构;3、顶板;4、传送机构;10、定位杆组;101、贯通槽;102、内定位杆;103、外定位杆;104、固定块;105、安装槽;106、安装孔;107、导入部;108、固定槽;109、过孔;301、通孔;302、固定部;401、传输辊;402、轮廓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料系统,包括底板1、顶板3和传送机构4,底板1的四角开设有安装槽105,安装槽105设置为四分之一圆形结构,且安装槽105上开设有安装孔106,安装孔106贯穿安装槽105设置;
[0023]底板1传动连接于传送机构4的上端,传送机构4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辊401,且传输辊401设置为有若干组,底板1的上开设有贯通槽101,贯通槽101设置为方形结构,且贯通槽101位于底板1的中心;
[0024]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杆组10,定位杆组10包括内定位杆102和外定位杆103,定位杆组10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定位杆组10之间为对称设置,内定位杆102位于外定位杆103的内侧,内定位杆102和外定位杆103均设置为圆形杆,且内定位杆102和外定位杆103高度和直径一致,内定位杆102和外定位杆103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直径自下而上逐渐缩小的导入部107,定位杆组10能够对特定的工件进行固定,内定位杆102和外定位杆103能够插入到工件上开设的对应的槽当中;
[0025]固定块104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固定块104上开设有固定槽108,固定块104的上端中心开设有过孔109,固定块104通过过孔109配合固定螺栓可拆卸式安装,固定块104是对工件的外侧的特定的突出部进行限位固定;
[0026]传送机构4的上端设置有顶出结构2,顶出结构2由顶出气缸所构成,顶出结构2的两侧设置有轮廓传感器402,轮廓传感器402的具体型号为SR7300,轮廓传感器402能够对底板1的位置进行识别,当轮廓传感器402识别到底板1移动至顶出结构2的上端时,顶出结构2通过贯通槽101将顶板3连同工件一起顶出;
[0027]顶板3设置为十字形结构,顶板3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固定部302,固定部302设置为圆形结构,顶板3的上端开设有通孔301,内定位杆102贯穿插接顶板3上的通孔301,底板1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固定块104;
[0028]本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先将工件通过定位杆组10进行定位,定位杆组10能够对特
定的工件进行固定,内定位杆102和外定位杆103能够插入到工件上开设的对应的槽当中,底板1上的定位杆组10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并层层摆放,通过传送机构4带动底板1进行移动,传送机构4带动底板1移动至顶出结构2的上端时会被轮廓传感器402识别,之后通过顶出结构2将顶板3连同工件一起顶起上料,效率更高且工件的位置会很准确。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系统,包括底板(1)、顶板(3)和传送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传动连接于传送机构(4)的上端,所述传送机构(4)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辊(401),且所述传输辊(401)设置为有若干组,所述底板(1)的上开设有贯通槽(101),且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杆组(10),所述定位杆组(10)包括内定位杆(102)和外定位杆(103),所述传送机构(4)的上端设置有顶出结构(2),且所述顶板(3)设置为十字形结构,所述顶板(3)的上端开设有通孔(301),所述内定位杆(102)贯穿插接顶板(3)上的通孔(301),所述底板(1)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固定块(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101)设置为方形结构,且所述贯通槽(101)位于底板(1)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固定部(302),所述固定部(302)设置为圆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结构(2)由顶出气缸所构成,所述顶出结构(2)的两侧设置有轮廓传感器(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旭杨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博大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