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圈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31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托圈吊装装置,包括十字形吊梁,所述吊梁底部的四个端头处均竖向固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均水平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均朝向吊梁的中心所在方向并固定连接有吊臂,所述吊臂的顶部与吊梁滑动连接、底部固设有吊链,所述吊梁底部的中心竖向固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前后左右四侧上均嵌设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远离支撑块的一侧并水平固定连接有承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的托圈的四点起吊和起吊后的承托平稳吊运,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托圈吊装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托圈
,具体涉及一种托圈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托圈是转炉的重要承载部件,它支撑着炉体的全部重量,并传递倾动力矩到炉体,工作中承受频繁启动、制动所产生的动负荷和操作过程所引起的冲击负荷,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炉壳、盛钢桶等热源体热辐射作用而引起的热负荷冲击,因此对托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要具备在强烈热负荷冲击中保持稳定工作的能力。
[0003]在托圈的生产加工、检修更换等过程中,大都需要对托圈进行多次吊装转运。公告号为CN 213622863 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转炉托圈吊装装置,该装置通过使用吊带与吊梁配合的结构,使吊装装置不再使用板钩,从而降低了整个吊装装置的设备占用高度,解决了由于厂房高度限制,导致转炉托圈无法起吊的问题。但该装置的吊叉的位置是固定的,致使其只能吊装起特定尺寸的托圈,无法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的托圈的吊装需求,使用较为局限,且起吊后,托圈的自由度仍较大,受外部影响易晃动,不够平稳,加大了吊运风险,安全性不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圈吊装装置,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的托圈的四点起吊和起吊后的承托平稳吊运,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托圈吊装装置,包括十字形吊梁,所述吊梁底部的四个端头处均竖向固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均水平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均朝向吊梁的中心所在方向并固定连接有吊臂,所述吊臂的顶部与吊梁滑动连接、底部固设有吊链,所述吊梁底部的中心竖向固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前后左右四侧上均嵌设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远离支撑块的一侧并水平固定连接有承托板。
[0006]优选的,每个支座与第二液压缸之间的吊梁底部上均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吊臂的顶部固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T形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在对应的滑槽中。
[0007]优选的,所述吊链的尾端连接有卸扣。
[0008]优选的,所述吊梁的顶部中心设有吊耳。
[0009]优选的,所述承托板为泡沫铝板。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前,吊梁与现有常规的天车等起重设备相连。使用时,先将吊梁移动并下放到托圈上方的合适高度处。接着,运行各个第一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相应吊臂和吊链朝向吊梁中心所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吊臂和吊链水平位置的调整,使得能够根据托圈的实际大小将吊链调整到托圈的相应侧部上。然后,将四组吊链的尾端穿过对应的托圈侧部上的通孔并连接到对应吊链的上部,即可利用四组吊链将托圈捆绑住。之后,将吊梁上升一定高度进行起吊,使托圈脱离地面。接着,先运行第二
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带动支撑块下移,直至将承托板调整到托圈的下方。然后,运行各个第三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相应承托板移动到托圈相应侧部的下方。之后,再次运行第二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支撑块上移,直至承托板抵触在托圈的底部,便可通过四组承托板对托圈进行有效承托固定;
[0011]接着,继续上移吊梁至合适高度,便可通过天车等起重设备配合完成对托圈的吊运。吊运到位后,先运行第二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使承托板离开托圈,再运行第三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承托板退回到支撑块处,然后再次运行第二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支撑块上移复位。接着,下放托圈,使其放置到位后,再将吊链尾端从吊链上部解开并退出通孔,即可解除对托圈的捆绑,然后移走吊梁即可。综上,通过本装置,一方面,可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吊臂的移动来调节吊链的水平位置,使其能灵活适配不同规格大小的托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灵活便捷;另一方面,起吊后可通过四组承托板从托圈的底部对托圈进行有效承托限位,能够进一步限制托圈的自由度,并分担一部分托圈的重力,与四组吊链相互配合,更能有效提高吊运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支撑块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滑槽和滑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吊链尾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为吊梁,2为支座,3为第一液压缸,4为吊臂,5为吊链,6为第二液压缸,7为支撑块,8为第三液压缸,9为承托板,10为滑槽,11为滑块,12为卸扣,13为吊耳,14为托圈,15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至7所示,一种托圈吊装装置,包括十字形吊梁1,吊梁1底部的四个端头处均竖向固设有支座2,支座2上均水平设有第一液压缸3。第一液压缸3的活塞杆均朝向吊梁1的中心所在方向并固定连接有吊臂4,吊臂4的顶部与吊梁1滑动连接、底部固设有吊链5。吊梁1底部的中心竖向固设有第二液压缸6,第二液压缸6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支撑块7的前后左右四侧上均嵌设有第三液压缸8,第三液压缸8的活塞杆朝向远离支撑块7的一侧并水平固定连接有承托板9;
[0022]使用前,吊梁1与现有常规的天车等起重设备相连。使用时,先将吊梁1移动并下放到托圈14上方的合适高度处。接着,运行各个第一液压缸3,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相应吊臂4和吊链5朝向吊梁1中心所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吊臂4和吊链5水平位置的调整,使得能够根据托圈14的实际大小将吊链调整到托圈14的相应侧部上。然后,将四组吊链5的尾端穿过对应的托圈14侧部上的通孔15并连接到对应吊链5的上部,即可利用四组吊链5将
托圈14捆绑住。之后,将吊梁1上升一定高度进行起吊,使托圈14脱离地面。接着,先运行第二液压缸6,使其活塞杆伸长,带动支撑块17下移,直至将承托板9调整到托圈14的下方。然后,运行各个第三液压缸8,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相应承托板9移动到托圈14相应侧部的下方。之后,再次运行第二液压缸6,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支撑块7上移,直至承托板9抵触在托圈14的底部,便可通过四组承托板9对托圈14进行有效承托固定;
[0023]接着,继续上移吊梁1至合适高度,便可通过天车等起重设备配合完成对托圈的吊运。吊运到位后,先运行第二液压缸6,使其活塞杆伸长,带动承托板9离开托圈14,再运行第三液压缸8,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承托板9退回到支撑块7处,然后再次运行第二液压缸6,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支撑块7上移复位。接着,下放托圈14,使其放置到位后,再将吊链5的尾端从吊链5的上部解开并退出通孔15,即可解除对托圈14的捆绑,然后移走吊梁1即可。综上,通过本装置,一方面,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圈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形吊梁,所述吊梁底部的四个端头处均竖向固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均水平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均朝向吊梁的中心所在方向并固定连接有吊臂,所述吊臂的顶部与吊梁滑动连接、底部固设有吊链,所述吊梁底部的中心竖向固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前后左右四侧上均嵌设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远离支撑块的一侧并水平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山刘恩强张凯英胡晓栋花磊吕洋孙国杰张钵森徐德魁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钢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