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32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该门体组件包括:外层门板;门框,门框设置在外层门板的后表面上,门框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第一内层门板,第一内层门板位于外层门板的内侧;以及第二内层门板,第二内层门板位于外层门板和第一内层门板之间,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安装至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且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支撑在下横梁上,其中,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间隔开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下横梁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开口,第一内层门板和上横梁之间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开口。这样,对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的支撑更稳固,结构设置更简单、合理。合理。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地,涉及一种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烤箱、蒸烤一体机等烹饪器具被更多的用户所选择。通常,在烹饪器具包括腔体以及设置在腔体开口处的门体组件,腔体和门体组件合围形成对食物进行加热的烹饪空间。
[0003]门体组件一般包括外层门板和设置在外层门板内侧的内层门板。外层门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门框,内层门板通过门框与外层门板连接固定。烹饪器具工作时,烹饪空间的温度通常较高。为了避免外层门板的温度过高,内层门板通常设置为多层,且在多层内层门板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通的散热通道。
[0004]为提高散热通道的流通速率,门框通常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一对立柱,在一对立柱的底部设置支脚,多层内层门板支撑在支脚上。但是,支脚对多层内层门板的支撑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门体组件。该门体组件包括:外层门板;门框,门框设置在外层门板的后表面上,门框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第一内层门板,第一内层门板位于外层门板的内侧;以及第二内层门板,第二内层门板位于外层门板和第一内层门板之间,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安装至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且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支撑在下横梁上,其中,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间隔开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下横梁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开口,第一内层门板和上横梁之间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开口。r/>[0006]本申请提供的门体组件,外层门板、第一内层门板以及第二内层门板的设置可以更好减少烹饪器具的腔体的热量的逸散,保温效果更好,提高具有门体组件的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并且,多层门板可以具有更好的热量阻断的效果,使更靠近外侧的外层门板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烫伤用户。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之间的散热通道可以更好地起到散热作用,进一步降低外层门板的温度,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下横梁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可以保证其对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的稳固的支撑。并且,位于下横梁上的进风开口可以保证散热通道的进气效率,结构设置更简单、合理。
[0007]示例性地,下横梁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高台阶板、低台阶板和连接板,低台阶板位于高台阶板的前面下方,连接板连接在高台阶板和低台阶板之间,第一内层门板支撑在高台阶板上,第二内层门板支撑在低台阶板上。高台阶板、连接板和低台阶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下横梁的结构强度,使之更不易变形,对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的支撑更稳固。这样设置,在第一内层门板的更靠近烹饪空间的一侧的下方,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
便于门体组件的开合,结构设置更合理。
[0008]示例性地,进风开口位于低台阶板上。进风开口处于更靠近前侧的位置,这样,距离外部的空气更近,更便于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开口进入到散热通道内,降温效果更好。
[0009]示例性地,沿左右方向,低台阶板包括位于两端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低台阶板和第二低台阶板,第一低台阶板和第二低台阶板之间的间隔形成进风开口。这样,左右两侧的第一低台阶板和第二低台阶板支撑第二内层门板,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一低台阶板和第二低台阶板之间的间隔进入到散热通道,结构设置更简单、合理。
[0010]示例性地,沿前后方向,进风开口贯穿低台阶板。这样,在不改变下横梁的形状的基础上,使进风开口的尺寸尽量大,以保证空气的流通。
[0011]示例性地,低台阶板抵靠外层门板。这样设置,外层门板对下横梁可以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门框和外层门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固定,门框的框架结构更稳固,对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侧门板的支撑效果更好。
[0012]示例性地,第二内层门板和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隔,第一间隔对准进风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这样,外部空气可以更顺畅的通过第一间隔以及进风开口进入到散热通道内,流通效率更高,降温效果更佳。
[0013]示例性地,门体组件还包括保持第一间隔的下限位块,下限位块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第一间隔内。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内层门板和连接板之间的第一间隔的大小更加稳定,即保证了进风开口的进风效率,避免门体组件的晃动等造成进风开口过小而影响进风效率的情况的发生。
[0014]示例性地,下限位块包括位于低台阶板上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凹槽,第二内层门板的底部插至凹槽内。凹槽可以对第二内层门板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使第一间隔可以更稳定的存在于连接板和第二内层门板之间,以保证散热通道的进风的稳定性。
[0015]示例性地,下限位块包括位于高台阶板上的第二部分,高台阶板的后边沿向上延伸设置有下后侧板,第一内层门板位于下后侧板和第二部分之间。这样,下限位块和下后侧板可以对第一内层门板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
[0016]示例性地,下限位块具有弹性。这样,下限位块可以对第一内层门板形成一定的保护。
[0017]示例性地,上横梁包括上顶板和从上顶板的后边沿向下延伸的上后侧板,沿着左右方向,上后侧板包括中间段和连接到中间段的两端的端部段,中间段的下边沿高于端部段的下边沿,第一内层门板的上边沿低于中间段的下边沿且高于端部段的下边沿,第一内层门板的上边沿和中间段的下边沿之间的间隙形成出风开口。与出风开口面向上方的方案相比,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地避免顶部的油污通过出风开口进入滴落至散热通道的内部,保证散热通道内空气的流动,降温效果更稳定,以及保证第一内层门板和第二内层门板之间的清洁度。
[0018]示例性地,上横梁还包括从上顶板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筋,第一定位筋位于上后侧板的前方且与上后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第一内层门板的顶部插至第二间隔内。这样设置,可以将第一内层门板限位至第二间隔内,以保证第一内层门板的位置的稳定。
[0019]示例性地,上横梁还包括从上顶板向下延伸的第二定位筋,第二定位筋位于上后
侧板的前方,第二定位筋的靠近外层门板的一端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起,凸起位于第二内层门板和外层门板之间,且第二内层门板抵靠在凸起上。这样,凸起可以将第二内层门板和外层门板间隔开,起到隔热的作用,进一步避免外层门板的温度过高。第二定位筋可以对第二内层门板限位,结构设置更合理。
[0020]示例性地,门框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内层门板的左侧的左立柱以及设置于第二内层门板的右侧的右立柱,其中,第二内层门板和左立柱之间设置有左限位块,左限位块具有弹性。这样设置的左限位块可以更好地避免左立柱与第二内层门板之间的直接接触,保护第二内层门板。并且,具有弹性的左限位块,可以避免第二内层门板受热膨胀后与直接与左立柱挤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一步避免第二内层门板的损坏。
[0021]示例性地,第二内层门板和右立柱之间设置有右限位块,右限位块具有弹性。这样设置的右限位块可以更好地避免右立柱与第二内层门板之间的直接接触,保护第二内层门板。并且,具有弹性的右限位块,可以避免第二内层门板受热膨胀后与直接与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门板;门框,所述门框设置在所述外层门板的后表面上,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第一内层门板,所述第一内层门板位于所述外层门板的内侧;以及第二内层门板,所述第二内层门板位于所述外层门板和所述第一内层门板之间,所述第一内层门板和所述第二内层门板安装至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且所述第一内层门板和所述第二内层门板支撑在所述下横梁上,其中,所述第一内层门板和所述第二内层门板间隔开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所述下横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开口,所述第一内层门板和所述上横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高台阶板、低台阶板和连接板,所述低台阶板位于所述高台阶板的前面下方,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高台阶板和所述低台阶板之间,所述第一内层门板支撑在所述高台阶板上,所述第二内层门板支撑在所述低台阶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开口位于所述低台阶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左右方向,所述低台阶板包括位于两端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低台阶板和第二低台阶板,所述第一低台阶板和所述第二低台阶板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进风开口;和/或沿前后方向,所述进风开口贯穿所述低台阶板;和/或所述低台阶板抵靠所述外层门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层门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对准所述进风开口的至少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保持所述第一间隔的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间隔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块包括:位于所述低台阶板上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楹徐绿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