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06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处理罐,处理罐的内腔由其顶部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处理罐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处理罐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柱,所述承载柱正面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其顶部的定位槽,所述处理罐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分离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分离箱侧面的顶部开设有滤水孔,所述分离箱底部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挡板、外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分离箱内部通过多个内挡板、外挡板以分层的形式对污水进行拦截,有利于污泥沉降,为污水的清洁提供有力的支持。清洁提供有力的支持。清洁提供有力的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867819U,公开了一种震动式便于分离污水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表面上插接有斜管,所述内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内筒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U形支座,所述U形支座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滑轨,并且两侧的滑轮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侧滑轨上。该震动式便于分离污水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从内筒进入,使污水在内筒被过滤网过滤,依次过滤后的污水可以从漏水孔处漏出,使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实用性,并且可以初步分离污水杂物。此方案虽然解决了污水中杂质的分离问题,但内筒不便于拆卸清淤,后期的分离杂质效果会逐渐降低,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包括处理罐,处理罐的内腔由其顶部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处理罐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处理罐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柱,所述承载柱正面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其顶部的定位槽,所述处理罐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分离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分离箱侧面的顶部开设有滤水孔,所述分离箱底部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挡板、外挡板,所述处理罐内腔的中部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安装有可拆装支撑杆,所述处理罐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承载环,所述承载环内圈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环内圈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支撑环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0006]优选的,所述承载柱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承载柱设置于处理罐内腔的背面,两个承载柱设置于处理罐内腔的正面,正面的两个承载柱设置于背面两个承载柱的间距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与四个承载柱对应设置,支撑腿的底端与定位槽相适配,所述分离箱的内腔由其顶部与外界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内挡板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内挡板以分离箱底部内壁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内挡板为扇形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外挡板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外挡板以分离箱底部内壁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外挡板为扇形结构,内挡板与外挡板相间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可拆装支撑杆远离导流罩的一断活动连接与处理罐侧面的内壁上,所述导流罩的底端直径小于其顶端直径,导流罩的内腔连通其顶部和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承载环内圈左右两侧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环外圈的壁体贴合承载环内圈的壁体,两个滑块分别设置于两个滑槽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通过滤网拦截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由承载环、滑槽、支撑环、滑块组成的插接结构,使滤网可拆卸清洁,导流罩将经过滤网过滤过的污水引导入分离箱中,导流罩通过可拆装支撑杆安装于处理罐科通过取下导流罩的方式暴露出分离箱,分离箱以承载柱、定位槽、支撑腿插接的形式进行连接,拆装方便快捷,支撑稳定,为分离箱的高效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离箱内部通过多个内挡板、外挡板以分层的形式对污水进行拦截,有利于污泥沉降,为污水的清洁提供有力的支持。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分离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处理罐;2、排水管;3、承载柱;4、定位槽;5、分离箱;6、第一把手;7、支撑腿;8、滤水孔;9、内挡板;10、外挡板;11、导流罩;12、可拆装支撑杆;13、承载环;14、滑槽;15、支撑环;16、滑块;17、滤网;18、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

3所示,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包括处理罐1,处理罐1的内腔由其顶部与外界相连通,处理罐1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2,处理罐1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柱3,承载柱3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承载柱3设置于处理罐1内腔的背面,两个承载柱3设置于处理罐1内腔的正面,正面的两个承载柱3设置于背面两个承载柱3的间距之间,承载柱3正面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其顶部的定位槽4,处理罐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分离箱5,分离箱5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6,分离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7,支撑腿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7与四个承载柱3对应设置,支撑腿7的底端与定位槽4相适配。
[0020]分离箱5的内腔由其顶部与外界相连通,分离箱5侧面的顶部开设有滤水孔8,分离箱5底部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挡板9、外挡板10,内挡板9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内挡板9以分离箱5底部内壁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内挡板9为扇形结构,外挡板10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外挡板10以分离箱5底部内壁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外挡板10为扇形结构,内挡板9与外挡板10相间设置。
[0021]处理罐1内腔的中部设置有导流罩11,导流罩11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安装有可拆装支撑杆12,可拆装支撑杆12远离导流罩11的一断活动连接与处理罐1侧面的内壁上,导流罩11的底端直径小于其顶端直径,导流罩11的内腔连通其顶部和底部,处理罐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承载环13,承载环13内圈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环15,支撑环15左右两侧的中部对
称固定连接有滑块16,支撑环15内圈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滤网17,支撑环15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8,承载环13内圈左右两侧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滑槽14,支撑环15外圈的壁体贴合承载环13内圈的壁体,两个滑块16分别设置于两个滑槽14的内部。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使用时,通过滤网拦截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由承载环、滑槽、支撑环、滑块组成的插接结构,使滤网可拆卸清洁,导流罩将经过滤网过滤过的污水引导入分离箱中,导流罩通过可拆装支撑杆安装于处理罐科通过取下导流罩的方式暴露出分离箱,分离箱以承载柱、定位槽、支撑腿插接的形式进行连接,拆装方便快捷,支撑稳定,为分离箱的高效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离箱内部通过多个内挡板、外挡板以分层的形式对污水进行拦截,有利于污泥沉降,为污水的清洁提供有力的支持。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包括处理罐(1),处理罐(1)的内腔由其顶部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处理罐(1)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1)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柱(3),所述承载柱(3)正面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其顶部的定位槽(4),所述处理罐(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分离箱(5),所述分离箱(5)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6),所述分离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7),所述分离箱(5)侧面的顶部开设有滤水孔(8),所述分离箱(5)底部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内挡板(9)、外挡板(10),所述处理罐(1)内腔的中部设置有导流罩(11),所述导流罩(11)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安装有可拆装支撑杆(12),所述处理罐(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承载环(13),所述承载环(13)内圈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环(15),所述支撑环(15)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16),所述支撑环(15)内圈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滤网(17),所述支撑环(15)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集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柱(3)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承载柱(3)设置于处理罐(1)内腔的背面,两个承载柱(3)设置于处理罐(1)内腔的正面,正面的两个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士宽潘争丁鑫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