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068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包括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和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包括浮船及其支撑的淤泥抽吸装置,淤泥抽吸装置通过其吸泥头将池底淤泥抽吸至地面的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进行处理。作业位置可全方位实现,能实现高效移动式清淤,不受溶液池面积和位置限制。可避免现有技术采用搅拌器和高压水流对溶液的扰动,可提高抽吸淤泥的含固率,可实现带液高效清淤作业,保证溶液池内的溶液供给平衡,有效避免因清淤作业对矿山正常平稳生产的影响;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的出渣含水低,能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能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能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湿法冶金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湿法冶金的溶液池主要包括贵液池、中间液池和萃余液池,用于贮存和澄清来自堆浸、搅浸或其他上游工艺系统的溶液,溶液中含酸很高,pH=0.5~2,为防止溶液中的金属量损失与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溶液池底需铺设防渗膜。溶液汇集到溶液池的过程中会携带部分粘土和矿石细颗粒物,在时间和沉降作用下在池底部形成淤泥。淤泥的大量堆积会对溶液池库容、溶液的萃取电积产生不利影响,且由于淤泥堆积无法对池底的防渗膜进行及时检修,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环境破坏,因此,需定期对溶液池底部淤泥进行清理。
[0003]现有的溶液池清淤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0004](1)人工清淤;
[0005](2)工程车辆清淤;
[0006](3)搅拌器+潜污泵清淤;
[0007](4)高压水冲洗+潜污泵清淤。
[0008]其中,(1)人工清淤和(2)工程车辆清淤作业前需要将溶液池内的溶液排空,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清淤效率低,工程车辆清淤容易对池底HDPE膜进行破坏,两种方式均无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实现带液清淤,严重影响矿山正常平稳生产;
[0009](3)搅拌器+潜污泵清淤和(4)高压水冲洗+潜污泵清淤方式通过浮船集成相关设备系统,可以实现带液清淤作业,前者利用搅拌器将池底的淤泥搅散后用潜污泵抽吸上岸,但容易对防渗膜造成破坏,且对溶液造成较大的扰动,后者在高压水流对池底淤泥的冲击作用下进行清淤作业,但会使溶液浓度、密度、含固率等发生变化,影响后续工艺流程中的溶液供给平衡和矿山正常平稳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全方位高效清淤,可保证矿山正常平稳生产还可避免对溶液池池底结构产生破坏的湿法冶金溶液池带液清淤系统。
[001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包括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和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包括浮船及其支撑的淤泥抽吸装置,淤泥抽吸装置通过其吸泥头将池底淤泥抽吸至地面的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进行处理。
[0012]上述系统实施时,所述淤泥抽吸装置包括吸泥泵及其进口连接的吸泥软管、出口连接的排泥软管,所述吸泥头连接于吸泥软管的前端。
[0013]上述系统实施时,所述吸泥泵安装于所述浮船上。
[0014]上述系统实施时,所述浮船铰接有悬臂杆,悬臂杆的前端与所述吸泥头连接。
[0015]上述系统实施时,所述浮船上安装有卷扬机,卷扬机的钢丝绳起始端与所述悬臂杆前部连接。
[0016]上述系统实施时,所述排泥软管通过浮筒支撑。
[0017]上述系统实施时,所述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包括平板车及其上依次布置的缓冲槽、压滤机、出渣胶带机和泥饼收集装置,压滤机的滤液通过输送管道返回溶液池。
[0018]上述系统实施时,所述排泥软管与所述缓冲槽连接将淤泥送至缓冲槽中。
[0019]本系统的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在溶液池中的作业位置可全方位实现,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可相应的改变工作位置,能实现高效移动式清淤,不受溶液池面积和位置限制。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的淤泥抽吸装置通过吸泥头抽吸聚集池底淤泥,可避免现有技术采用搅拌器和高压水流对溶液的扰动,可提高抽吸淤泥的含固率,可实现带液高效清淤作业,保证溶液池内的溶液供给平衡,有效避免因清淤作业对矿山正常平稳生产的影响;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的出渣含水低,能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所以本系统很好的克服了传统人工清淤和工程车辆清淤严重影响矿山正常平稳生产的缺点;避免工程车辆和搅拌器对池底防渗膜的破坏。简言之,本系统具有可全方位高效清淤,可保证矿山正常平稳生产还可避免对溶液池池底结构产生破坏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包括浮船4、悬臂杆5、吸泥头6、吸泥软管8、吸泥泵9、浮筒10、排泥软管11、缓冲槽12、压滤机13、出渣胶带机14、泥饼收集装置15、滤液输送管道16和平板车17。
[0022]浮船4和浮筒10浮于溶液池内的液面,悬臂杆5的上端与浮船4可转动铰接。
[0023]吸泥泵9安装于浮船4上,其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吸泥软管8和排泥软管11。
[0024]吸泥头6连接于吸泥软管8的前端。
[0025]悬臂杆5的下端与吸泥头6连接对其进行支撑。
[0026]浮船4上安装有卷扬机,卷扬机的钢丝绳起始端与悬臂杆5的前部连接(卷扬机及其钢丝绳在图中未示出)。
[0027]排泥软管11通过浮筒10支撑。
[0028]即浮船4、悬臂杆5、吸泥头6、吸泥软管8、吸泥泵9、浮筒10、排泥软管11组成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其中吸泥头6、吸泥软管8、吸泥泵9、排泥软管11组成淤泥抽吸装置。
[0029]缓冲槽12、压滤机13、出渣胶带机14和泥饼收集装置15依次布置于平板车17上。
[0030]排泥软管11将吸泥头6抽吸的淤泥送至缓冲槽12中进行缓冲后进入压滤机13中,通过压滤机对淤泥进行压滤脱水处理,处理后的泥饼通过出渣胶带机14转运至泥饼收集装置15进行统一固化处理。压滤机处理后的滤液通过滤液输送管道16返送回溶液池1中。
[0031]即缓冲槽12、压滤机13、出渣胶带机14和泥饼收集装置15、滤液输送管道16和平板车17组成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通过平板车实现移动功能。
[0032]本系统的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可通过改变浮船和浮筒的位置来实现抽吸淤泥位置的改变,同时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可通过平板车的移动来配合抽吸淤泥位置的改变,对抽吸淤泥进行固液分离处理。
[0033]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浮船和浮筒主要起支撑作用,可使淤泥抽吸装置实现池中不同位置的工作。淤泥抽吸装置通过吸泥头将池底淤泥抽吸上来,而淤泥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吸泥头的位置需要调整才能更好的保证抽吸效果,所以在浮船上可转动铰接了支撑杆,支撑杆与浮船上卷扬机的钢丝绳连接,通过卷扬机工作实现钢丝绳的伸缩,通过钢丝绳的伸缩来实现支撑杆绕其与浮船的铰接处转动,从而快速实现吸泥头的高度位置改变,保证池底淤泥的抽吸效果。
[0034]淤泥抽吸装置通过其排泥软管将吸泥头抽吸的淤泥输送至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泥饼最后通过泥饼收集装置进行统一固化处理。滤液通过滤液输送管道返送回溶液池中。
[0035]总结来说,本系统的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在溶液池中的作业位置可全方位实现,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可相应的改变工作位置,能实现高效移动式清淤,不受溶液池面积和位置限制。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的淤泥抽吸装置通过吸泥头抽吸聚集池底淤泥,可避免现有技术采用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和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集成悬浮型清淤设备包括浮船及其支撑的淤泥抽吸装置,淤泥抽吸装置通过其吸泥头将池底淤泥抽吸至地面的集成可移动型固液分离设备进行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抽吸装置包括吸泥泵及其进口连接的吸泥软管、出口连接的排泥软管,所述吸泥头连接于吸泥软管的前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泵安装于所述浮船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湿法冶金溶液池的带液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铰接有悬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宋昱王麒王亮刘超刘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