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036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包括暖棚结构,位于暖棚内的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之间形成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设置有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内预埋有吸热水管;位于暖棚内的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管连接,所述吸热水管通过第二水管以及进水口进入所述循环水池内;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模板组件上,且靠近第二水管设置;所述混凝土结构表面以及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单元,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混凝土中心处的热量能够散出,并回流到循环水池中,用于混凝土表面的加热。混凝土表面的加热。混凝土表面的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搅拌站中的保温
,具体为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与工具的进步,人类交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对地球的探索日益加深,工程环境日益复杂多元化,严寒地区的工程项目建设也逐步增多,在气候异常寒冷、冬季时间长的北部地区,为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必须在极寒环境下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0003]当混凝土结构物实体为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时,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内部温度急剧增高,外部环境处于严寒环境,极大的内外温差极易产生温度裂缝。
[0004]现有的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外温差方法最常见的为内部布设冷却水管,通过流入冷水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这种方法在外界温度较高时可取得有效控制效果;然而,当外界温度为极寒地区,长期处于零下摄氏度,混凝土外表面温度尽管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得到有效保温,然而内外温差依然难以控制于指标要求内,从而导致温度裂缝极为普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其通过管道设置,使得混凝土结构中心处的热量,通过吸热水管和散热片散出,进而加热循环水池内的水,使得加热后的水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加热。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包括,
[0008]暖棚结构,
[0009]位于暖棚结构内的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之间形成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设置有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内预埋有吸热水管;
[0010]位于暖棚结构内的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管连接,所述吸热水管通过第二水管以及进水口进入所述循环水池内;
[0011]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模板组件上,且靠近第二水管设置;
[0012]所述混凝土结构表面以及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单元,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组件。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水管包括若干个U型管,若干个所述U型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首尾端的U型管通过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U型管中,相邻的U型管之间分别以垂直方
向和水平方向交错设置。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水管为外表面带有螺纹结构的镀锌钢管。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水管的直径为30mm

40mm。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片具体为暖气片组件,所述暖气片组件沿模板组件外表面形成围挡腔,所述第二水管部分设置于所述围挡腔内。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暖气片组件沿所述外模板的外周设置。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均包裹有保温层。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层为玻璃棉层,所述玻璃棉层的厚度为5

10mm。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且靠近循环水池设置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设置若干与所述循环水池连接的分流口。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中,为了避免极寒环境中外部的冻结,充分利用大体积内部混凝土结构的高温,将其用于水加热,然后将热水循环至外部的循环池内,形成循环的温水,使得外部温度得以升高,内部高温得以降温,以实现内外温度差的调整控制。
[0024]本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内部水化温度,同时利用加热后的水通入水暖片进行对结构外部进行散热升温,从而控制内外温差于25℃以内。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吸热水管的布设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循环水池;2、分流器;3、进水口;4、模板组件;5、散热片;6、吸热水管;7、第一水管;8、出水口;9、混凝土结构;10、温度监测单元;11、第二水管(进水口);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进水口);14、第三连接管;15、暖气片组件;20、暖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1]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用于极寒地区的混凝土浇筑中的温度控制,具体极寒地区是指低于或等于零下20度的环境。
[0032]本实施例中,以处在极地地区中某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为例,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处于暖棚结构20内,暖棚内温度控制在5℃左右,以保证内部所有设备及材料温度都不低于0℃。
[0033]在混凝土浇筑前,布设好吸热水管6,本实施例中,吸热水管6采用带螺纹镀锌钢管,进而利用带螺纹的镀锌钢管,其目的是使得钢制产品和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性变强,以便于吸热水管的装配。
[0034]还包括为了配合混凝土浇筑而设置的模板组件4,所述模板组件4位于暖棚结构20内,所述模板组件4之间形成浇筑腔,浇筑腔内设置有待浇筑的混凝土结构9,而吸热水管6是提前预埋在混凝土结构9中的;为了实现循环,还包括位于暖棚结构20内的循环水池1,所述循环水池1的出水口8通过第一水管7与所述吸热水管6连接,所述吸热水管6通过第二水管11以及进水口3进入所述循环水池1内,循环水池1内设置于水泵(图中为示出)。
[0035]散热片5,所述散热片5位于模板组件4上,且靠近第二水管11设置;所述混凝土结构9表面以及所述混凝土结构9中心处,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单元10,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8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组件。
[0036]本实施例中,使用中,通过循环水池1、第一水管7和第二水管11,使得混凝土内外循环,使得热水不断流出,冷水流入,实现降温,同时热水流出的同时还对外部的混凝土结构加热,使得极寒地区中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得到提升。
[0037]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吸热水管6包括若干个U型管,若干个所述U型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首尾端的U型管通过第二连接管13和第三连接管14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管7和第二水管11连接。本实施例中,U型管,增加了管路的流动路径,进而使得吸热水管6尽可能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暖棚结构,位于暖棚结构内的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之间形成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设置有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内预埋有吸热水管;位于暖棚结构内的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管连接,所述吸热水管通过第二水管以及进水口进入所述循环水池内;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模板组件上,且靠近第二水管设置;所述混凝土结构表面以及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单元,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水管包括若干个U型管,若干个所述U型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首尾端的U型管通过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U型管中,相邻的U型管之间分别以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寒地区混凝土浇筑用内外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水管为外表面带有螺纹结构的镀锌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荣朱久权赵文禹胡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