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73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属于冷却塔的流体循环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集水盆,包括多块集水层以及布设在集水层之间的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的高度低于集水层的高度,所述沉淀层至少具有一个排水口;阻流坝,围设于排水口的外周,且具有一定的高度;所述沉淀层的两侧各自设置有至少两块集水层,间隔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水平放置,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朝向沉淀层以向下的坡度平滑倾斜;其中:所述阻流坝的高度大于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的最低点高度,小于或等于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的最高点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冷却塔出水盆敞开式、大平面空间特性,能够沉淀分离大部分污泥,降低系统能耗。降低系统能耗。降低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塔的流体循环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通风开式横流冷却塔,冷却塔风机位于塔体中间顶部,塔体两侧为独立的进水洒水盘和散热填料。冷却循环热水从上部进水到洒水盘,通过洒水盘上扩散喷头喷洒到散热填料上,冷却后水流经冷却塔底部集水盆汇聚后由出水口流出。冷却空气从两侧散热填料进风口横向流入,与流经填料的热水接触产生蒸发换热后,热空气从由冷却塔中间顶部风机抽出。即该类型开式横流冷却塔特性为,冷却水流自上而下,冷却空气两侧横向流入,上部出风;两侧独立进水、进风、蒸发换热,热空气汇聚后由中间顶部轴流风机抽出。
[0003]冷却循环热水通过冷却塔进水洒水盘扩散到散热填料上,与大气中的空气蒸发换热后,汇聚到集水盆出水口回流到系统。冷却塔长期运行后,空气中大量的粉尘、离子融入循环水中,与冷却循环水中微生物形成生物淤泥。生物黏泥在冷却系统、换热器、管壁、冷却塔等低处附着。而这些粘泥附着后不只大大影响换热器换热效率,还对系统循环阻力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运行能耗上升。
[0004]由于冷却塔通常位于冷却系统的最高处,而冷却塔集水盆通常位于冷却塔最低处,冷却塔出水口又位于集水盆的下凹最低点。并且,冷却塔集水盆自身也具有开放式大平面特性,因此如果将冷却循环水中粘泥主要在集水盆上沉积,日常清理运维工作会比在冷却系统换热器、管壁等处便捷,且不影响冷却系统能耗性能。但是,由于冷却塔集水盆、出水口汇流流速较高,导致冷却循环水中粘泥因只能在系统低流量下,部分在冷却塔集水盆上沉积,大部分的粘泥还是进入冷却系统里面,造成日常冷却水处理工作大、成本高,系统能耗影响大的问题。
[0005]不仅如此,冷却塔集水盆长时间沉积的部分粘泥,需要清理时必须停止冷却系统循环水运行。如果冷却循环水正常运行过程中清理,大量的粘泥会被集水盆最低处的出水口吸入,再次进入到冷却循环水系统中,进一步给冷却水的日常处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问题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利用冷却塔集水盆敞开式、大平面空间特性,营造层流沉淀区,沉淀分离大部分污泥,减少冷却循环水系统水处理工作,降低系统能耗。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包括:
[0011]集水盆,包括多块集水层以及布设在集水层之间的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的高度低于集水层的高度,所述沉淀层至少具有一个排水口;
[0012]阻流坝,围设于排水口的外周,且具有一定的高度;
[0013]所述沉淀层的两侧各自设置有至少两块集水层,间隔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水平放置,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朝向沉淀层以向下的坡度平滑倾斜;其中
[0014]所述阻流坝的高度大于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的最低点高度,小于或等于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的最高点高度。
[0015]优选的,所述阻流坝的底部与沉淀层紧密贴合,所述阻流坝的顶部呈锯齿状。
[0016]优选的,所述排水口一上设置有过滤网。
[0017]优选的,所述沉淀层还至少具有一个排污口。
[0018]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集水槽,至少一个集水槽设置于集水盆的底部并一一连通所述排水口,所述集水槽包括:
[0019]承载面,竖直连接于沉淀层底部,并设置有一个出水口;
[0020]落水面,倾斜连接于沉淀层底部,并使得所述排水口在所述集水槽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在落水面上;以及
[0021]连接所述承载面和所述落水面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排污口二;
[0022]所述承载面、所述落水面、以及所述安装面限定得到所述集水槽。
[0023]3、有益效果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技术通过冷却塔集水盆出水口周围,根据冷却塔设计水流量与集水盆面积,设置高于集水盆一定高度的阻流坝,使得冷却循环水于集水盆最低处汇流至出水口过程中,不会产生直接冲刷水流,而时变成越过阻流坝顶部才进入排水口;而低于阻流坝高度内的集水盆区域形成层流状态,使冷却循环水中散状粘泥于层流区不断沉淀汇聚,最后由阻流坝外设置的排污口自动或人工清理排出;
[0026](2)本技术一方面通过使所述阻流坝的底部与沉淀层紧密贴合,不产生渗流状态;另一方面使所述阻流坝的顶部呈锯齿状,均匀切割分化水流;
[0027](3)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俯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的阻流坝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的落水槽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00、集水盆;110、集水层;120、沉淀层;130、排水口;140、排污口一;200、阻流坝;300、集水槽;310、承载面;311、出水口;320、落水面;330、安装面;331、排污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其能够使得冷却循环水于集水盆最低处汇流至出水口过程中,不会产生直接冲刷水流,而时变成越过阻流坝顶部才进入出水口区;而低于阻流坝高度内的集水盆区域形成层流状态,使冷却循环水中散状粘泥于层流区不断沉淀汇聚,最后由阻流坝外设置的排污口自动或人工清理排出。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考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包括:
[0036]集水盆100,包括多块集水层110以及布设在集水层110之间的沉淀层120,所述沉淀层120的高度低于集水层110的高度,所述沉淀层120至少具有一个排水口130;
[0037]阻流坝200,围设于排水口130的外周,且具有一定的高度;
[0038]所述沉淀层120的两侧各自设置有至少两块集水层110,间隔所述沉淀层120的集水层110水平放置,邻近所述沉淀层120的集水层110朝向沉淀层120以向下的坡度平滑倾斜;所述沉淀层120还至少具有一个排污口;其中
[0039]所述阻流坝200的高度大于邻近所述沉淀层120的集水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盆,包括多块集水层以及布设在集水层之间的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的高度低于集水层的高度,所述沉淀层至少具有一个排水口;阻流坝,围设于排水口的外周,且具有一定的高度;所述沉淀层的两侧各自设置有至少两块集水层,间隔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水平放置,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朝向沉淀层以向下的坡度平滑倾斜;其中所述阻流坝的高度大于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的最低点高度,小于或等于邻近所述沉淀层的集水层的最高点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循环水污泥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坝的底部与沉淀层紧密贴合,所述阻流坝的顶部呈锯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胜曾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客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