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74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9
本申请涉及一种燃气灶,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其包括外灶头、位于所述外灶头内侧的内灶头、位于灶台下方的燃气管路以及与所述燃气管路连通的第一喷头;所述外灶头具有外引流管,所述第一喷头与所述外引流管正对;所述外灶头和所述内灶头之间形成有环形的供气空腔;所述燃气管路设有贯穿灶台且延伸至灶台上方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于所述外灶头以使得所述外灶头的底面与灶台之间存在供气间隙。当上述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在使用时,空气能够依次通过外灶头与灶台之间的供气间隙、内灶头与外灶头之间的供气空腔,并从外灶头的内侧为外灶头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提供了一种新的外灶头的二次空气的补充方式。了一种新的外灶头的二次空气的补充方式。了一种新的外灶头的二次空气的补充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燃气灶,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上进风式的燃气灶由于将喷嘴布置在灶台的上方,使得在关闭燃气灶时,回火现象仅能够到灶台上,并不会把火焰引入到灶台内部,因此上进风式的燃气灶具有较为理想的安全性能。上进风式的燃烧器是上进风式的燃气灶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包括环形的外灶头和布置在外灶头内侧的内灶头。当上进风式的燃气灶在使用时,锅具会放置在上进风式的燃气灶的支撑外罩上,外灶头处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通常来自两个部分:1、通过锅具和支撑外罩之间的间隙流入的空气;2、通过支撑外罩的进气口后并通过支撑外罩的聚热圈与外灶头之间的间隙流入的空气。为了保持外灶头在燃烧时所需的空气量,支撑外罩的聚热圈和外灶头之间会设计有较大的间隙,并且为了保障聚热圈具有较好的聚热效果,聚热圈的宽度一般都有具体的设计宽度要求,使得支撑外罩的外径较难缩小。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的二次空气进气方式使得对应的支撑外罩的外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所述上进风式的燃烧器有助于缩小对应的支撑外罩的外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包括外灶头、位于所述外灶头内侧的内灶头、位于灶台下方的燃气管路以及与所述燃气管路连通的第一喷头;所述外灶头具有外引流管,所述第一喷头与所述外引流管正对;所述外灶头和所述内灶头之间形成有环形的供气空腔;所述燃气管路设有贯穿灶台且延伸至灶台上方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于所述外灶头以使得所述外灶头的底面与灶台之间存在供气间隙。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述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在使用时,空气能够依次通过外灶头与灶台之间的供气间隙、内灶头与外灶头之间的供气空腔,并从外灶头的内侧为外灶头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提供了一种新的外灶头的二次空气的补充方式,使得外灶头的二次空气的补充不依赖于从聚热圈和外灶头之间间隙处补充的二次空气,从而有助于缩减聚热圈和外灶头之间的间隙,在聚热圈的宽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有助于减小支撑外罩的外径。并且,二次空气从外灶头的内侧为外灶头供气,使得从外灶头处的火焰会朝外灶头的中心处进行汇聚,有助于汇聚外灶头产生的热量,有助于提高外罩头的热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外引流管倾斜贯穿所述外灶头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燃气管路且与所述第一喷头一一对应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具有与所述燃气管路连通的第一燃气通道和用于供所述第一喷头安装且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相通的第一安
装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座不仅能够支撑外灶头,而且能够作为第一喷头的安装座,有助于提高上述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的结构紧凑度。第一喷头位于外灶头的下方,外引流管倾斜贯穿设置在外灶头的底部,从而实现第一喷头能够与外引流管的管口正对。
[0011]可选的,所述外引流管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所述外引流管周向均匀布置于所述外灶头的底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灶头上布置至少两个外引流管,有助于增加外灶头的进气量以及外灶头内的燃气浓度,保障外灶头工作时的热效率。并且,外引流管均匀布置在外灶头的底部,有助于使得外灶头内燃气的分布更加均匀,使得外灶头工作时产生的火焰更加均匀。
[0013]可选的,所述外引流管的通道与所述外灶头的内腔相贯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外引流管进入到外灶头的内腔时,混合气体能够沿着外灶头的内壁进行流动,使得混合气体能够更加快速地补充至外灶头的内腔。
[0015]可选的,所述外引流管在远离所述外灶头的一端具有扩口段,所述扩口段的内径沿靠近所述外灶头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喷头朝外引流管内喷射燃气时,能够通过扩口段引流更多的一次空气进入到外灶头内。
[0017]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燃气管路的第一定位柱,所述外灶头连接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定位柱抵接的第一支盖;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一支盖通过螺钉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盖与第一定位柱通过螺钉连接,使得外灶头能够固定在灶台上。
[0019]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燃气管路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同轴布置有下通孔;所述外灶头连接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定位柱抵接的第二支盖;所述第二支盖具有与所述下通孔同轴布置的上通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述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安装在灶台后,第二支盖的上通孔和第二定位柱的下通孔正对,从而方便安装点火针。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支盖的一端与所述内灶头连接,且所述第二支盖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外灶头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灶头与外灶头通过第二支盖和连杆连接,有助于提高内灶头和外灶头的连接强度,有助于内灶头和外灶头能够同步安装。
[0023]可选的,所述内灶头的引流管朝远离所述内灶头的方向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内灶头的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灶头连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灶头与外灶头之间还通过内灶头上的引流管进行连接,有助于提高内灶头和外灶头的连接强度,有助于内灶头和外灶头能够同步安装。
[0025]可选的,所述燃气管路包括用于安装于灶台底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开设有安装螺孔。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燃气管路在灶台上的固定方式,且采用上置式的螺钉安装方式,能够方便燃气管路在灶台上的安装。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二次空气能够依次通过供气间隙和供气空腔,并补充至外灶头的内侧,上述二次空气的补充方式有助于减小支撑外罩的外径。并且从外灶头的内侧为外灶头补充二次空气,能够将外灶头处的火焰会朝外灶头的中心处进行汇聚,有助于汇聚外灶头产生的热量。
[0029]2.外灶头底部均匀布置至少两个外引流管,并且外引流管的通道与外灶头的内腔相切,使得有助于快速补充外灶头的内腔的混合气体,增加外灶头的进气量,并且使得外灶头内燃气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保障外灶头工作时的热效率。
[0030]3.在燃气管路的安装板上布置第一支撑座、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用于对外灶头进行支撑。并且第一支撑座能够作为第一喷头的安装座,与燃气管路结合在一起,使得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申请中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0032]图2是本申请中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0033]图3是本申请中灶头件的底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申请中燃气管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包括外灶头(11)、位于所述外灶头(11)内侧的内灶头(12)、位于灶台下方的燃气管路(2)以及与所述燃气管路(2)连通的第一喷头(3);所述外灶头(11)具有外引流管(115),所述第一喷头(3)与所述外引流管(115)正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灶头(11)和所述内灶头(1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供气空腔(13);所述燃气管路(2)设有贯穿灶台且延伸至灶台上方的支撑结构(22),所述支撑结构(22)支撑于所述外灶头(11)以使得所述外灶头(11)的底面与灶台之间存在供气间隙(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流管(115)倾斜贯穿所述外灶头(11)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22)包括连接于所述燃气管路(2)且与所述第一喷头(3)一一对应的第一支撑座(221);所述第一支撑座(221)具有与所述燃气管路(2)连通的第一燃气通道(2211)和用于供所述第一喷头(3)安装且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2211)相通的第一安装孔(2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流管(11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所述外引流管(115)周向均匀布置于所述外灶头(11)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流管(115)的通道与所述外灶头(11)的内腔相贯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流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亚峰马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正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