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38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胆模具,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凹模板,凹模板一侧开槽形成有凹模腔,凹模腔内设置有用于使凹模腔内壁局部凹陷的第一限位件,下模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开设的腔体内与凹模腔相配合的凸模,凸模上设置有用于使凸模外壁局部凸起的第二限位件,在凸模完全置于凹模腔内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位置相对应,底座靠近上模组件的一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放置内胆原材料的第三凹槽。本申请通过凸模与凹模腔相配合完成内胆的一次冲压,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配合完成内胆的二次冲压,即一个模具多次冲压生产具有凸起的内胆,具有降低具有凸起的内胆制作的废品率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胆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胆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厨房用品也在快速更新迭代。其中,电饭锅是每一个家庭厨房中必备用品,近几年来,空气炸锅也非常流行,在电饭锅和空气炸锅内,都要用到内胆。内胆能够均衡地传递热量,加热食物使之变熟,内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食物的口感。
[0003]对于不同的烹饪需求,内胆的形状也不同,传统的内胆通常为圆形,在边缘处设有内胆边,现在使用的内胆中,有些需要在内胆壁上设置凸起,以更好的放置食物。
[0004]对于有凸出的内胆,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具多次冲压而成,在先的模具冲压形成的内胆半成品置于在后的模具上时,容易因为安装不到位造成内胆损坏,废品率较高。
[0005]针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内胆模具,能够降低设置凸起的内胆制作的废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胆模具,能够解决设置有凸起的内胆制作废品率较高的问题。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胆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内胆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一侧开槽形成有凹模腔,所述凹模腔内设置有用于使凹模腔内壁局部凹陷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凹模板和所述第一限位件共同组成凹模腔腔壁,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底座、以及与所述凹模腔相配合并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凸模,所述凸模设置于底座上开设的腔体内,所述凸模上设置有用于使凸模外壁局部凸起的第二限位件,在所述凸模完全置于凹模腔内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位置相对应,所述底座靠近所述上模组件的一面位置开设有用于放置内胆原材料的第三凹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胆制作时,将内胆原材料放置于第三凹槽内,移动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贴合,凸模沿竖直方向移动至凹模腔内,就可以完成内胆的一次冲压,然后移动第一限位件使得凹模腔腔壁变形,再移动第二限位件使之与第一限位件相配合,就可以完成内胆的二次冲压。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三凹槽用于对内胆原材料进行限位,避免其在冲压过程中位置偏移,通过采用一个模具,多次冲压的方法,能够一次性将具有凸起的内胆制作完成,省去了更换模具多次冲压的过程,制作更方便,并且由于无需更换模具,避免了更换模具过程中由于定位不准导致的内胆报废。
[0010]可选的,所述凹模板包括凹模,所述凹模靠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面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限位件活动连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运动
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凸模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限位件活动连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件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在第一凹槽中运动,即可使凹模腔的形状改变,第二限位件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在第二凹槽中运动,第一限位件运动形成二次冲压的凹模腔,第二限位件运动即可对内胆进行二次冲压形成凸起,即使用一个模具完成了内胆制作的多次冲压,避免了更换模具带来的内胆损坏的问题。
[0012]可选的,所述凹模板还包括凹模滑块,所述凹模滑块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模靠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面,所述凹模滑块水平滑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运动的距离,所述凹模、第一限位件和凹模滑块共同组成凹模腔腔壁,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可以活动凸出于底座表面的限位杆,所述凹模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孔,所述限位杆连接于所述凸模,且所述凸模位于所述腔体底部时,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凹模板的一端高于所述凸模上表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内胆进行二次冲压形成的凸起位于内胆周壁的中间位置时,为了将内胆脱模,必须使凹模腔的口径大于内胆凸起处的周径,通过设置凹模滑块,并且凹模滑块移动之后的间距大于内胆凸起处的周径,内胆就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脱模。除此之外,在对内胆进行冲压的过程中,凹模滑块必须完全固定,设置限位杆凸出于底座表面位于第二卡接孔中,对凹模滑块进行限位,避免在凸模的力的作用下,凹模滑块位置发生移动导致凹模腔变形,进而导致内胆制作失败,并且,凸模上表面低于限位杆的高度,使得凸模沿竖直方向上移并作用于内胆原材料时,限位杆已经插接于第二卡接孔中。
[0014]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凸模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凹模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限位杆靠近第三弹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活动杆抵设的限位结构;所述凸模位于所述腔体底部时,活动杆抵接限位结构压缩第三弹簧,且所述限位杆缩于底座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在凸模向上移动进行内胆冲压制作时卡接于第二卡接孔,保证凹模滑块在冲压过程中不会移动,在凸模完成内胆冲压制作后向下移动至腔体内时,活动杆使限位杆下移并脱离第二卡接孔,即可实现限位杆对凹模滑块的自动限位。当活动杆抵接于限位结构时,活动杆和限位杆同步移动,当弹簧脱离压缩状态或者限位杆插接至第二卡接孔底部时,活动杆相对于限位杆移动,使得限位杆不必完全插接至凹模板中,仅是固定凹模滑块即可。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抵接所述凹模滑块的一端设置有弹簧销,所述凹模滑块上与所述弹簧销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弹簧销的销钉可活动凸出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中,并且其凸出的部分朝向凹模滑块外周的一侧为倾斜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限位件移动以形成一次冲压的凹模腔时,位于第一卡接孔中的销钉使得第一限位件带动凹模滑块同步移动,在完成内胆制作的一次冲压后,第一限位件移动以形成二次冲压的凹模腔时,由于此时凹模滑块受限位杆的作用不会移动,销钉滑动脱离于第一卡接孔,在完成内胆制作的二次冲压后,凹模滑块移动使第一卡接孔与销钉对齐,销钉又卡接于第一卡接孔中,弹簧销的设置使得凹模滑块移动以形成一次冲压的凹模腔由第一限位件带动,避免了需要手动移动凹模滑块。
[0018]可选的,所述凹模靠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面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凸块,所述凹模滑块与所述凸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凹模滑块形成所述凹模腔时,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内胆冲压制作的时候,限位杆位于第二卡接孔对凹模滑块进行限位,此时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完成内胆冲压制作后,限位杆脱离第二卡接孔,凹模滑块即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向外移动,避免了需要手动移动凹模滑块。
[0020]可选的,所述凹模滑块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靠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端开设有沉槽,所述凹模滑块通过安装于腰型孔中的固定螺栓连接于凹模,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帽位于所述沉槽内。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模滑块通过穿过腰型孔的固定螺栓安装于凹模,并且固定螺栓的螺帽位于沉槽内,腰型孔使得凹模滑块能够相对于凹模水平移动,并且其水平移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胆模具,包括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2)包括凹模板(21),所述凹模板(21)一侧开槽形成有凹模腔(22),所述凹模腔(22)内设置有用于使凹模腔(22)内壁局部凹陷的第一限位件(214),所述凹模板(21)和所述第一限位件(214)共同组成凹模腔(22)腔壁,所述下模组件(3)包括底座(32)、以及与所述凹模腔(22)相配合并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凸模(31),所述凸模(31)设置于底座(32)上开设的腔体(321)内,所述凸模(31)上设置有用于使凸模(31)外壁局部凸起的第二限位件(312),在所述凸模(31)完全置于凹模腔(22)内时,所述第一限位件(214)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12)位置相对应,所述底座(32)靠近所述上模组件(2)的一面位置开设有用于放置内胆原材料的第三凹槽(3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板(21)包括凹模(212),所述凹模(212)靠近所述下模组件(3)的一面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限位件(214)活动连接的第一凹槽(213),所述第一凹槽(213)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214)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15),所述凸模(31)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限位件(312)活动连接的第二凹槽(311),所述第二凹槽(311)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312)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3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板(21)还包括凹模滑块(216),所述凹模滑块(216)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模(212)靠近所述下模组件(3)的一面,所述凹模滑块(216)水平滑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4)运动的距离,所述凹模(212)、第一限位件(214)和凹模滑块(216)共同组成凹模腔(22)腔壁,所述底座(32)内设置有限位组件(34),所述限位组件(34)包括可以活动凸出于底座(32)表面的限位杆(341),所述凹模板(21)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341)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孔(2162),所述限位杆(341)连接于所述凸模(31),且所述凸模(31)位于所述腔体(321)底部时,所述限位杆(341)靠近所述凹模板(21)的一端高于所述凸模(31)上表面。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洪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弘丰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