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853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包括:支撑座;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上方;第一入料斗,所述第一入料斗位于螺旋输送机顶部,所述第一入料斗与螺旋输送机内部连通;第二入料斗,所述第二入料斗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一侧;下料箱;其中,所述支撑座、螺旋输送机、第一入料斗、第二入料斗均为两个,所述下料箱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座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入料斗位于下料箱顶部的两侧,且与下料箱内部连通。通过螺旋输送机实现均匀下料,而且通过第二入料斗定量控制物料进入到下料箱,避免一次进入的物料过多导致混合不均匀,提高了下料速率和效果。提高了下料速率和效果。提高了下料速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品一般指人们食用的物品,食品加工时需要用到下料装置,食品加工时会需要多种原料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现有的食品在进行下料时,通过人工对加入量进行控制,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人工把控也会导致加入量出现偏差,导致食品加工下料的效果不好,基于此设计了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通过螺旋输送机实现均匀下料,而且通过第二入料斗定量控制物料进入到下料箱,避免一次进入的物料过多导致混合不均匀,提高了下料速率和效果。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包括:支撑座;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上方;第一入料斗,所述第一入料斗位于螺旋输送机顶部,所述第一入料斗与螺旋输送机内部连通;第二入料斗,所述第二入料斗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一侧;下料箱;其中,所述支撑座、螺旋输送机、第一入料斗、第二入料斗均为两个,所述下料箱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座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入料斗位于下料箱顶部的两侧,且与下料箱内部连通。
[0005]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计了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通过螺旋输送机实现均匀下料,而且通过第二入料斗定量控制物料进入到下料箱,避免一次进入的物料过多导致混合不均匀,提高了下料速率和效果。
[0006]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筒体、第一驱动电机、转轴和绞龙,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输送筒体的一侧,所述转轴设置于输送筒体内部,且所述转轴与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绞龙螺旋缠绕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输送筒体底部一侧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第二入料斗正对应设置。
[0007]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螺旋输送机实现均匀下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入料斗底部两侧设置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入料斗底部设置第一电磁阀。
[0009]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重力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实现定量下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箱内部设置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设置于下料箱外顶部,所述搅拌轴位于下料箱内部,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外侧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
[0011]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保证下料箱内的物料充分均匀混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箱底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0013]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避免下料箱内的物料混合不均匀即出料。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箱下方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均匀设置若干收集盒。
[0015]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通过若干收集盒收集下料的物料。
[0016]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主控箱,所述主控箱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单元。
[0017]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电机、搅拌电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传送带电性连接。
[0018]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微控制单元实现智能化、定量化下料,智能化程度高,减少人员参与。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支撑座;2、螺旋输送机;21、输送筒体;22、第一驱动电机;23、转轴;24、绞龙;3、第一入料斗;4、第二入料斗;5、下料箱;6、出料口;7、重力传感器;8、第一电磁阀;9、搅拌机构;91、搅拌电机;92、搅拌轴;93、搅拌叶片;10、第二电磁阀;11、传送带;12、收集盒;13、主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两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阅图1所示,包括支撑座1;螺旋输送机2,所述螺旋输送机2固定安装于支撑座1上方;第一入料斗3,所述第一入料斗3位于螺旋输送机2顶部,所述第一入料斗3与螺旋输送机2内部连通;第二入料斗4,所述第二入料斗4固定安装于支撑座1一侧;下料箱5,所述下料箱5底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0,所述下料箱5内部设置搅拌机构9,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主控箱13,所述主控箱13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座1、螺旋输送机2、第一入料斗3、第二入料斗4均为两个,所述下料箱5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座1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入料斗4位于下料箱5顶部的两侧,且与下料箱5内部连通。设计了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通过螺旋输送机2实现均匀下料,而且通过第二入料斗4定量控制物料进入到下料箱5,避免一次进入的物料过多导致混合不均匀,提高了下料速率和效果。
[0025]其中,所述第二入料斗4底部两侧设置重力传感器7,所述第二入料斗4底部设置第
一电磁阀8。通过重力传感器7和第一电磁阀8实现定量下料。
[0026]所述螺旋输送机2包括输送筒体21、第一驱动电机22、转轴23和绞龙2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设置于所述输送筒体21的一侧,所述转轴23设置于输送筒体21内部,且所述转轴23与第一驱动电机22传动连接,所述绞龙24螺旋缠绕于所述转轴23上,所述输送筒体21底部一侧设置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与第二入料斗4正对应设置。通过螺旋输送机2实现均匀下料。
[0027]所述搅拌机构9包括搅拌电机91、搅拌轴92和搅拌叶片93,所述搅拌电机91设置于下料箱5外顶部,所述搅拌轴92位于下料箱5内部,所述搅拌轴92与搅拌电机91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92外侧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93,保证下料箱5内的物料充分均匀混合。
[0028]所述下料箱5下方设置传送带11,所述传送带11上方均匀设置若干收集盒12。可通过若干收集盒12收集下料的物料。
[0029]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电机、搅拌电机91、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10和传送带11电性连接。通过微控制单元实现智能化、定量化下料,智能化程度高,减少人员参与。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步骤如下:使用时,只需一次性将物料投入第一入料斗3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上方;第一入料斗,所述第一入料斗位于螺旋输送机顶部,所述第一入料斗与螺旋输送机内部连通;第二入料斗,所述第二入料斗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一侧;下料箱;其中,所述支撑座、螺旋输送机、第一入料斗、第二入料斗均为两个,所述下料箱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座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入料斗位于下料箱顶部的两侧,且与下料箱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筒体、第一驱动电机、转轴和绞龙,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输送筒体的一侧,所述转轴设置于输送筒体内部,且所述转轴与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绞龙螺旋缠绕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输送筒体底部一侧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第二入料斗正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料斗底部两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临安辽野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