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695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该骨传导发声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件、振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阻尼流体。振子组件与第一弹性件相连;至少部分定子组件与振子组件相对间隔设置,并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振子组件相连;阻尼流体填充在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相对运动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通过填充阻尼流体来增加振动系统的粘滞阻尼或者增加支架中的电磁阻尼或者同时增加这两项阻尼以减小瞬时响应时间来减小瞬时响应失真,能够达到快起快停的瞬时响应要求,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改善音质。改善音质。改善音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骨导发声的
,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技术介绍

[0002]骨传导发声装置能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信号,并将机械振动信号通过人体组织及骨骼传入人体的听觉神经,使佩戴者听到声音。所有的振动系统都是有阻尼振动,因此必须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才能保证持续振动,一旦信号停止,振动会由于阻尼的存在而出现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表现为振动响应不能及时跟上电信号变化,存在明显的爬坡和拖尾效应;当振动来不及停止而跟后一个信号的振动叠加会导致瞬态响应失真,瞬态失真不利于耳机的高保真要求,影响低音的力度和下潜度,声音的透明度和舞台感,从而影响音质。
[0003]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发声原理是线圈通交流电后产生交变电磁力,线圈作为定子组件的一部分固定不动,振子组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驱动力,驱动振子组件做往复振动,然后将振动传递给骨骼,再传递到人体听觉神经,从而使人听到声音。
[0004]当前这种主流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振动系统阻尼主要来源于振子组件跟周围媒介空气的粘滞摩擦以及振动时弹簧变形产生的内摩擦损耗。无论是空气阻尼还是弹簧材料内部摩擦损耗阻尼提供的阻尼均难以提高系统的阻尼,因此当前的振动系统均难以达到快起快停的要求,导致低频区域瞬时失真较为严重。如图1所示,骨导发声产品特性F0=180Hz的设计, 起停时间超过30ms,爬坡和拖尾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能够减小瞬态失真,改善音质。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包括
[0007]第一弹性件;
[0008]振子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
[0009]定子组件,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相对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振子组件相连;以及
[0010]阻尼流体,填充在所述振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的相对运动空间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与所述阻尼流体之间的粘滞阻尼系数大于等于0.02,小于等于2。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流体为磁粉和油混合而成的磁流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流体的粘度在10 mPa.s
ꢀ‑
5000mPa.s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在0.1 mT
ꢀ‑
200mT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流体的质量在0.1mg

20mg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形的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相对固定的至少一个线圈,所述支架与所述线圈同轴线设置;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至少部分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磁体的磁场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支架的电导率大于等于1700000S/m,至少部分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磁体的磁场内,所述支架沿着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磁体外部。
[001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电导率大于等于58000000S/m。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外架体、设置在所述外架体内的内架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外架体和内架体之间的弹性臂;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外架体相连,所述振子组件与所述内架体相连。
[0020]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与所述振子组件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端。
[0021]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磁体、至少一个导磁碗和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之间的导磁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同极相对设置,所述导磁碗和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环形磁隙;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架体相连的环形的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相连的线圈,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环形磁隙内且环绕于所述导磁板的外周。
[0022]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磁体和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之间的导磁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同极相对设置;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绕于所述导磁板的外周的线圈和环绕于所述线圈外周的支架,所述支架延伸至超出所述振子组件的两端。
[0023]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导磁碗和设于所述导磁碗内的第一磁体;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绕于所述导磁碗外部的支架、与所述支架相连的导磁板以及均与所述导磁板相连的线圈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线圈内,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线圈相对间隔设置。
[0024]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导磁板和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磁板之间的所述磁体;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绕于所述导磁板的外周的线圈和环绕于所述线圈外部的支架,所述支架延伸至超出所述振子组件的两端。
[0025]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的第一振子单元和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连的第二振子单元,所述第一振子单元包括导磁碗和设于所述导磁碗内的第一磁体,所述第二振子单元包括导磁板以及均与所述导磁板相连的线圈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线圈内,所述导磁碗向着所述第二振子单元开口,所述第一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振子单元沿着振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的支架,且所述支架环绕于所述振子组件的外周。
[002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骨传导发声装置,设置有阻尼流体,该阻尼流体填充在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相对运动空间内,通过填充阻尼流体来增加振动系统的粘滞阻尼,以减小瞬时响应时间来减小瞬时响应失真,能够达到快起快停的瞬时响应要求,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改善音质。
附图说明
[0028]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
[0029]图1是现有技术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瞬间响应失真的效果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瞬间响应失真的效果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003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0036]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0037]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件;振子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定子组件,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相对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振子组件相连;以及阻尼流体,填充在所述振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的相对运动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与所述阻尼流体之间的粘滞阻尼系数大于等于0.02,小于等于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流体为磁粉和油混合而成的磁流体。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流体的粘度在10 mPa.s
ꢀ‑
5000mPa.s之间。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在0.1 mT
ꢀ‑
200mT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流体的质量在0.1mg

20mg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形的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相对固定的至少一个线圈,所述支架与所述线圈同轴线设置;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至少部分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磁体的磁场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支架的电导率大于等于1700000S/m,至少部分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磁体的磁场内,所述支架沿着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磁体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电导率大于等于58000000S/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外架体、设置在所述外架体内的内架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外架体和内架体之间的弹性臂;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外架体相连,所述振子组件与所述内架体相连。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振子组件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端。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发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娟刘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墨觉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