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29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包括:沉渣池、厌氧分解池;沉渣池一侧设置进污槽,另一侧通过溢流管与厌氧分解池相连通;沉渣池设置于高台上,溢流管的出液端高于厌氧分解池顶面设置;沉渣池内容纳间隔设置多个挡板和多个格栅;任两相邻挡板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格栅;挡板上部与沉渣池上部内壁相连接,下部与沉渣池池底间隔留设水道;格栅板设置于沉渣池底。通过在厌氧分解池前设置沉渣池,并在靠近厌氧分解池的格栅板上部开设多个孔洞,增加上部完成沉降水的通过效率,降低污水流动阻力,减少泵送水量。减少泵送水量。减少泵送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


[000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常用污水处理方法中主要通过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所含有机质,但生活、农用污水中含泥沙等固体微粒污染物较多,导致微生物载体(如CN201120259400.6污水处理用微生物载体和污水处理用具)表面被微粒附着,影响微生物繁殖,降低微生物活性,降低污水分解效率,无法有效分解污水中所含有机质。
[0003]同时现有污水处理中,各处理环节之间污水的流动,均需通过泵送实现流动,增加能耗、运行成本,导致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在边远、落后地区推广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上述提供了一种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泥沙微粒附着微生物载体导致微生物分解效率降低;各处理环节件污水流动耗能高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包括:沉渣池、厌氧分解池;沉渣池一侧设置进污槽,另一侧通过溢流管与厌氧分解池相连通;
[0006]沉渣池设置于高台上,溢流管的出液端高于厌氧分解池顶面设置;
[0007]沉渣池内容纳间隔设置多个挡板和多个格栅;任两相邻挡板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格栅;
[0008]挡板上部与沉渣池上部内壁相连接,下部与沉渣池池底间隔留设水道;格栅板设置于沉渣池底。
[0009]优选地,包括:单向导流斜板;单向导流斜板的一端与挡板下部相连接,另一端斜向沉渣池底延伸设置;单向导流斜板斜向水流方向延伸设置。
[0010]优选地,包括:第一滤网,第一滤网拆卸插设于排污槽内。
[0011]优选地,包括:第二滤网,第二滤网斜设于挡板与沉渣池内壁之间,并靠近排污槽设置。
[0012]优选地,厌氧分解池内下部设置隔层板;隔层板覆盖池体底面设置。
[0013]优选地,包括:排泥管;排泥管设置于隔层板下部的厌氧分解池侧壁上。
[0014]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5]1)本申请所提供的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通过在厌氧分解池前设置沉渣池,并在靠近厌氧分解池的格栅板上部开设多个孔洞,增加上部完成沉降水的通过效率,降低污水流动阻力,减少泵送水量。
[0016]2)本申请所提供的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通过将沉渣池、厌氧分解池分别设置于有高度差的台阶面上,利用重力实现沉渣后污水的自动溢流,降低泵开启时长,减少能耗。
[0017]3)本申请所提供的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通过在厌氧分解池下部设置隔层,发挥对厌氧池内污水的泥、水分离,避免底部沉渣对上部厌氧微生物载体的污染,有效保持厌氧微生物的活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进污槽;2、第一滤网;5、第二滤网;3、高台;4、沉渣池;6、第一挡板;7、第一格栅;8、第二格栅;9、第二挡板;10、第一溢流管;13、隔层板;14、排泥管;12、第二溢流管;11、厌氧分解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申请中未详述的且并不用于解决本申请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均按本领域公知常识进行设置,且多种公知常识设置方式均可实现。
[0024]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的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包括:厌氧分解池11、沉渣池4;沉渣池4设置于厌氧分解池11一侧,并通过第一溢流管10与沉渣池4相连通。污水首先通过沉渣池4另一侧上设置的进污槽1流入沉渣池4内。为减少大体积污染物进入沉渣池4,可在进污槽1内插设第一滤网2;第一滤网2的两侧插入对称开设于进污槽1两侧壁上的凹槽内,便于根据需要拆卸清理,同时使用开放时进污槽1,便于清理第一滤网2处的污染物,避免堵塞进水。
[0025]沉渣池4设置于高台3上,高台3高于厌氧分解池11池底,这使得从沉渣池4溢流出的污水,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厌氧分解池11中,减少泵开启时间长度,节约能源。
[0026]厌氧分解池11内被隔层板13将内部空腔分隔为污泥区和微生物浮球区,浮球区内容纳设置多个表面附着微生物的载体,所用载体可以为如CN201120259400.6实施例1中公开的载体结构相同。对进入该区的废水进行厌氧分解,减少有机物含量,部分污泥则沉降通过隔层板13后进入污泥区,污泥区侧壁上开设排泥管14,通过排泥管14可将污泥区中的污泥排出,减少污染。所用隔层板13表面开设多个通孔,以实现污泥区与厌氧微生物所处区域的液体流动,通孔尺寸可根据所处理污水中泥沙量、污泥颗粒进行调节。
[0027]沉渣池4内垂直沉渣池4内腔,间隔设置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上部封闭,污水从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下部与池体内壁间隔流出。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下部均设置单向导流斜板,污水沿该单向导流斜板流动,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下部与
池底的间距可根据处理污水中含泥量调节,并不限制其深度。
[0028]相邻的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之间的池底上间隔设置第一格栅7和第二格栅8,第一格栅7的高度高于第二格栅8,含泥污水在第一挡板6与池壁之间完成污泥沉降后,含泥废水经过第一格栅7的溢流后,进入第一格栅7、第二格栅8之间,污泥在第一格栅7与第一挡板6之间、第一格栅7与第二格栅8之间、第二格栅8与第二隔板之间完成沉降和溢流。污水流至第二挡板9下部时,含泥量较低,并向上溢流后从第一溢流管10流入厌氧分解池11中。相应的厌氧分解池11的另一侧设置第二溢流管12,通过溢流出液,延长废液在厌氧分解池11内分解时间,提高出水质量。
[0029]污泥淤积于沉渣池4内,通过设置第一、第二挡板9能避免池内上部水流速度过快导致泥沙无法沉降,同时通过格栅,实现溢流出水,保证正常的出水效率,维持设备正常运转。
[0030]同时为了减少进入第一挡板6与沉渣池4之间区域的废弃物量,可在此设置第二滤网5,对污水进行二次过滤。第二滤网5斜可以设置,能增大过滤面积,提高污水通过效率。
[0031]第二滤网5靠近沉渣池4上部设置,能便于清理网上杂物。
[00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渣池、厌氧分解池;沉渣池一侧设置进污槽,另一侧通过溢流管与厌氧分解池相连通;沉渣池设置于高台上,溢流管的出液端高于厌氧分解池顶面设置;沉渣池内容纳间隔设置多个挡板和多个格栅;任两相邻挡板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格栅;挡板上部与沉渣池上部内壁相连接,下部与沉渣池池底间隔留设水道;格栅板设置于沉渣池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向导流斜板;单向导流斜板的一端与挡板下部相连接,另一端斜向沉渣池底延伸设置;单向导流斜板斜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明华尚青亮钱琳田维福王先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丰德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