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28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MCU主控单元,电源电路,驱动电路,无线传输单元,开关量输出电路,传感器,所述电源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开关量单元均与所述MCU主控单元连接;通过传感器获取监测结果,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发送监测信息并接受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和开关量输出电路控制装置的开闭,通过自主设计的电源电路进行供电,实现风险的远程监测和排除。险的远程监测和排除。险的远程监测和排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可燃气体监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可燃气体已经渐渐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洁能源。随着可燃气体在住宅厨房的广泛应用,可燃气体的泄露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可燃气体的泄露不易被发现,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危害着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于是人们专利技术了一系列探测可燃气体泄露的装置。
[0003]但是,目前的可燃性气体监测装置仅能在监测到气体泄漏后,进行蜂鸣警报,当无人值守时,无法将警报信息通知用户并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并且,当前的监测装置电源功率较低,无法设置其他元件,仅能用于监测,无法在气体泄漏后主动进行风险排除,实用性较低。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远程控制的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是本领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通过传感器获取监测结果,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发送监测信息并接受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和开关量输出电路控制装置的开闭,通过自主设计的电源电路进行供电,实现风险的远程监测和排除。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MCU主控单元,电源电路,驱动电路,无线传输单元,开关量输出电路,传感器,所述电源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开关量单元均与所述MCU主控单元连接;
[0007]所述MCU主控单元的引脚1与插接件J3连接,引脚2与供电连接,引脚2通过电容C1接地,引脚3与存储器的引脚5连接,引脚4与存储器的引脚6连接,引脚5与传感器接口连接,引脚6与掉电检测电路连接,引脚7和引脚8均与数据读取接口连接,引脚11与驱动电路连接,引脚12至引脚15均与指示灯电路连接,引脚16与按键电路连接,引脚17与警报电路连接,引脚18和引脚19均与插接件J3连接,引脚20和引脚21均与无线传输单元连接,引脚21还通过电阻R16与供电连接,引脚22和引脚23均接地,引脚24与供电连接,引脚24还通过电容C2接地,引脚26与驱动电路的引脚OUT1连接,引脚27与驱动电路的引脚OUT2连接,引脚28与开关量输出电路的引脚OUT3连接;
[0008]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和整流电路:
[0009]所述供电电路的引脚1通过电感L1,电阻R26,热敏电阻NTC1和保险丝FUAE1统一火线连接,引脚1通过电感L1,电阻R26,热敏电阻NTC1和压敏电阻RV1与零线连接,引脚2与零
线连接,引脚3通过电容C11和电容C12与引脚5连接,引脚4通过电容C12与引脚5连接,引脚5通过电容C8与引脚6连接,引脚5通过电容C9和电感L2与引脚6连接,电容C9还并联有二极管D10和电容C10,二极管D10的正极接地,负极接电源;
[0010]所述整流电路的引脚1通过电容C13与引脚6连接,引脚2接地,引脚2通过电阻R29与引脚3连接,引脚2通过电容C16和电感L3与引脚6连接,引脚2通过电容C14、二极管D11和电感L3与引脚6连接,引脚3通过电阻R27和电感L3与引脚6连接,电阻R27并联有电容C15,电容C16并联有电容C17,引脚4通过电阻R28与电源连接,引脚4通过电阻R28与引脚5连接,引脚5通过电容C18接地。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的结构为:引脚OUT1通过电阻R4和电阻R5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MCU主控单元的引脚11连接,其还通过电阻R7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源,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接电源,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引脚OUT2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引脚OUT2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结构为:引脚OUT3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供电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K1与供电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掉电检测电路具体为:引脚通过电阻R9与5V电源连接,引脚通过R10接地。
[0014]本技术的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传感器获取监测结果,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发送监测信息并接受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和开关量输出电路控制装置的开闭,通过自主设计的电源电路进行供电,实现风险的远程监测和排除。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MCU主控单元电路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供电电路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整流电路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驱动电路结构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开关量输出电路结构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插接件J3结构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指示灯电路结构图。
[0023]图8是本技术的存储器电路结构图。
[0024]图9是本技术的时钟电路结构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的报警电路结构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的掉电检测电路结构图。
[0027]图12是本技术的数据读取接口电路结构图。
[0028]图13是本技术的按键电路结构图。
[0029]图14是本技术的无线传输单元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本装置安装在管道上方,传感器实时监测装置旁的气体环境,当监测到气体泄漏时,发送信号至MCU主控单元,MCU主控单元将信号发送至蜂鸣器和无线传输单元,蜂鸣器报警,无线传输单元将报警信号发送至用户端,用户在接收到报警后,通过用户端发送指令至无线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控制的物联网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主控单元,电源电路,驱动电路,无线传输单元,开关量输出电路,传感器,所述电源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开关量输出电路均与所述MCU主控单元连接;所述MCU主控单元的引脚1与插接件J3连接,引脚2与供电连接,引脚2通过电容C1接地,引脚3与存储器的引脚5连接,引脚4与存储器的引脚6连接,引脚5与传感器接口连接,引脚6与掉电检测电路连接,引脚7和引脚8均与数据读取接口连接,引脚11与驱动电路连接,引脚12至引脚15均与指示灯电路连接,引脚16与按键电路连接,引脚17与警报电路连接,引脚18和引脚19均与插接件J3连接,引脚20和引脚21均与无线传输单元连接,引脚21还通过电阻R16与供电连接,引脚22和引脚23均接地,引脚24与供电连接,引脚24还通过电容C2接地,引脚26与驱动电路的引脚OUT1连接,引脚27与驱动电路的引脚OUT2连接,引脚28与开关量输出电路的引脚OUT3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和整流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的引脚1通过电感L1,电阻R26,热敏电阻NTC1和保险丝FUAE1统一火线连接,引脚1通过电感L1,电阻R26,热敏电阻NTC1和压敏电阻RV1与零线连接,引脚2与零线连接,引脚3通过电容C11和电容C12与引脚5连接,引脚4通过电容C12与引脚5连接,引脚5通过电容C8与引脚6连接,引脚5通过电容C9和电感L2与引脚6连接,电容C9还并联有二极管D10和电容C10,二极管D10的正极接地,负极接电源;所述整流电路的引脚1通过电容C13与引脚6连接,引脚2接地,引脚2通过电阻R29与引脚3连接,引脚2通过电容C16和电感L3与引脚6连接,引脚2通过电容C14、二极管D11和电感L3与引脚6连接,引脚3通过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新宏宿赛龙石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泽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