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48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包括基底云母纸,所述基底云母带的上表面具有胶层,并在胶层表面依次成型有第一纤维织物层、聚酰亚胺膜以及第二纤维织物层,并在所述第二纤维织物层的表面施胶后在胶层表面通过面层云母纸进行面封闭;所述第一纤维织物层为无碱玻纤布层,而所述第二纤维织物层为网面增强纤维织物层;所述聚酰亚胺膜带镂空孔,并以所述镂空孔作为第一纤维织物层以及第二纤维织物层的界面连接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卷绕用云母纸带带体柔软、韧性好,具有较佳的面贴合性能,尤其适合于作为绝缘材料进行线材卷绕。其适合于作为绝缘材料进行线材卷绕。其适合于作为绝缘材料进行线材卷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


[0001]本技术涉及绝缘材料中的云母纸制品技术,具体为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

技术介绍

[0002]云母带作为云母的二次加工制品,是经环氧胶粘剂粘合而成的带状绝缘材料。其具有云母的电气强度高,介质损耗低,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高等优异的电气性能以及耐热、耐水、化学稳定性、富有弹性以及耐剪切力和抗张强度等物理和化学性能,常态时具有柔软性,是耐火线缆理想的包绕材料。
[0003]作为绝缘包绕材料,云母带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线缆使用性能的好坏,现有技术中的云母带多采用环氧硅树脂料作为胶粘剂和界面填充材料来保证云母带的整体物理性能,但环氧硅树脂料普遍存在导热系数偏低的问题,若用量过多则会影响云母带的散热缺陷,在连续使用后容易出现性能缺陷,而用量过少则会影响云母带的物理强度和绕包性能,贴合性差且易在绕包边缘发生翘边和贴合面剥离的情况。随着现有技术中线缆使用性能的不断提升,对云母带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出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同时具有较佳绕包性能的云母带将为企业带来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包括基底云母纸,所述基底云母带的上表面具有胶层,并在胶层表面依次成型有第一纤维织物层、聚酰亚胺膜以及第二纤维织物层,并在所述第二纤维织物层的表面施胶后在胶层表面通过面层云母纸进行面封闭;所述第一纤维织物层为无碱玻纤布层,而所述第二纤维织物层为网面增强纤维织物层;所述聚酰亚胺膜带镂空孔,并以所述镂空孔作为第一纤维织物层以及第二纤维织物层的界面连接通道。
[0007]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面层云母纸的厚度为基底云母纸厚度的1~2倍;且所述面层云母纸与所述基底云母纸的厚度之和占卷绕用云母纸带总厚度的50~70%。
[0008]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聚酰亚胺膜上的镂空孔为直线孔或者长圆孔,其孔宽为1~2mm,孔长为10~15mm。
[0009]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网面增强纤维织物层优选采用厚度为0.08~0.2mm醋酸纤维网面或者芳纶纤维网面。
[0010]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网面增强纤维织物层上的网孔孔径为3~5mm。
[0011]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网面增强纤维织物层与所述聚酰亚胺膜之间成型有一层导热增强层,所述导热增强层为无机导热颗粒物填充成型。
[0012]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网面增强纤维织物层与所述聚酰亚胺膜之间成型有一层抗拉纤维增强层,所述抗拉纤维增强层为短切芳纶纤维填充成型。
[0013]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卷绕用云母纸带利用双纤维织物层在云母纸结构中进行填充,利用双纤维织物层之间的性能差异来提高云母纸带的抗拉性能、贴合性和结构稳定性,并在双纤维织物层之间利用聚酰亚胺膜进行绝缘辅助,从而能在保证云母带主绝缘性能的情况下,使得云母带带体具有较佳的抗拉和面贴合性能,外缘不易发生卷曲和翘边,能有效提高云母带的界面粘结力,以保证其制得的云母带产品在对应器件表面的贴合和包绕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纵切面细节放大示意图。
[0015]其中:1、面层云母纸;2、第一胶粘剂层;3、第二纤维织物层;4、结构增强层;5、第二胶粘剂层;6、聚酰亚胺膜;7、第三胶粘剂层;8、第一纤维织物层;9、第四胶粘剂层;10、基底云母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参见图1的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卷绕用云母纸带主要用于线材的绝缘包绕,其包括作为绝缘结构的基底云母纸10以及面层云母纸1,其基底云母纸10和面层云母纸1均为单层云母纸结构,基底云母纸10的成型厚度为0.2mm,面层云母纸1的成型厚度为0.3mm,以在成型后的云母纸带的上、下表面进行面封闭。
[0018]基底云母纸10与面层云母纸1之间成型有夹层空间,并在该夹层空间内以多层胶粘剂结构固定成型有复合增强层,该复合增强层主要用于提升成品云母带的结构强度、稳定性、抗拉抗张性能以及表面贴合性能。
[0019]复合增强层包括第一纤维织物层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纤维织物层8为一层厚度为0.08mm的无碱玻纤布层,第一纤维织物层8的两侧表面分别成型有第三胶粘剂层7以及第四胶粘剂层9,第一纤维织物层8通过第四胶粘剂层9粘连于基底云母纸10的内表面。而在第三胶粘剂层7的表面成型有一层厚度为0.045mm的聚酰亚胺膜6,该聚酰亚胺膜6的表面带点阵镂空孔,其上的镂空孔为直线孔,孔宽为1.5mm,孔长为10mm;在聚酰亚胺膜6单位面积上镂空孔的面积占比为15%,该聚酰亚胺膜6上的点阵镂空孔有利于在聚酰亚胺膜6的两侧面的胶层形成交联结构。
[0020]聚酰亚胺膜6表面上成型有第二纤维织物层3,该第二纤维织物层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厚度为0.10mm的芳纶纤维网面,该芳纶纤维网面的网孔为方孔,孔径为3~5mm,第二纤维织物层3可用于与第一纤维织物层8组合来获得纤维叠层结构,以获得比单层纤维织物增强层更优异的抗拉和抗张性能。
[00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纤维织物层3与聚酰亚胺膜6之间还成型有一层导热增强层作为结构增强层4,该导热增强层由机导热颗粒物填充成型,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上述无机导热颗粒物为纳米级的氮化硼颗粒;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结构增强层4也可以为抗拉纤维增强层,利用短切芳纶纤维在该结构层位置进行填充即可获得上述抗拉纤维增强层。
[0022]第二纤维织物层3在上表面成型有面层云母纸1,面层云母纸1与第二纤维织物层3
通过第一胶粘剂层2粘连成型。
[0023]在本实施例中,获得成品卷绕用云母纸带中包括多层由环氧硅树脂胶成型的胶粘剂结构层作为层间连接结构,即第一胶粘剂层2、第二胶粘剂层5、第三胶粘剂层7以及第四胶粘剂层9,其中,第一胶粘剂层2和第四胶粘剂层9为直接喷涂成型,其成型厚度为不超过0.06mm,而第二胶粘剂层5直接喷涂于对应的聚酰亚胺膜6的两侧表面,并在层间结构复合后热压并通过压力复合在聚酰亚胺膜6两面形成交联结构,因而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用云母纸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云母纸,所述基底云母带的上表面具有胶层,并在胶层表面依次成型有第一纤维织物层、聚酰亚胺膜以及第二纤维织物层,并在所述第二纤维织物层的表面施胶后在胶层表面通过面层云母纸进行面封闭;所述第一纤维织物层为无碱玻纤布层,而所述第二纤维织物层为网面增强纤维织物层;所述聚酰亚胺膜带镂空孔,并以所述镂空孔作为第一纤维织物层以及第二纤维织物层的界面连接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用云母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云母纸的厚度为基底云母纸厚度的1~2倍;且所述面层云母纸与所述基底云母纸的厚度之和占卷绕用云母纸带总厚度的50~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用云母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膜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陈汝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