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84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用以容纳检测装置的壳体及与壳体配合设置的牵引线,所述壳体具有形成穿孔且用以固定牵引线的固定结构,所述牵引线具有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并与固定结构相配合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沿牵引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固定结构对应所述第一抵接面设有第一抵接部,对应所述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面沿第一方向抵接配合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抵接配合第二抵接部。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配合,防止牵引线松动。防止牵引线松动。防止牵引线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囊内窥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化道检查的胶囊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胶囊内窥镜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的临床辅助诊断,一般胶囊内窥镜均包括壳体及牵引线,为了防止牵引线向后移动,可以设置壳体后盖的内壁面向内凸设延伸壁,牵引线设有凸块位于延伸壁内,且凸块可以向后抵接在后盖;然而,该设计方式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与延伸壁以及后盖均为间隙配合,牵引线仍然存在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牵引线松动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涂布机。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用以容纳检测装置的壳体及与壳体配合设置的牵引线,所述壳体具有形成穿孔且用以固定牵引线的固定结构,所述牵引线具有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并与固定结构相配合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沿牵引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固定结构对应所述第一抵接面设有第一抵接部,对应所述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面沿第一方向抵接配合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抵接配合第二抵接部。
[0006]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结构具有设于壳体一端且向内突设于壳体内的固定台,所述穿孔形成于固定台内,所述限位结构具有位于壳体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沿第一方向抵接于固定台;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固定台的面形成为第一抵接面,所述固定台抵接第一限位块的表面形成为第一抵接部。
[0007]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形成有位于壳体外的第二限位块、置于穿孔内并连接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中间部,所述第二限位块沿第二方向抵接至固定台,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固定台的面为第二抵接面,所述固定台与第二限位块抵接的部分形成为第二抵接部。
[0008]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台具有朝向所述中间部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设置为倾斜状用以导引第二限位块从位于壳体内的初始状态移动至位于壳体外的固定状态。
[0009]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块具有弹性,且第二限位块具有倾斜的外表面,所述倾斜的外表面设置为沿着第一方向外表面的直径逐渐减小以导引第二限位块从壳体内移动至壳体外。
[0010]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结构还具有相邻固定台且自壳体内表面向内突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与所述固定台之间形成点胶槽,所述延伸壁的
高度大于固定台的高度,所述第一限位块与延伸壁之间形成有与点胶槽相连通的间隙。
[0011]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结构设有沿第一方向与固定台对齐的反向弯折臂,所述第一限位块沿第二方向抵接至反向弯折臂,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至反向弯折臂的面形成为第二抵接面,所述反向弯折臂形成为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限位块卡持于所述固定台和反向弯折臂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结构设有相邻固定台且自壳体内表面向内突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包括自壳体内表面延伸的竖直壁以及自竖直壁反向弯折形成的反向弯折臂,所述反向弯折臂沿一虚拟环形间隔排列。
[0013]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向弯折臂与竖直壁之间具有避让空间,用以让位第一限位块从反向弯折臂内侧滑动至位于固定台和反向弯折臂之间。
[0014]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线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壳体外且相邻壳体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壳体具有固定结构,牵引线具有限位结构,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配合,防止牵引线产生松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壳体与牵引线的装配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壳体与牵引线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3]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0024]请参见图1

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胶囊内窥镜100的结构示意图。胶囊内窥镜100包括内镜本体20及与内镜本体20配合设置的牵引线10,内镜本体20包括用以容纳检测装置30的壳体40,检测装置30为用于拍照的摄像头组件和/或照明组件,牵引线10与壳体40固定连接。
[0025]所述牵引线10包括外皮101,抗拉柔软,外径控制在1.5mm以下,材质符合生物相容
性,外皮101上设有刻度1011,所述刻度1011位于壳体40外且相邻壳体40设置,即相邻于限位结构11,能即时读出内镜本体20进入消化道的距离。
[0026]牵引线10与限位结构11相反的另一端设有数据接口102,连接至电脑端或者手机端,用以提供内镜本体20工作的电源及导出内镜本体20的工作数据。
[0027]继续结合图5所示,所述壳体40具有形成穿孔且用以固定牵引线10的固定结构41,所述牵引线10具有至少部分位于壳体40内并与固定结构41相配合限位的限位结构11;所述限位结构11具有沿牵引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固定结构41对应所述第一抵接面设有第一抵接部,对应所述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面沿第一方向X抵接配合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反的第二方向Y抵接配合第二抵接部。固定结构41和限位结构11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配合,防止牵引线产生松动。
[0028]具体地,所述固定结构41形成于壳体40的后端,即后壳体,所述限位结构11形成于牵引线10靠近壳体40的前端,所述限位结构11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容纳检测装置的壳体及与壳体配合设置的牵引线,所述壳体具有形成穿孔且用以固定牵引线的固定结构,所述牵引线具有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并与固定结构相配合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沿牵引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固定结构对应所述第一抵接面设有第一抵接部,对应所述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面沿第一方向抵接配合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抵接配合第二抵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具有设于壳体一端且向内突设于壳体内的固定台,所述穿孔形成于固定台内,所述限位结构具有位于壳体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沿第一方向抵接于固定台;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固定台的面形成为第一抵接面,所述固定台抵接第一限位块的表面形成为第一抵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形成有位于壳体外的第二限位块、置于穿孔内并连接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中间部,所述第二限位块沿第二方向抵接至固定台,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固定台的面为第二抵接面,所述固定台与第二限位块抵接的部分形成为第二抵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具有朝向所述中间部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设置为倾斜状用以导引第二限位块从位于壳体内的初始状态移动至位于壳体外的固定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宇晖明繁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