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692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属于生物技术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补给机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灯管,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滑块顶部的饲养箱移动,并通过隔板对繁育装置进行分区隔断,能够将需要生长周期即将达到成虫期的幼虫集中转移到下一个区域,在黑水虻繁育的过程中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降低了黑水虻在各个生长周期受外界受外界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受外界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受外界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在实验室或家用的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的黑水虻繁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为双翅目水虻科昆虫,生长发育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幼虫期又分为6个不同的龄期,第6龄幼虫被称为预蛹。黑水虻幼虫与苍蝇生活习性相似,却没有进入人类居室的习惯。繁殖期的成虫多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等,以及城市的垃圾桶、垃圾场,室外厕所,疏于管理的堆肥场所等附近。
[0003]黑水虻鲜虫适用于大规模禽类繁殖的补充饲料,如鸡、鸭等,能够明显提升禽类肉蛋品质。也适用于各种观赏鱼、和海水鱼、各种两栖类和爬行性宠物、宠物鼠等,可以补充营养,促进食欲,增加宠物体质。黑水虻还被广泛应用于禽畜粪便处理,普通的畜禽粪便堆肥处理需要2个月的时间,而黑水虻能够在2周内快速消化畜禽粪便,减少大约50%的粪便堆积,达到与堆肥同等的效果。黑水虻的取食可很好的改良畜禽粪便的理化性质,强效杀灭畜禽粪便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使畜禽粪便的臭味几乎消失。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可以有效的把餐厨垃圾转化为有机肥,使餐厨垃圾得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0004]冬春两季成虫产卵率低是制约黑水虻繁殖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解决该段时间成虫产卵率低是很多研究者,饲养者头痛的问题,为了克服冬春季节黑水虻产卵率低以及目前市场上没有成型的小型黑水虻繁殖箱问题,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冬春两季成虫产卵率低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补给机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灯管,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架,所述第一齿架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产卵板,所述顶盖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挡板;
[0007]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滑轨、滑板、挡块、饲养箱、滑块、螺纹杆和伺服电机,所述滑轨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一侧,所述滑轨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饲养箱,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活动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侧键连接有伺服电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梯形齿条、滑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轴、橡胶轮、隔板和卡块,所述梯形齿条固定安装在滑板的一侧,所述梯形齿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梯形齿条的顶部啮合传动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啮合传动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橡胶轮,所述梯形齿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灯管的底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补给机构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补给机构设置在灯管的一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补给机构包括基座、第二齿架、支撑座、容器、引导环、高密度海绵、浮漂、弹簧、伸缩杆和顶板,所述基座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架,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容器,所述容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环,所述引导环的底部活动连接有高密度海绵,所述高密度海绵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浮漂,所述浮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活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一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设置在伸缩杆的一侧,所述伸缩杆活动连接在高密度海绵的内部。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滑块顶部的饲养箱移动,并通过隔板对繁育装置进行分区隔断,能够将需要生长周期即将达到成虫期的幼虫集中转移到下一个区域,在黑水虻繁育的过程中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降低了黑水虻在各个生长周期受外界受外界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0016]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橡胶轮,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同时带动梯形齿条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橡胶轮将饲养箱内部的幼虫进行翻动,防止幼虫和饲料长时间堆积底部产生热量,影响底部的幼虫生长发育。
[0017]3、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增设基座作为黑水虻成虫休息的平台,成虫可以在平台上的绿植表面进行休息,同时通过吸食高密度海绵内部的糖水补充体力,糖水在高密度海绵内部的液面高度,在浮漂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一定水平高度,通过高密度海绵代替传统方式中直接通过碗和桶喂养成虫糖水,避免了部分成虫掉入糖水中死亡影响糖水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0019]图1为繁育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繁育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翻转机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翻转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成虫繁育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糖水补给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支架;2、翻转机构;201、滑轨;202、滑板;203、挡块;204、饲养箱;205、滑块;206、螺纹杆;207、伺服电机;208、梯形齿条;209、滑条;210、第一齿轮;211、第二齿轮;212、转轴;213、橡胶轮;214、隔板;215、卡块;3、补给机构;301、基座;302、第二齿架;303、支撑座;304、容器;305、引导环;306、高密度海绵;307、浮漂;308、弹簧;309、伸缩杆;310、顶板;4、支撑板;5、侧板;6、顶盖;7、灯管;8、第一齿架;9、产卵板;10、挡板。
[0027]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专利技术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5),所述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机构(2),所述支撑板(4)的一侧设置有补给机构(3),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铰接有顶盖(6),所述顶盖(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灯管(7),所述支撑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架(8),所述第一齿架(8)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产卵板(9),所述顶盖(6)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挡板(10);翻转机构(2),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滑轨(201)、滑板(202)、挡块(203)、饲养箱(204)、滑块(205)、螺纹杆(206)和伺服电机(207),所述滑轨(201)固定安装在支架(1)的一侧,所述滑轨(20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滑板(202),所述滑板(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块(203),所述挡块(203)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饲养箱(204),所述滑板(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205),所述滑块(205)的一侧活动套接有螺纹杆(206),所述螺纹杆(206)的一侧键连接有伺服电机(2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黑水虻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2)还包括梯形齿条(208)、滑条(209)、第一齿轮(210)、第二齿轮(211)、转轴(212)、橡胶轮(213)、隔板(214)和卡块(215),所述梯形齿条(208)固定安装在滑板(202)的一侧,所述梯形齿条(20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条(209),所述梯形齿条(208)的顶部啮合传动有第一齿轮(210),所述第一齿轮(210)的顶部啮合传动有第二齿轮(211),所述第二齿轮(211)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转轴(212),所述转轴(2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橡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卫强张欣余江明刘贵龙熊丰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