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55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风道盖,所述风道盖的上端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风道盖的下端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弧形段、后侧段和前侧段,所述后侧段连接于所述弧形段的后端部,所述前侧段与所述弧形段相切设置,所述弧形段的前端部连接有与所述前侧段连接的延伸段,所述底座的左端设置有排风出口,所述风道盖、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导风板形成了从所述进风孔到所述排风出口的排风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热气沿着延伸段被排出机器外,避免因热气堆积而变形。避免因热气堆积而变形。避免因热气堆积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破壁机
,特别涉及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破壁机主要利用电机驱动刀片快速击破食材的细胞壁,能够有效萃取食材中的精华,是现代居家养生保健的首选家电产品。破壁机由于其超高速的电机旋转产生的热量不可忽视,都是在底座装一个抽风装置或吹风装置,将底座内的热量通过底座和风道盖的排风腔道从排风出口排出,目前我司使用的风道盖上的导风板只有如图5所示的弧形段、后侧段和前侧段,从弧形段出来的热气会堆积于弧形段与前侧段的连接处,导致该处温度过高,使产品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热气沿着延伸段被排出机器外,避免因热气堆积而变形的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包括底座2和安装于所述底座2上端的风道盖1,所述风道盖1的上端开设有进风孔3,所述风道盖1的下端设置有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包括弧形段4.1、后侧段4.2和前侧段4.3,所述后侧段4.2连接于所述弧形段4.1的后端部,所述前侧段4.3与所述弧形段4.1相切设置,所述弧形段4.1的前端部连接有与所述前侧段4.3连接的延伸段4.4,所述底座2的左端设置有排风出口8,所述风道盖1、所述底座2通过所述导风板4形成了从所述进风孔3到所述排风出口8的排风腔道。
[0005]进一步的,所述后侧段4.2、所述延伸段4.4均从右后向左前倾斜设置,所述前侧段4.3呈横向设置,所述后侧段4.2与所述延伸段4.4之间的纵向距离从右到左逐渐扩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4的下端设置有沿所述导风板4的轨迹设置的上嵌板5,所述底座2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上嵌板5适配的下嵌板9。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的上端等距地设置有定位部,所述风道盖1的左端开设有容所述定位部嵌入的定位槽6。
[0008]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盖1的外圈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风道盖1安装于所述底座2的安装耳7,所述安装耳7的数量为4个且前后对称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进风孔3下方且下凹的圆槽10。
[001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热气沿着延伸段被排出机器外,避免因热气堆积而变形;热风从弧形段内冲向延伸段与后侧段的间隙,逐渐扩大的纵向距离可以使热风散出去且适应排风出口;上嵌板、下嵌板设置可以稳定导风板,而且上下合体后防风性好,可以防止热风从导风板与底座的间隙出去;定位部嵌入定位槽,以便在安装时可以定位好风道盖;下来的热风冲到圆槽内的侧壁及底部,具有缓冲作用且可形成螺旋风并从弧形段、后侧段的间隙出去。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风道盖的立体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风道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17]图7为破壁机的部分剖视图。
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
[0019]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其包括底座2和安装于底座2上端的风道盖1,底座、风道盖均为一体化结构的塑料件,风道盖1的上端开设有进风孔3,风道盖1的外圈设置有用于将风道盖1安装于底座2的安装耳7,安装耳7的数量为4个且前后对称设置,风道盖1的下端设置有导风板4,导风板4包括弧形段4.1、后侧段4.2和前侧段4.3,后侧段4.2连接于弧形段4.1的后端部,前侧段4.3与弧形段4.1相切设置,之前的设计是只有弧形段4.1、后侧段4.2和前侧段4.3,热气会堆积于弧形段与前侧段的连接处,导致该处温度过高,使产品变形,弧形段4.1的前端部连接有与前侧段4.3连接的延伸段4.4,通过延伸段使热气沿着延伸段、后侧段被排出机器外,避免热气堆积,底座2的左端设置有排风出口8,风道盖1、底座2通过导风板4形成了从进风孔3到排风出口8的排风腔道。
[0020]后侧段4.2、延伸段4.4均从右后向左前倾斜设置,前侧段4.3呈横向设置,后侧段4.2与延伸段4.4之间的纵向距离从右到左逐渐扩大。热风从弧形段内冲向延伸段与后侧段的间隙,逐渐扩大的纵向距离可以使热风散出去且适应排风出口。
[0021]为了稳定导风板及防止热风流出,导风板4的下端设置有沿导风板4的轨迹设置的上嵌板5,底座2的上端设置有与上嵌板5适配的下嵌板9。下嵌板在内,上嵌板在外,上嵌板、下嵌板设置可以稳定导风板,而且上下合体后防风性好,可以防止热风从导风板与底座的间隙出去,造成热量堆积与风道盖侧壁与导风板之间。
[0022]参阅图1、图6,底座2的上端等距地设置有定位部,风道盖1的左端开设有容定位部嵌入的定位槽6。定位部嵌入定位槽,以便在安装时可以定位好风道盖。
[0023]参阅图2,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位于进风孔3下方且下凹的圆槽10。圆槽偏向弧形段的中心的一侧,下来的热风冲到圆槽内的侧壁及底部,具有缓冲作用且可形成螺旋风并从弧形段、后侧段的间隙出去。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风道盖,所述风道盖的上端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风道盖的下端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弧形段、后侧段和前侧段,所述后侧段连接于所述弧形段的后端部,所述前侧段与所述弧形段相切设置,所述弧形段的前端部连接有与所述前侧段连接的延伸段,所述底座的左端设置有排风出口,所述风道盖、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导风板形成了从所述进风孔到所述排风出口的排风腔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壁机的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段、所述延伸段均从右后向左前倾斜设置,所述前侧段呈横向设置,所述后侧段与所述延伸段之间的纵向距离从右到左逐渐扩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琦胡晨辉蒋祥瑞王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琦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