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桥梁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如图1所示,装配式钢桥是一种能分解,并能实现快速架设的桥梁形式,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拆装方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抢险救灾、战争应急以及工程施工结构。早期的装配式钢桥主要用于军用。在和平年代,由于我国公路、铁路的快速发展,改扩建工程越来越多,装配式钢桥在保障交通通畅、短期临时工程都有显著的优势。同时装配式钢桥技术结构性能优越。安全系数高,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装配式钢桥技术采用越来越标准化的施工结构,具有强大的互换性。装配式钢桥桁架组成包括上弦杆、下弦杆、竖杆等,弦杆两侧为阴阳接口,为了方便连接,在结构上布设了销孔,相对而言,桁架单元构建轻巧灵便,安全性及可靠性高,无需高强度螺栓和焊接便可搭建多种构建形式符合各跨径桥梁施工需求,按照模数增加单元即可。
3、然而,现有的钢桥结构施工是利用打桩机械进行桩基的建设,拆除困难,难以循环利用。当需要将钢桥拆除时,残余桩基难以清除,对水域环境将造成不良影响,如影响通航、阻塞河道等。此外,桩基的拔除通常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和较复杂的工艺,且拔桩过程中,桩身容易发生损坏而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申请提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将下部结构整体吊装入水,下部结构通过自重和负压下沉;将相邻下部结构进行连接;将桥体与下部结构连接;将桥面板与桥体安装连接。
5、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还包括:桥梁拆除步骤;将桥体与下部结构进行分离;再将桥体与桥面板一起吊离;向下部结构内注入水或空气,使得下部结构上浮;再将下部结构通过浮运或吊装装船运输。
6、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桥体与所述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可拆卸连接采用夹具连接或螺栓铆接。
8、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所述下部结构包括:连接体和至少一个负压桶,所述连接体和所述负压桶连接,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桥体连接。
9、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所述连接体至少包括:管柱、第一梁、第二梁、斜撑和横撑,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相垂直设置,所述管柱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的交点处,所述斜撑及所述横撑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管柱,所述管柱的底端与所述负压桶连接。
10、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还包括: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的一端与所述管柱连接,所述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桶连接。
11、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所述连接体至少包括:管柱、第一梁、斜撑和横撑,所述第一梁连接相邻所述管柱的顶端,所述斜撑及所述横撑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管柱的柱体,所述管柱的底端与所述负压桶连接。
12、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所述连接体至少包括:管柱和斜撑,相邻所述管柱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管柱的柱体,所述管柱的底端与所述负压桶连接。
13、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中,相邻所述管柱正视投影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夹角为15°~30°。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5、本申请改变了常规桥梁桩基的建设方式,不采取常规的打桩方式,减少了打桩船等打桩机械的使用,避免了打桩的噪声污染,降低了船机设备等工程费用。同时,实现了水上桥梁的快速架设或拆除,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为桥梁结构的循环利用提供基础。
16、此外,本申请通过桥梁整体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碳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利用负压桶作为下部结构的一部分,能够将下部结构全部回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残余桩基对水域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了绿色环保施工。
17、再者,本申请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采取的打桩方式造成的桩基偏位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桩基偏位导致下部结构难以与现有技术中装配式钢桥预制好的上部结构精准连接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梁拆除步骤;将桥体与下部结构进行分离;再将桥体与桥面板一起吊离;向下部结构内注入水或空气,使得下部结构上浮;再将下部结构通过浮运或吊装装船运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与所述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采用夹具连接或螺栓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结构包括:连接体和至少一个负压桶,所述连接体和所述负压桶连接,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桥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至少包括:管柱、第一梁、第二梁、斜撑和横撑,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相垂直设置,所述管柱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的交点处,所述斜撑及所述横撑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的一端与所述管柱连接,所述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至少包括:管柱、第一梁、斜撑和横撑,所述第一梁连接相邻所述管柱的顶端,所述斜撑及所述横撑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管柱的柱体,所述管柱的底端与所述负压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至少包括:管柱和斜撑,相邻所述管柱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所述管柱的柱体,所述管柱的底端与所述负压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管柱正视投影在同一平面内的夹角为15°~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梁拆除步骤;将桥体与下部结构进行分离;再将桥体与桥面板一起吊离;向下部结构内注入水或空气,使得下部结构上浮;再将下部结构通过浮运或吊装装船运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与所述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采用夹具连接或螺栓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结构包括:连接体和至少一个负压桶,所述连接体和所述负压桶连接,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桥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水上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至少包括:管柱、第一梁、第二梁、斜撑和横撑,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相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韬,卓杨,吴锋,吴愧,陈果,刘旭,李若琪,王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