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840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该气雾生成装置包括:腔室,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开口接收于腔室;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器的至少部分围绕并界定腔室;刺破元件,设置在腔室远离开口的一端,包括:刺破部,具有刺破尖端,刺破尖端能够伸入腔室以刺破气溶胶生成制品末端的过滤层;撕裂部,位于刺破部的末端,对刺破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过滤层进行撕裂,以扩大过滤层的刺破口,撕裂部能够在经过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处形成撕裂空间,撕裂空间形成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内部连通的气流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雾生成装置,能够避免刺破元件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过滤层造成封堵,保证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通风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雾生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气雾生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热不燃烧的烟支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烟支其内部的烟草为颗粒状,由于颗粒的比表面积大,烘烤时出烟效果好,因此也是一种热门烟支类型。这种烟支底部需要设置一层透气性好的过滤纸,用来防止烟草颗粒掉落,抽吸时主要依靠这层过滤纸来通气。
[0003]电子烟具形式也多样,其中有一种雾化烟与加热不燃烧烟具的混合型,称为混吸烟具,该烟具先将烟油雾化,而后雾化烟进入被加热的烟支,伴随烟支产生的烟雾一起进入吸食者口腔。加热不燃烧烟具在加热颗粒状的烟草时,由于底部那层过滤纸的存在,通常吸阻偏大,特别是在混吸烟具中,来自底部的雾化烟气在通过这层过滤纸时凝结在过滤纸上,浸湿过滤纸张,进一步加大吸阻,严重时会极大降低烟雾量。即使不适用混吸器具,普通的HNB器具加热烟草产生的焦油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动,也会浸湿这层过滤纸。
[0004]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在烟支的底部设置刺破针来戳破烟支底部的过滤纸,使得空气可以经刺破位置进入到烟支内,从而降低过滤纸浸湿造成的影响。
[0005]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圆柱形针来进行过滤纸的刺破,然而圆柱形针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过滤纸虽然被戳破了,但是圆柱形针依然堵在被戳破的孔中,在干燥的情况下,由于过滤纸本身有一定的通气能力,通气情况尚能接受。但是随着抽吸过程的进行,由于烟油或者焦油的润湿,过滤纸被软化,过滤纸上的微小缝隙被填充,通气效果变差,甚至没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能够避免刺破元件对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过滤层造成封堵,保证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通风性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0008]腔室,腔室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开口接收于腔室;
[0009]加热器,用于加热接收于腔室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器的至少部分围绕并界定腔室;
[0010]刺破元件,设置在腔室远离开口的一端,包括:
[0011]刺破部,具有刺破尖端,刺破尖端能够伸入腔室以刺破气溶胶生成制品末端的过滤层;
[0012]撕裂部,位于刺破部的末端,对刺破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过滤层进行撕裂,以扩大过滤层的刺破口,撕裂部能够在经过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处形成撕裂空间,撕裂空间形成与
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内部连通的气流通道。
[0013]进一步地,刺破元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撕裂部远离刺破部的一侧,在与过滤层的刺破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内,撕裂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0014]进一步地,沿着靠近撕裂部的方向,刺破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0015]进一步地,撕裂部远离刺破部的一侧设置有退出结构,退出结构沿着远离撕裂部的方向横截面积递减。
[0016]进一步地,刺破部呈棱锥形,撕裂部位于刺破部的底部。
[0017]进一步地,连接部呈圆柱形或棱柱形,连接部的顶部形成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刺破部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8]进一步地,刺破部、撕裂部和连接部形成T形结构,T形结构的顶端形成刺破尖端。
[0019]进一步地,刺破部和撕裂部形成T形结构的横部,连接部形成T形结构的竖部,横部两端伸出竖部的侧壁外侧,横部的宽度小于竖部在横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0020]进一步地,横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扇形。
[0021]进一步地,横部包括间距逐渐增大的两个刺破斜面,竖部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斜面,刺破斜面与其所在侧的导向斜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0022]进一步地,刺破元件还包括底座,连接部安装在底座上,底座的安装平面平行于刺破平面,底座上开设有沿远离安装平面一侧贯通至安装平面的通气孔。
[0023]进一步地,撕裂部相对于刺破平面倾斜设置。
[0024]进一步地,刺破部的延伸方向与撕裂部的延伸方向一致。
[0025]进一步地,刺破部呈圆锥形,撕裂部呈圆柱形,刺破部和撕裂部的中心轴线共线。
[0026]进一步地,刺破部的底面直径与撕裂部的直径相同。
[0027]进一步地,刺破元件还包括底座,撕裂部安装在底座上,底座的安装平面平行于刺破平面,底座上开设有沿远离安装平面一侧贯通至安装平面的通气孔。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0029]腔室,腔室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开口接收于腔室;
[0030]加热器,用于加热接收于腔室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器的至少部分围绕并界定腔室;
[0031]刺破元件,设置在腔室远离开口的一端,包括:
[0032]刺破部,具有刺破尖端,刺破尖端能够刺破气溶胶生成制品末端的过滤层;
[0033]连接部,与刺破部连接;
[0034]底座,连接部安装在底座上,底座的安装平面平行于过滤层的刺破平面,底座上开设有沿远离安装平面一侧贯通至安装平面的通气孔。
[003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腔室,腔室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开口接收于腔室;加热器,用于加热接收于腔室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器的至少部分围绕并界定腔室;刺破元件,设置在腔室远离开口的一端,包括:刺破部,具有刺破尖端,刺破尖端能够伸入腔室以刺破气溶胶生成制品末端的过滤层;撕裂部,位于刺破部的末端,对刺破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
过滤层进行撕裂,以扩大过滤层的刺破口,撕裂部能够在经过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处形成撕裂空间,撕裂空间形成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内部连通的气流通道。该气雾生成装置能够利用刺破元件的刺破部对气溶胶生成制品末端的过滤层进行刺破,然后利用撕裂部扩大过滤层的刺破口,使得刺破元件在刺入气溶胶生成制品内后,刺破的部分可以通过撕裂部形成无法完全被刺破元件封堵的撕裂空间,即使刺破元件保持在气溶胶生成制品内,也不会完全堵住撕裂空间,即使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末端被浸湿,所形成的气流通道也不能完全闭合,从而改善了气溶胶生成制品末端的通气性能,提高了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吸气量。
附图说明
[003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7]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刺破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刺破元件去除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刺破元件去除底座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3)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所述腔室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3)通过所述开口接收于所述腔室;加热器(2),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3),所述加热器(2)的至少部分围绕并界定所述腔室;刺破元件(20),设置在所述腔室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包括:刺破部(6),具有刺破尖端,所述刺破尖端能够伸入所述腔室以刺破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3)末端的过滤层(8);撕裂部(7),位于所述刺破部(6)的末端,对刺破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3)的过滤层(8)进行撕裂,以扩大所述过滤层(8)的刺破口,所述撕裂部(7)能够在经过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3)处形成撕裂空间,所述撕裂空间形成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3)的内部连通的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元件(20)还包括连接部(10),所述连接部(1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撕裂部(7)远离所述刺破部(6)的一侧,在与所述过滤层(8)的刺破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内,所述撕裂部(7)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1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靠近所述撕裂部(7)的方向,所述刺破部(6)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部(7)远离所述刺破部(6)的一侧设置有退出结构(11),所述退出结构(11)沿着远离所述撕裂部(7)的方向横截面积递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部(6)呈棱锥形,所述撕裂部(7)位于所述刺破部(6)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呈圆柱形或棱柱形,所述连接部(10)的顶部形成导向斜面(15),所述导向斜面(15)与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刺破部(6)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部(6)、所述撕裂部(7)和所述连接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腾王艺博王亮陆祖安徐中立李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