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65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申请提供一种辊道窑,该辊道窑包括辊道烧结炉,辊道烧结炉设置有底部进气口、侧面进气口和顶部排气口,辊道烧结炉内设置有置物装置和用于输送置物装置的输送机构;置物装置包括两组匣钵组,每组匣钵组均包括多列匣钵,多列匣钵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且每列匣钵均层叠至少两层;两组匣钵组之间具有横向间隙,在每组的多列匣钵中,相邻两列匣钵相互接触,在每列匣钵中,相邻两层匣钵间具有竖向间隙;底部进气口和顶部排气口设置于辊道烧结炉相对的两侧,均与横向间隙相对;侧面进气口设置于辊道烧结炉的侧面,且与竖向间隙相对。该辊道窑能够改善置于辊道窑下层匣钵内的物料的烧结效果。的烧结效果。的烧结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道窑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烧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辊道窑。

技术介绍

[0002]镍钴锰三元材料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高比容量,在动力电池和化学储能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生产方法通常采用高温烧结法,其使用的主要设备为辊道窑。
[0003]辊道窑内由多支辊棒构成平整的炉底,辊棒在动力源的带动下不断旋转,多支辊棒构成匣钵移动的辊道,多列放置产品的匣钵在辊道上慢速连续运动,匣钵自窑头向窑尾行进过程中完成产品的预热、煅烧和冷却过程。在相关技术中,辊道窑内的匣钵排列通常为双层多列。
[0004]然而,置于辊道窑下层匣钵内的物料烧结效果不好,烧结的物料品质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辊道窑,用以解决置于辊道窑下层匣钵内的物料烧结效果不好,烧结的物料品质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道窑,包括辊道烧结炉,所述辊道烧结炉设置有底部进气口、侧面进气口和顶部排气口,所述辊道烧结炉内设置有置物装置和用于输送所述置物装置的输送机构;
[0008]所述置物装置包括两组匣钵组,每组所述匣钵组均包括多列匣钵,多列所述匣钵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且每列所述匣钵均层叠至少两层;两组所述匣钵组之间具有横向间隙,在每组的多列匣钵中,相邻两列所述匣钵相互接触,在每列所述匣钵中,相邻两层所述匣钵间具有竖向间隙;
[0009]所述底部进气口和所述顶部排气口设置于所述辊道烧结炉相对的两侧,均与所述横向间隙相对;所述侧面进气口设置于所述辊道烧结炉的侧面,且与所述竖向间隙相对。
[0010]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辊道窑的辊道烧结炉内的置物装置排布为,置物装置包括两组匣钵组,每组匣钵组均包括多列匣钵,每列匣钵均层叠至少两层,相邻两层匣钵之间具有竖向间隙,气体自设置于侧面的侧面进气口进入竖向间隙,两组匣钵组之间具有横向间隙,气体自底部进气口进入横向间隙,然后自顶部排气口排出,自底部进气口进入辊道烧结炉的其他无阻挡的经过横向间隙,并且经顶部排气口排出,气流顺畅,气流速度大,相应的使得横向间隙内的压强相对较小,由此使得竖向间隙和横向间隙之间存在压差,进而促使竖向间隙内的气体流向横向间隙,从而改善了竖向间隙的气流情况,增加了置于下层匣钵内的物料与氧气接触的时间,以及增加了置于下层匣钵内的物料与氧气的接触量,改善了置于辊道窑下层匣钵内的物料的烧结效果,以及增加了置于辊道窑下层匣钵内的物料的烧结品质,并且竖向间隙内的气体加速流向横向间隙,能够增加置于下
层中间列匣钵内的物料与氧气的接触量,由此改善置于下层中间列匣钵内的物料的烧结效果,以及增加了置于下层中间列匣钵内的物料的烧结品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输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横向间隙的间隙长度为30mm

60mm。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输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横向间隙的间隙长度为50mm。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匣钵包括匣钵主体,所述匣钵主体具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周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配置为支撑层叠于该匣钵上的匣钵;
[0014]沿垂直于所述入料口的方向,所述匣钵主体的高度为70mm

95mm,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为30mm

50mm。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入料口的方向,所述匣钵主体的高度为90mm,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为30mm

35mm。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匣钵主体为方形钵体结构,所述匣钵主体的每个侧面的宽度均为330mm;
[0017]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入料口的四个边角,各所述支撑部均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与所述匣钵主体的入料口端的的两条边连接,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长度均为50mm

65mm。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长度均为60mm。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进气口向所述辊道烧结炉的内部延伸,且延伸至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匣钵的入料口平齐。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所述辊道烧结炉内具有多个温度区段;
[0021]在每个所述温度区段中,所述底部进气口的数量为一个,且该底部进气口设置于对应的温度区段的中部,所述底部进气口的孔径为12mm

17mm;
[0022]在每个所述温度区段中,所述辊道烧结炉相对的两侧面各设置两个所述侧面进气口,每个所述侧面进气口的孔径均为12mm

17mm。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进气口的孔径为15mm。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侧面进气口的孔径均为15mm。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所述温度区段中,所述顶部排气口的数量为两个,在两个所述顶部排气口中,其中一个所述顶部排气口与所述底部进气口正对,另一个所述顶部排气口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的前部或后部。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道烧结炉内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两组所述匣钵组之间;
[0027]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多个导向辊,多个导向辊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导向辊的轴向均与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导向机构配置为调整两组所述匣钵组的位置,以维持两组匣钵组之间的横向间隙。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导向机构并列设置,相邻两列所述导向机构之间形成输送空间,三列所述导向机构将所述输送机构间隔成两个输送空间,两组所述匣钵组分别置于两个所述输送空间内;
[0029]所述导向辊为锥形辊,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各所述锥形辊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道窑还包括传送装置和抬升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抬升装置均设置于所述辊道烧结炉的外侧,所述抬升装置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末端,所述传送装置配置为将所述匣钵传送至所述抬升装置上,所述抬升装置配置为将传送至所述抬升装置上的匣钵抬升至所述辊道烧结炉的炉口,并将匣钵传送至所述辊道烧结炉内;
[0030]所述抬升装置靠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配置为阻挡自传送装置传送来的匣钵继续前进;
[0031]所述传送装置设置有阻挡控制机构,所述阻挡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阻挡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抬升装置一侧,且所述阻挡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阻挡控制机构配置为所述检测组件检测所述匣钵是否经过,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烧结炉,所述辊道烧结炉设置有底部进气口、侧面进气口和顶部排气口,所述辊道烧结炉内设置有置物装置和用于输送所述置物装置的输送机构;所述置物装置包括两组匣钵组,每组所述匣钵组均包括多列匣钵,多列所述匣钵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且每列所述匣钵均层叠至少两层;两组所述匣钵组之间具有横向间隙,在每组的多列匣钵中,相邻两列所述匣钵相互接触,在每列所述匣钵中,相邻两层所述匣钵间具有竖向间隙;所述底部进气口和所述顶部排气口设置于所述辊道烧结炉相对的两侧,均与所述横向间隙相对;所述侧面进气口设置于所述辊道烧结炉的侧面,且与所述竖向间隙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横向间隙的间隙长度为30mm

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包括匣钵主体,所述匣钵主体具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周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配置为支撑层叠于该匣钵上的匣钵;沿垂直于所述入料口的方向,所述匣钵主体的高度为70mm

95mm,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为30mm

5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主体为方形钵体结构,所述匣钵主体的每个侧面的宽度均为330mm;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入料口的四个边角,各所述支撑部均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与所述匣钵主体的入料口端的两条边连接,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长度均为50mm

6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进气口向所述辊道烧结炉的内部延伸,且延伸至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匣钵的入料口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军彭海龙涂建海刘永孝邹昱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