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42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申请涉及路面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控制器、驱动组件、拉杆、拉力传感器以及拉头,支架包括支撑面和若干支撑腿,支撑腿长度可调且固定连接于支撑面下方,驱动组件安装于支撑面用于驱动拉杆轴向移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蜗杆、涡轮和丝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丝杆螺纹连接于涡轮中轴且垂直于支撑面设置,拉杆的上端与丝杆连接、并与支撑腿平行设置,拉头连接于拉杆远离丝杆的一端,拉力传感器设置于拉杆上,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拉力传感器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相较于传统的检测装置能够应对复杂的检测环境,且驱动电机可为拉头提供稳定力值输出,较手动检测更准确更省力。确更省力。确更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路面检测的
,特别涉及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用于测定和评价表面处治、封层、粘层、透层及防水层等与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桥面板等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层间粘结强度,也可以测定结构层

粘结层

结构层的粘结强度。通过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得到试件的峰值载荷,经公式计算出试件的正拉粘结强度。
[0003]粘结强度计算公式f
ti
=P
i
/A
ai
(f
ti
试件i的正拉粘结强度,MPa;P
i
试件破坏时的荷载值,N;A
ai
钢标准块i的粘合面面积,mm2)。
[0004]现有的小型层间粘结拉拔检测装置大多使用手动穿心式千斤顶。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将粘结拉拔力检测仪上的拉头涂抹粘贴物质然后与检测表面粘连在一起,随后再将拉杆与拉头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于一起,通过操作穿心式千斤顶带动拉杆、拉头,拉杆上的拉力传感器会显示拉拔力数值,当试件表面被拉断时记下最大拉拔力数值。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检测装置其结构固定,无法应用于复杂的检测环境,且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拉拔操作难以保证恒载,影响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粘结拉拔设备使用起来更加灵活省力,同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控制器、驱动组件、拉杆、拉力传感器以及拉头,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面和若干支撑腿,所述支撑腿长度可调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面下方,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面用于驱动所述拉杆轴向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蜗杆、涡轮和丝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涡轮中轴且垂直于所述支撑面设置,所述拉杆的上端与所述丝杆连接、并与所述支撑腿平行设置,所述拉头连接于拉杆远离所述丝杆的一端,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于拉杆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拉力传感器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组件电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电机输出的高速旋转驱动力转化为低速直线驱动力,提高了输出扭矩,相较于手动产生的拉拔力更加稳定均匀,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节省人力。支撑腿可调节长度,以适应各种检测环境,调节支撑腿至合适高度对检测装置支撑,使拉杆相对于拉拔面保持垂直。
[0009]可选的:所述丝杆的行程不小于30mm。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腿包括内支腿管、外支腿管和锁销,所述内支腿管上端与所述支撑面连接,所述内支腿管设置有多个第一销孔,所述外支腿管套接在所述内支腿管外,所述外支腿管开设有第二销孔,所述锁销能同时插进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各支撑腿根据支撑地面的情况,分别调节至适合的高度,使拉杆相对于拉拔面保持竖直,第一销孔的开设间距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满足各种检测场景的需求。
[0012]可选的:所述内支腿管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定位凸棱,所述外支腿管开设有可在所述定位凸棱上滑动的定位滑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支腿管可沿着定位凸棱上下滑动,方便工作人员调节支撑腿长度,外支腿管不会相对内支腿管发生旋转,且更容易对孔插入锁销。
[0014]可选的:所述外支腿管设置螺纹连接的球碗型支撑地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支撑地脚的螺栓进一步微调支撑腿长度,且通过球碗型的万向结构可使地脚座与地脚球柱呈任意角度,以适应各种坡面、弧面等复杂支撑环境,使检测装置更加稳定的支撑于检测位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0016]可选的:所述支撑腿跨距不小于120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腿跨距越大支撑稳定性越好越不会发生侧倾,在满足不与拉头干涉的条件下,保证检测装置结构稳定,检测准确度高,支撑腿跨距设置为不小于120mm。
[0018]可选的:所述拉杆与所述丝杆可拆卸的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通过蜗杆带动涡轮旋转从而使丝杆带动拉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丝杆与拉杆可拆卸的连接,方便在不同使用场景下更换不同长度拉杆。
[0020]可选的:所述拉杆下端设置螺纹连接的工形端帽,所述拉头设置帽槽,所述帽槽侧壁开设与所述端帽匹配的开口。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上的端帽从拉头帽槽侧面的开口进入,与帽槽快速卡接,再通过端帽的螺纹结构将两者拉紧,简化了连接难度。
[0022]可选的:所述帽槽上部贯穿设置若干弹簧销,所述弹簧销上方设置与帽槽螺纹连接的空心螺栓,未卡接时,所述弹簧销在弹簧的挤压下弹簧销的下端伸向所述帽槽内部;所述端帽与帽槽上端内壁抵紧时,所述弹簧销被端帽上顶,弹簧销上端面与所述空心螺栓上端面齐平。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然状态下,弹簧销在弹簧的挤压下弹簧销下端伸向帽槽内部;当端帽进入帽槽,通过端帽的螺纹拉紧后,拉杆与拉拔面呈垂直状态,各弹簧销上端面均被端帽顶至与空心螺栓上端面齐平的位置。工作人员可根据各弹簧销高度直观地判断出拉杆与拉拔面是否垂直,从而对支撑地脚进行调节。
[0024]所述拉头底部粘结面为边长100mm的正方形。
[0025]使用100mm的正方形方专用拉头方便带入公式进行计算,且大小满足检测需求。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可伸缩调节高度的支撑腿以及支撑地脚的设置,使检测装置可以适应更多样复杂的检测环境,灵活的改变各支撑腿长度,保证拉杆与拉拔面垂直,测量结果准确有效;
[0028]2、拉杆与拉头的卡接方式,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实施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在帽槽上设置若干弹簧销,可提高调平精度,给操作人员直观地参考。
[0029]3、使用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代替了手动穿心式千斤顶带动拉头进行检测,为粘结面提供稳定力值输出,检测过程更加高效省力,同时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实施例的侧视截面图;
[0032]图3是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实施例的正视截面图;
[0034]图5是图4的虚线圈Q部分的放大图。
[0035]图中,100、支架;110、支撑面;120、支撑腿;121、内支腿管;122、外支腿管;123、第一销孔;124、第二销孔;125、锁销;126、定位凸棱;127、定位滑槽;128、支撑地脚;200、控制器;300、驱动组件;310、驱动电机;320、蜗杆;330、涡轮;340、丝杆;400、拉杆;410、端帽;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架(100)、控制器(200)、驱动组件(300)、拉杆(400)、拉力传感器(500)以及拉头(600),所述支架(100)包括支撑面(110)和若干支撑腿(120),所述支撑腿(120)长度可调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面(110)下方,所述驱动组件(300)安装于所述支撑面(110)用于驱动所述拉杆(400)轴向移动,所述驱动组件(300)包括驱动电机(310)、蜗杆(320)、涡轮(330)和丝杆(340),所述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杆(320),所述丝杆(340)螺纹连接于所述涡轮(330)中轴且垂直于所述支撑面(110)设置,所述拉杆(400)的上端与所述丝杆(340)连接、并与所述支撑腿(120)平行设置,所述拉头(600)连接于拉杆(400)远离所述丝杆(340)的一端,所述拉力传感器(500)设置于拉杆(400)上,所述控制器(200)的输入端与拉力传感器(500)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电机(31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丝杆(340)的行程不小于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层间粘结拉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腿(120)包括内支腿管(121)、外支腿管(122)和锁销(125),所述内支腿管(121)上端与所述支撑面(110)连接,所述内支腿管(121)设置有多个第一销孔(123),所述外支腿管(122)套接在所述内支腿管(121)外,所述外支腿管(122)开设有第二销孔(124),所述锁销(125)能同时插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前吴俊抄张晓峰虞中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