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闸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14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闸阀,涉及控制闸阀技术领域。该控制闸阀,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A,外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B,通管A的上表面固定贯穿有空心箱,空心箱位于通管A内部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下轴,空心箱位于通管A上方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上轴,上轴与下轴通过传送带传动,传送带位于空心箱的内部,外箱的上表面滑动贯穿有闸板。该控制闸阀,通过设置受力扇板、离心伸缩杆、离心球、弯杆和挡块,当挡块与固定板脱离后,固定板在弹簧的拉动下向下移动时,使闸板向下移动与外箱的内底壁接触对流质进行封堵,解决了控制阀不能及时在发生泄漏时及时关闭的问题。生泄漏时及时关闭的问题。生泄漏时及时关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闸阀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闸阀
,具体为一种控制闸阀。

技术介绍

[0002]控制阀又称阀门,是流体运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导流、截流、调节、节流、防止倒流、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化学介质、泥浆、液态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各种类型的流体活动。
[0003]控制阀与管道主体连接,用于控制流质的流动,当运输管道发生泄漏时,会造成流质流速大量增加,控制阀不能及时在发生泄漏时及时关闭,造成大量流质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闸阀,解决了控制阀不能及时在发生泄漏时及时关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控制闸阀,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A,外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B,通管A的上表面固定贯穿有空心箱,空心箱位于通管A内部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下轴,空心箱位于通管A上方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上轴,上轴与下轴通过传送带传动,传送带位于空心箱的内部,外箱的上表面滑动贯穿有闸板,闸板的上方设置有内螺纹筒,内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贯穿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下端转动插接在闸板的上表面,内螺纹筒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外箱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贯穿有主杆,两个主杆的下端分别与外箱的正背面固定连接,外箱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簧,两个主杆分别位于两个弹簧的内环侧,两个弹簧的上端均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弹簧的下端均与外箱固定连接,外箱的左侧设置有弯杆,两个弯杆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套板,两个套板的底面均与通管A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弯杆的左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拉动伸缩杆,拉动伸缩杆的右端与外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下方且位于内螺纹筒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块,两个弯杆的右端分别与两个挡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下轴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套接有受力扇板,上轴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离心伸缩杆,离心伸缩杆远离上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离心球,两个弯杆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纵杆。
[0008]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筒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立杆,两个立杆的下端均与闸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滑动套接在两个立杆的外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挡块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两个挡块的上方均设置有滚轮,两个滚轮均与固定板铰接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上轴与下轴平行设置,离心伸缩杆与纵杆垂直设置,离心伸缩杆与上轴垂直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弯杆的形状为Z字形,两个弯杆以拉动伸缩杆的轴线前后对称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通管A的内部且位于空心箱的左侧固定插接有倾斜板,倾斜板的左端高于倾斜板的右端,倾斜板的右端低于下轴的上方。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闸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控制闸阀,通过设置受力扇板、离心伸缩杆、离心球、弯杆和挡块,流动的流质推动受力扇板带动下轴转动,上轴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带动离心伸缩杆绕上轴转动,在外箱右侧产生泄漏时,流质流速加快,使离心伸缩杆绕上轴转动的速度加快,离心球在离心力增加后拉动离心伸缩杆伸长,使离心伸缩杆在转动时通过拨动纵杆带动弯杆和挡块向左移动,当挡块与固定板脱离后,固定板在弹簧的拉动下向下移动时,使闸板向下移动与外箱的内底壁接触对流质进行封堵,解决了控制阀不能及时在发生泄漏时及时关闭的问题。
[0016]2、该控制闸阀,通过设置倾斜板,向右流动的流质在倾斜板的导流下,使流质从下轴下方推动受力扇板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离心伸缩杆稳定逆时针转动,防止离心伸缩杆出现反向转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闸板与外箱连接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固定板与立杆连接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受力扇板与下轴连接示意图。
[0021]其中,1外箱、2通管A、3空心箱、4传送带、5上轴、6下轴、7闸板、8内螺纹筒、9螺纹杆、10固定板、11主杆、12弹簧、13弯杆、14套板、15拉动伸缩杆、16挡块、17受力扇板、18离心伸缩杆、19离心球、20纵杆、21立杆、22滚轮、23倾斜板、24连接杆、25通管B。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闸阀,如图1

4所示,包括外箱1,外箱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A2,外箱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B25,通管A2的上表面固定贯穿有空心箱3,空心箱3位于通管A2内部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下轴6,空心箱3位于通管A2上方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上轴5,上轴5与下轴6通过传送带4传动,传送带4位于空心箱3的内部,外箱1的上表面滑动贯穿有闸板7,闸板7的上方设置有内螺纹筒8,内螺纹筒8的内部螺纹贯穿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下端转动插接在闸板7的上表面,内螺纹筒8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板10,螺纹杆9通过与内螺纹筒8啮合可以调节闸板7的位置,内螺纹筒8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立杆21,两个立杆21的下端均与闸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10滑动套接在两个立杆21的外表面,当闸板7与固定板10相对移动时,带动立杆21在固定板10内滑动,提高闸板7移动的稳定性,固定板10的上表面且位于外箱1的前后两侧均滑动
贯穿有主杆11,两个主杆11的下端分别与外箱1的正背面固定连接,外箱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簧12,两个主杆11分别位于两个弹簧12的内环侧,弹簧12具有拉动固定板10向下移动的趋势,两个弹簧12的上端均与固定板10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弹簧12的下端均与外箱1固定连接,外箱1的左侧设置有弯杆13,两个弯杆13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套板14,两个套板14的底面均与通管A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弯杆13的左端通过连接杆24固定连接,连接杆2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拉动伸缩杆15,拉动伸缩杆15具有拉动弯杆13向右移动的趋势,弯杆13的形状为Z字形,两个弯杆13以拉动伸缩杆15的轴线前后对称分布,拉动伸缩杆15的右端与外箱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板10的下方且位于内螺纹筒8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块16,弹簧12在固定板10的拉动下与挡块16接触,两个弯杆13的右端分别与两个挡块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挡块16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挡块16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在拉动固定板10向上移动时,通过与挡块16的倾斜面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闸阀,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A(2),外箱(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管B(25),通管A(2)的上表面固定贯穿有空心箱(3),空心箱(3)位于通管A(2)内部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下轴(6),空心箱(3)位于通管A(2)上方的一端转动贯穿有上轴(5),上轴(5)与下轴(6)通过传送带(4)传动,传送带(4)位于空心箱(3)的内部,外箱(1)的上表面滑动贯穿有闸板(7),闸板(7)的上方设置有内螺纹筒(8),内螺纹筒(8)的内部螺纹贯穿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下端转动插接在闸板(7)的上表面,内螺纹筒(8)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上表面且位于外箱(1)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贯穿有主杆(11),两个主杆(11)的下端分别与外箱(1)的正背面固定连接,外箱(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簧(12),两个主杆(11)分别位于两个弹簧(12)的内环侧,两个弹簧(12)的上端均与固定板(10)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弹簧(12)的下端均与外箱(1)固定连接,外箱(1)的左侧设置有弯杆(13),两个弯杆(13)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套板(14),两个套板(14)的底面均与通管A(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弯杆(13)的左端通过连接杆(24)固定连接,连接杆(2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拉动伸缩杆(15),拉动伸缩杆(15)的右端与外箱(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板(10)的下方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文刚赵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诚恩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