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广树专利>正文

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33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数码产品充电器,使大多数不同型号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可以共用同一充电器,且待充电产品可方便地安放在充电器中,包括充电电路和外壳,还包括下部设有两片触片、上部设有充电插头的转换头,在枢接在外壳中的摆块上设置分别位于摆轴两侧的两块电极片分别与所述两片触片对应,外壳设有限位块;使用时将转换头插入待充电产品后,再一道放在外壳上,利用摆块、限位块、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即可以将待充电产品稳定在外壳中,使转换头上的两片触片在待充电产品重力作用下可靠地与摆块上的两片电极片接触而实现对待充电产品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手机、MP3、 MP4或数码相机 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技术背景在2000年10月25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 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主要包括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 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以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 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 将充电器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即可定位并使用,免除已知充电器需 延设电线的困扰与不便。这种充电器虽然可以免除充电线的困扰,但其缺点是 内凹状的插置槽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即使其它型号的手机与插置槽相配,但 可能因为充电插孔位于手机底部的位置不同而造成不能使用,所以不同型号的 手机不能共用同一充电器,造成资源的浪费;体积较小而可以插入插置槽的手 机,也因为难以使手机上的充电插孔对准插置槽底部的充电插头而使用困难。现有另一种手机充电器叫座充,它是在充电座(外壳)上设置与手机底部 相配的插槽,在插槽内设置与手机上的充电触头对应的电极片,在充电座与巿 电电源之间用电源线连接,手机与充电座之间无需用软线连接,充电时,将手机 直接插入充电座的插槽中即可使手机中的充电触头与插槽内的电极相接触而向 手机充电,其充电座上的插槽同样必须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不同型号之间的 手机不能共用同一充电器;手机底部小于插槽的手机,即使可以插入插槽,但 因为手机底部与插槽之间间隙较大, 一是难以使手机的充电触头对准插槽内的 电极造成使用不便,二是稍为振动就会使手机移位而造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不同待充电产品之间不能共 用充电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数码产品充电器,使大多数不同型号 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可以共用充电器,且待充电产品可方便地安放在充电器中, 又不需另外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设置软电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和外壳,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转换头,该转换头下部设有两片触片、上部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所述两片触片分别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所述外壳 上设置物理摆轴大致沿水平方向左右走向的摆块,所述之物理摆轴为虛拟摆 轴,该物理摆轴不一定在摆块上显露出来而且最好沿水平方向;该摆块上固定 两块大致相互平行并分别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条形电极片,所述 两块电极片分别与所述两片触片对应;定义所述摆块摆动到所述两块电极片的 上侧处于同一水平面时通过所述物理摆轴的垂直平面为参照面(该参照面为一 虛拟面,可以随摆块摆动),该摆块上的两块电极片的上侧分别位于所述参照 面两侧(所述两块电极片最好是相互平行并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参照面的两恻); 所述外壳设有限位块;将所述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产品之充电插孔 后,手执待充电产品使转换头下部朝下并逐步下移直到所述转换头上的两片触 片分别压住所述摆块上的两块电极片,使所述摆块通过所述电极片、触片和转 换头向上支撑住待充电产品,然后摆动所述待充电产品带动所述摆块一道以物 理摆轴为轴摆动到待充电产品的前部或背部靠住所述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 (一般情况下是使待充电产品的背部向后靠在外壳前侧或电源插座前侧),再将 待充电产品以所述两触片与对应电极片的接触点的连线为轴向左或向右摆过 一个小角度而靠住所述限位块,从而利用摆块、限位块、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 壁将待充电产品定位在所述外壳中(也即利用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限定待充 电产品以摆块的物理摆轴为轴前后摆动的幅度,而利用所述限位块限定待充电 产品以所述连线为轴左右摆动的幅度),利用待充电产品的重力使转换头的两片触片压住摆块上对应的电极片而实现电连接。所述两片触片分别为正、负触 片,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为正、负电极片,正触片与正电极片对应,负触片与负电极片对应;巿电电源经电源插脚输入到充电电路后被降压、整流、滤波、 稳压后送到所述摆块上的两只电极片中,再经转换头上的两只触片、充电插头 送入待充电产品的电池电极对电池进行充电。因为电极片上没有齿,所以,待 充电产品向左或右摆过的角度最好不大于15度,否则可能造成转换头滑向摆 块左端或右端的尽头直到被摆块端部的凸起部位或电极片端部的凸起部位或 被外壳限位,此时只能将转换头中的触片长度加长才能保证触片与电极片的接 触。当然,上述松开手后,待充电产品的背部也可以不靠住所述外壳或电源插 座或墙壁,而使待充电产品保持垂直后以所述两触片与对应电极片的接触点的 连线为轴向左或右摆过一角度而直接靠住所述限位块,从而利用摆块、限位块 将待充电产品定位在所述外壳中,其缺点是一旦充电器受到振动,待充电产品 容易从外壳中向前滑而脱离限位块,导致待充电产品从外壳上趺落,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可以在限位块的最前端再设置限位翼,也可以将限位块与外壳前壁 构成开口向上的容置腔一一说见后面的技术方案及实施例。对于不同型号的待 充电产品,可能其充电插孔位于边上的位置不尽相同,但因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 电极片为条形,只要电极片的长度足够长,就可以将待充电产品相对于外壳左 移或右移,以保证待充电产品的重心的垂直投影点位于摆块与转换头的支点、 待充电产品与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的支点、待充电产品与限位块的支点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构成的三角形内,使摆块、限位块、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将待 充电产品支撑住并保证转换头上的触片可以与电极片良好接触;对于具有不同 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产品,只需更换与之相配的转换头(转换头下部的触片尺寸 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转换头上部的充电插头)即可。所述电极片上侧设有若干个齿,齿距大于所述触片的厚度。电极片上的齿 用于对转换头下部的触片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使触片不能沿电极片表面滑 动,当转换头下部的触片卡入不同的齿位跟部时,待充电产品向左或右摆的角6度是不同的,用户使用时可以根据待充电产品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选择不同的齿位;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只要将待充电产品靠近充电器外壳并使其 侧边同时靠近限位块,使待充电产品向左或右摆过5到IO度的角度,再使转 换头下部的触片向下放于电极片之上,即可以使触片自动滑入附近的齿跟内, 所以,使用时较为方便。电极片上设齿结合摆块可以相对于充电器外壳摆动的 结构,使放置在外壳上的待充电产品不论前后摆动或左右摆动,同样可以保证 电极片与转换头触片的可靠接触。所述转换头下部的两片触片为弹性触片。使用过程中,可以用力将待充电 产品向下压一下使转换头下部的弹性触片压入摆块的两只电极片之间分别顶 住两电极片的内侧。所述电极片设有凸向所述参照面的若干弹性触头,且相邻的弹性触头之间 的间距小于所述转换头上触片的宽度。使用过程中,可以用力将待充电产品向 下压一下使转换头下部的触片压入两只电极片上相对应的弹性触头之间。本方 案中的若干弹性触头也可以单独设置在摆块中(不设置在电极片上),但相同 极性的触头之间必须用电线连接在一起,生产时的工作量较大。所述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插脚固定设置在外壳的背部并沿水平伸出,使用 时直接将充电器插在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中,待充电产品以所述物理摆轴摆动 时,可以靠住电源插座或墙壁或外壳。如果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和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头,该转换头下部设有两片触片、上部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所述两片触片分别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物理摆轴沿水平方向左右走向的摆块,该摆块上固定两块相互平行并分别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条形电极片,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与所述两片触片对应;定义所述摆块摆动到所述两块电极片的上侧处于同一水平面时通过所述物理摆轴的垂直平面为参照面,该摆块上的两块电极片的上侧分别位于所述参照面两侧;所述外壳设有限位块;将所述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产品之充电插孔后,手执待充电产品使转换头下部朝下并逐步下移直到所述转换头上的两片触片分别压住所述摆块上的两块电极片,然后摆动待充电产品带动所述摆块一道以所述物理摆轴为轴摆动到待充电产品的前部或背部靠住所述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再将待充电产品向左或向右摆过一角度而靠住所述限位块,从而利用摆块、限位块、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将待充电产品定位在所述外壳中,利用待充电产品的重力使转换头的两片触片压住摆块上对应的电极片而实现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麦广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