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47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S1、设计显示层的微透镜阵列或小孔阵列的排布方式;S2、设计图文单元的排布方式,使其排布方式与显示层微透镜的排布方式相对应;S3、将变换后的上浮半球图文信息与下沉半球的图文信息通过微纳加工的方法刻蚀到同一载体上,上浮半球图文信息与下沉半球的图文信息之间通过主点相匹配,制作成信息层母版;S4、采用电铸、涂布、压印的方式将信息层母版的微图文转印到显示层膜的底面上;S5、向凹槽填充油墨进行改色,得到彩色的三维立体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固定周期排列的微图文按特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弱变换,从而改变其整体的莫尔成像效果,使其呈现空间立体球的视觉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微透镜阵列的三维成像防伪技术之所以成为最具潜力及前景的防伪技术之一,是因为三维成像防伪技术具有全视差、连续视点、无需额外的辅助设备及特殊的光照、视觉效果独特、易识别等优势,在光学防伪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微透镜立体防伪膜主要是利用微透镜阵列对微缩图文阵列放大以产生水平和垂直视差的动感放大效果。该技术在薄膜的两面分别制作微透镜阵列和与之匹配的微图文阵列,通过微透镜阵列对微图文阵列的莫尔放大作用成像,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空间的立体图像效果,包括上浮、下沉、平移运动、正交运动等。其中主要应用了莫尔放大原理。
[0004]传统的莫尔纹是两组有特定周期的光栅以一定的角度相互叠加在一起发生干涉现象后形成特殊视觉的效果,而应用莫尔放大原理制作的微透镜立体防伪膜主要是使具有一定周期差的微透镜阵列与微图文阵列相互叠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视觉的图文层。例如公开号为:CN114851745A中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防伪元件、产品及制备方法,该光学防伪元件通过在基材的一侧表面设置采用相加叠加形成的微浮雕立体结构层,并在微浮雕立体结构阵列层的表面设置反射介质层,能够提供独特的3D视觉效果,同时生产成本低,且其制备方法能够使生产难度降低,工艺流程简化,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该光学防伪元件的折射率范围为折射率为1.3~1.7,莫尔放大器的成像质量高;而且,由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微图文层阵列可设为多个不同周期的图文叠加,所以在莫尔放大图像中可显示景深不同的莫尔图像,产生上浮、下沉、上浮+下沉、上浮交错下沉、下沉过渡至上浮的三维立体的莫尔图像,视觉效果更突出,防伪性能更佳。但是上述应用莫尔放大原理制作的微透镜立体防伪膜,其空间视觉效果是基于单一不变的横、纵周期的微图文形成的,只能形成单层或双层放大图像,并且随着当代微纳加工水平的提高,单一周期排列的微图文阵列加工已不再是技术难点,防伪性能自然就打了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固定周期排列的微图文按特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弱变换,从而改变其整体的莫尔成像效果,使其呈现空间立体球的视觉效果,同时兼备较强的防伪功能性及较高的艺术欣赏性。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防伪元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设计显示层的微透镜阵列或小孔阵列的排布方式;
[0008]S2、设计图文单元的排布方式,使其排布方式与显示层微透镜的排布方式相对应,并分别设定上浮及下沉初始图文阵列的主点,首先设计上浮半球的微图文阵列,使上浮半球的微图文阵列的横向周期t11大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横向周期T1,即t11>T1;使上浮半
球的微图文阵列的纵向周期t12大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纵向周期T2,即t12>T2;然后设计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使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的横向周期t21小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横向周期T1,即t21<T1;使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的纵向周期t22小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纵向周期T2,即t22<T2;然后分别对上浮半球及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进行坐标弱变换,使上浮半球微图文像素以主点为中心沿径向非线性扩张,使下沉半球微图文像素以主点为中心沿径向非线性收缩;
[0009]S3、将变换后的上浮半球图文信息与下沉半球的图文信息通过微纳加工的方法刻蚀到同一载体上,上浮半球图文信息与下沉半球的图文信息之间通过主点相匹配,制作成信息层母版;
[0010]S4、采用电铸、涂布、压印的方式将信息层母版的微图文转印到显示层膜的底面上;
[0011]S5、向凹槽填充油墨进行改色,得到彩色的三维立体球。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显示层的微透镜阵列或小孔阵列的排布方式设计为四边形排列或蜂窝状排列。
[0013]优选的,所述显示层设计为微透镜阵列,微透镜阵列以蜂窝状排列,其中蜂窝状排列的横向周期为纵向周期为T2=D,其中D为微透镜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10μm

500μm。
[0014]优选的,所述显示层为透明的PET或BOPP膜,膜厚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微透镜的直径。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对上浮半球及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进行坐标弱变换的变换矩阵如下:
[0016]上浮半球:
[0017][0018]下沉半球
[0019][0020]其中,(u,v)是变化前图像像素坐标,是弱变化后的图像像素坐标,(u0,v0)为主点,(x,y)表示弱变化前的世界物理坐标,(k1,k2)分别影响上下球面曲率大小,0<k1<0.1,0<k2<0.1。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转印到显示层膜上的图文结构为凹槽形结构,图文凹槽深度为0.8μm

3μm,线槽宽度为1μm

20μm,将信息层压印到显示层的过程中,使显示层坐标原点与图文阵列主点对准。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防伪元件,通过上述方法制得,所述光学防伪元件包括信息层和显示层,所述信息层为纵、横周期排列的微图文阵列按照设定数学模形进行坐标弱变换的信息集成层,所述显示层置于信息层之上,显示层为微透镜阵列膜或小孔阵列膜,微透镜阵列或小孔阵列的排列方式与微图文相匹配。
[0023]优选的,所述微图文阵列的初始排布方式为四边形排列或蜂窝状排列。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方法通过对信息层图文单元应用特定的数学模形,通过对固定周期排列的微图文按特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弱变换,可以改变整体的莫尔成像效果,使其呈现空间立体球的视觉效果,具有裸眼3D的效果,同时兼备较强的防伪功能性及较高的艺术欣赏性,而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002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防伪元件具有裸眼3D的效果,其空间视觉效果是基于变化的横、纵周期的微图文形成的,可以形成结构复杂的立体微图形,防伪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8]图2是显示层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信息微图文初始排列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对初始信息微图文进行坐标弱变换后生成的上浮半球微图文信息示意图;
[0031]图5是对初始信息微图文进行坐标弱变换后生成的下沉半球微图文信息示意图;
[0032]图6是将变换后的上浮半球及下沉半球的图文信息匹配后加工生成母版信息示意图;
[0033]图7是专利技术显示三维立体球效果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防伪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设计显示层的微透镜阵列或小孔阵列的排布方式;S2、设计图文单元的排布方式,使其排布方式与显示层微透镜的排布方式相对应,并分别设定上浮及下沉初始图文阵列的主点,首先设计上浮半球的微图文阵列,使上浮半球的微图文阵列的横向周期t11大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横向周期T1,即t11>T1;使上浮半球的微图文阵列的纵向周期t12大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纵向周期T2,即t12>T2;然后设计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使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的横向周期t21小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横向周期T1,即t21<T1;使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的纵向周期t22小于显示层微透镜阵列的纵向周期T2,即t22<T2;然后分别对上浮半球及下沉半球的微图文阵列进行坐标弱变换,使上浮半球微图文像素以主点为中心沿径向非线性扩张,使下沉半球微图文像素以主点为中心沿径向非线性收缩;S3、将变换后的上浮半球图文信息与下沉半球的图文信息通过微纳加工的方法刻蚀到同一载体上,上浮半球图文信息与下沉半球的图文信息之间通过主点相匹配,制作成信息层母版;S4、采用电铸、涂布、压印的方式将信息层母版的微图文转印到显示层膜的底面上;S5、向凹槽填充油墨进行改色,得到彩色的三维立体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显示层的微透镜阵列或小孔阵列的排布方式设计为四边形排列或蜂窝状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设计为微透镜阵列,微透镜阵列以蜂窝状排列,其中蜂窝状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华恒黄燕燕施琳叶永健周海滨陈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大极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