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25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包括底板、第一撑线杆和第二撑线杆,所述底板上成型有多个固定地钉的地钉孔,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下支架,所述第二撑线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撑线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撑线杆的上端铰接,且该第二撑线杆可沿所述第一撑线杆的顶端做不大于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电力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公路施工时,焊接、切割、搅拌等设备多暴露在户外,大量的用电设备需要在露天环境下运行,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跨路走线的问题。为了满足线缆下方人员通过和车辆行驶的需求,常规架线方式为,使用木杆、金属杆或混凝土杆作为支撑杆,直接埋设在道路的两侧,而后将线缆捆绑在支撑杆的上部固定。此方法在固定线缆时,不仅稳定性差,存在线缆滑脱的风险;不方便进行线缆的高度调节,部分架线位置存在通过车辆超高的情况,常规的架线方式中,只能使用较高的支撑杆进行架线,但是较长的支撑杆又存在运输、固定、架线操作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安装操作便捷,线缆架设稳定性好,且可根据需要进行线缆高度调节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包括底板、第一撑线杆和第二撑线杆,所述底板上成型有多个固定地钉的地钉孔,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下支架,所述第二撑线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撑线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撑线杆的上端铰接,且该第二撑线杆可沿所述第一撑线杆的顶端做不大于180
°
的旋转,所述第二撑线杆与所述第一撑线杆之间设置有斜撑定位部;
[0006]所述第二撑线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架线轮和第二架线轮,所述第二撑线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所述第一架线轮和所述第二架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内。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撑线杆的一侧表面成型有匹配所述第二撑线杆的定位槽;在所述第二撑线杆无受力时,该第二撑线杆卡入所述定位槽中,此时,所述第二架线轮位于所述第一撑线杆的上方。
[0008]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成型有若干个配合所述斜撑定位部插接的斜撑定位孔,所述斜撑定位孔贯穿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所述斜撑定位孔沿所述第一撑线杆的轴向均匀分布。
[0009]作为优选,所述斜撑定位部由斜撑杆、转动套和插头组成,所述转动套和所述插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斜撑杆的两端,所述斜撑杆的宽度大于所述斜撑定位孔的长度,所述插头的宽度小于所述斜撑定位孔的长度;所述插头与所述斜撑定位孔插接配合后,可贯穿该斜撑定位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为矩形框架结构,且所述下支架至少设置有三条,且每条所述
下支架的上端均与所述斜撑定位孔的下端侧面焊接配合。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撑线杆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缠绕线缆的绕线板,所述绕线板上设置有绕线结构。
[0012]作为优选,所述绕线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绕线板侧面的若干条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与所述绕线板的侧面相互垂直,且该绕线柱背向所述绕线板一端设置有防脱垫,该防脱垫的直径大于所述绕线柱的直径。
[0013]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地钉可便捷的将底板固定在道路两侧的底面上,相较于传统支撑杆需要挖孔埋设,固定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0014]2、通过第一撑线杆和第二撑线杆的配合,可对架线高度进行多级调节,以满足道路人员和车辆的通行需求,调节操作方便快捷;
[0015]3、通过设置绕线板,在线缆架设完成后,可将线缆缠绕在绕线板表面的绕线柱上定位,无需绑扎定位,即可起到线缆防滑的效果,可提高线缆的固定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斜撑定位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底板;2、下支架;3、绕线板;4、第一撑线杆;5、斜撑定位部;5a、斜撑杆;5b、插头;5c、转动套;6、第二撑线杆;7、地钉孔;8、绕线柱;9、斜撑定位孔;10、第二架线轮;11、第一架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包括底板1、第一撑线杆4和第二撑线杆6,所述底板1上成型有多个固定地钉的地钉孔7,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下支架2,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架2的顶部,且该第二撑线杆6的中心轴与所述底板1的顶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上端铰接,铰接采用销轴,且该第二撑线杆6可沿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顶端做不大于180
°
的旋转,所述第二撑线杆6与所述第一撑线杆4之间设置有斜撑定位部5,斜撑定位部5用于在调节第二撑线杆
6与第一撑线杆4的配合角度后,在两者之间提供支撑,从而稳定两者的配合角度,进而调节第二撑线杆6活动端与地面的高度,起到第二撑线杆6高度调节后的定位作用,避免第二撑线杆6晃动;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一侧表面成型有匹配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定位槽;在所述第二撑线杆6无受力时,该第二撑线杆6卡入所述定位槽中,此时,所述第二架线轮10位于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上方;该状态下为最低的架线高度,将第二撑线杆6抬起后,通过第一架线轮11架线,即可将架线高度调节至第一架线高度的上方,以适应不同的行车和人员通行需求;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成型有若干个配合所述斜撑定位部5插接的斜撑定位孔9,所述斜撑定位孔9贯穿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所述斜撑定位孔9沿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轴向均匀分布;所述斜撑定位部5由斜撑杆5a、转动套5c和插头5b组成,所述转动套5c和所述插头5b分别设置于所述斜撑杆5a的两端,所述斜撑杆5a的宽度大于所述斜撑定位孔9的长度,所述插头5b的宽度小于所述斜撑定位孔9的长度;所述插头5b与所述斜撑定位孔9插接配合后,可贯穿该斜撑定位孔9;通过将插头5b插入不同高度的斜撑定位孔9中,可调节斜撑杆5a顶部的高度,进而调节第二撑线杆6与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配合夹角,从而实现第二撑线杆6的撑线高度调节;
[0026]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两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撑线杆(4)和第二撑线杆(6),所述底板(1)上成型有多个固定地钉的地钉孔(7),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下支架(2),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架(2)的顶部,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上端铰接,且该第二撑线杆(6)可沿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顶端做不大于180
°
的旋转,所述第二撑线杆(6)与所述第一撑线杆(4)之间设置有斜撑定位部(5);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架线轮(11)和第二架线轮(10),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所述第一架线轮(11)和所述第二架线轮(1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一侧表面成型有匹配所述第二撑线杆(6)的定位槽;在所述第二撑线杆(6)无受力时,该第二撑线杆(6)卡入所述定位槽中,此时,所述第二架线轮(10)位于所述第一撑线杆(4)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跨公路电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成型有若干个配合所述斜撑定位部(5)插接的斜撑定位孔(9),所述斜撑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北海精一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