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70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隔热散热领域,包括芯材,芯材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热层,两个隔热层的相背一侧对称设置有阻燃层,阻燃层的顶部连接有阻燃顶板,阻燃层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底板,两个阻燃层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阻燃后板和阻燃前板,芯材和隔热层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封装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通过设置的隔热层和阻燃层可以起到阻燃隔热的作用,并通过设置的导热底板可对该阻燃隔热片进行限位定位,并通过设置的阻燃顶板可以对电池的顶部进行遮挡防护,使电池自燃后通过阻燃顶板对产生的火焰进行阻挡,避免火焰扩散,导致相邻的电池组受损,增加阻燃隔热效果。增加阻燃隔热效果。增加阻燃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隔热散热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创新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蓄电池和燃料电池;
[0003]蓄电池适用于纯新能源汽车,可以归类为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钠β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等类型,而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等类型,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加工时,需要用到阻燃隔热片,将相邻的一组电池相互隔开;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电池用阻燃隔热片只是简单的将相邻的两组电池相互隔开,并不能对电池进行遮挡防护,当其中一组电池自燃后,容易因火焰扩散导致相邻的电池升温,影响阻燃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包括芯材,所述芯材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热层,两个所述隔热层的相背一侧对称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顶部连接有阻燃顶板,所述阻燃层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底板,两个所述阻燃层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阻燃后板和阻燃前板;
[0007]所述芯材和隔热层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封装端板,两个所述阻燃层的相背一侧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的四周设置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内腔壁体设置有阻燃垫。
[0008]优选地,所述芯材和隔热层、隔热层和阻燃层之间均通过耐高温胶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阻燃顶板和阻燃后板、阻燃前板、导热底板均与阻燃层为可弯折连接,所述隔热层的材质设置为气凝胶毡材质,所述封装端板的材质设置为PET膜或聚乙烯亚胺膜的其中一种,所述阻燃层和阻燃顶板、阻燃后板、阻燃前板、阻燃垫的材质相同,均为金云母布、陶瓷纤维布、PI膜或PET膜的其中一种,所述导热底板的材质设置为铜箔、石墨烯膜中的其中一种,所述阻燃顶板设置在电池的顶部,所述芯材和隔热层的顶部壁体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阻燃后板和阻燃前板设置在每一组电池的两侧,所述导热底板设置在电池的底部,所述电池盒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电池,相邻两组所述电池之间均设置有阻燃隔热片。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0]1、本技术首先通过设置的隔热层和阻燃层可以起到阻燃隔热的作用,并通过设置的导热底板可对该阻燃隔热片进行限位定位,并通过设置的阻燃顶板可以对电池的顶部进行遮挡防护,使电池自燃后通过阻燃顶板对产生的火焰进行阻挡,避免火焰扩散,导致相邻的电池组受损,增加阻燃隔热效果;
[0011]2、本技术还通过设置的阻燃后板和阻燃前板可以对电池的位置进行限位,提高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该阻燃隔热片的使用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的导热底板可以对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底部导出,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阻燃垫可以避免电池自燃导致电池盒受损,起到阻燃的作用,提高使用效果;
[0012]综上,通过上述多个作用的相互影响,可以避免电池自然后火焰扩散,导致相邻的电池组受损,增加阻燃隔热效果,同时提高该阻燃隔热片的使用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1、芯材;2、隔热层;3、阻燃层;4、阻燃顶板;5、导热底板;6、阻燃后板;7、阻燃前板;8、封装端板;9、电池;10、电池盒;11、阻燃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附图1

4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包括芯材1,芯材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热层2,两个隔热层2的相背一侧对称设置有阻燃层3,阻燃层3的顶部连接有阻燃顶板4,阻燃层3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底板5,两个阻燃层3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阻燃后板6和阻燃前板7;
[0020]芯材1和隔热层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封装端板8,两个阻燃层3的相背一侧设置有电池9,电池9的四周设置有电池盒10,电池盒10的内腔壁体设置有阻燃垫11。
[0021]如附图1

4所示,芯材1和隔热层2、隔热层2和阻燃层3之间均通过耐高温胶水进行固定连接,阻燃顶板4和阻燃后板6、阻燃前板7、导热底板5均与阻燃层3为可弯折连接,隔热层2的材质设置为气凝胶毡材质,封装端板8的材质设置为PET膜或聚乙烯亚胺膜的其中一种,阻燃层3和阻燃顶板4、阻燃后板6、阻燃前板7、阻燃垫11的材质相同,均为金云母布、陶瓷纤维布、PI膜或PET膜的其中一种,导热底板5的材质设置为铜箔、石墨烯膜中的其中一种,阻燃顶板4设置在电池9的顶部,芯材1和隔热层2的顶部壁体设置为锥形结构,阻燃后板6和阻燃前板7设置在每一组电池9的两侧,导热底板5设置在电池9的底部,电池盒10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电池9,相邻两组电池9之间均设置有阻燃隔热片,以便于通过设置的隔热层2和
阻燃层3可以起到隔热阻燃的作用,避免一组电池发生燃烧时,导致热量传递到相邻的一组,影响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导热底板5和阻燃顶板4可以对一组电池进行限位,并使电池9与对导热底板5的挤压,实现对阻燃隔热片的位置固定,并通过导热底板5将电池9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池盒10的底部,方便排出,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阻燃顶板4对电池9的顶部进行遮挡,避免电池9自燃后导致火苗扩散从而影响相邻一组电池9的使用效果,起到防护的作用;
[0022]并通过设置的阻燃前板7和阻燃后板6可以对每一个电池9的两侧进行阻燃防护,避免电池9的自燃导致电池盒10受损,提高使用效果,同时对一组电池进行限位,提高电池安装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
[0023]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阻燃隔热片底端的导热底板5弯折九十度,并将阻燃后板6和阻燃前板7弯折九十度,然后将该阻燃隔热片依次放置在电池盒10的内部,然后在相邻两个阻燃隔热片之间放置一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包括芯材(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热层(2),两个所述隔热层(2)的相背一侧对称设置有阻燃层(3),所述阻燃层(3)的顶部连接有阻燃顶板(4),所述阻燃层(3)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底板(5),两个所述阻燃层(3)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阻燃后板(6)和阻燃前板(7);所述芯材(1)和隔热层(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封装端板(8),两个所述阻燃层(3)的相背一侧设置有电池(9),所述电池(9)的四周设置有电池盒(10),所述电池盒(10)的内腔壁体设置有阻燃垫(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1)和隔热层(2)、隔热层(2)和阻燃层(3)之间均通过耐高温胶水进行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阻燃隔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顶板(4)和阻燃后板(6)、阻燃前板(7)、导热底板(5)均与阻燃层(3)为可弯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陈颖吴锋陈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美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