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21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包括第一旋转电机、转盘、压力装置和气压枪,压力装置和气压枪分别设置在转盘下表面两端,压力装置包括压力机和通过压力机具有的压力杆连接的压头,滑槽内设置有能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导轨上设有能在导轨上滑动的第二载物台,第二载物台与滑槽竖直方向上相切,第二载物台位于压力装置或者气压枪正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力装置对小鼠施加不同压力,构建颅脑挤压伤模型;通过气压枪射出钢珠,从而模拟不同速度及角度下的颅脑损伤模型;小鼠头部悬空在第二载物台上继续下移动从而对应滑槽方向模拟不同速度下的减速性损伤模型;通过模拟多种损伤模型,使实验过程更加接近全过程的动物模型构建。使实验过程更加接近全过程的动物模型构建。使实验过程更加接近全过程的动物模型构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颅脑损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虽然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依然高居身体各部位损伤之首。
[0003]对于颅脑创伤的研究多来源于临床数据,其能真实的反应人类颅脑创伤后的各类生理病理反应的变化,但存在数据来源较少且重复性较差等缺点。在此背景下,各种动物损伤模型应用而生;目前文献中报道的颅脑创伤模型的构建方式有自由落体撞击法、头部加速法、液压冲击法等,但构建颅脑创伤的装置功能单一,且尚无统一的评判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能多功能的模拟颅脑创伤。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包括第一旋转电机、转盘、压力装置和气压枪,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所述压力装置和气压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下表面两端,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压力机和通过所述压力机具有的压力杆连接的压头,第一载物台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能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能在所述导轨上滑动的第二载物台,所述第二载物台与所述滑槽竖直方向上相切,所述第二载物台位于所述压力装置或者所述气压枪正下方。
[0006]进一步,所述转盘上还设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第二输出轴咬合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轴杆,所述轴杆连接钻头,所述钻头下端为尖端,所述钻头上端穿过横板并于其旋接,所述钻头上端连接所述轴杆,所述轴杆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到所述钻头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横板的厚度,所述转盘下端连接套筒,所述套筒下端旋接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连接所述横板,所述钻头能随所述转盘移动到所述第二载物台上方。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第三旋转电机,所述第三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咬合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载物台旋接。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载物台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圆柱和第三齿轮,所述圆柱和第三齿轮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载物台的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下移到最下端能与所述第二螺杆上设有的第四齿轮咬合。
[0009]进一步,所述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还包括保护框,所述保护框具有内腔,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内腔上壁,所述内腔内壁设有一圈限位板,所述转盘搭设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保护框具有窗口连通所述内腔,所述第一载物台设置在所述内腔下部。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下方设置转盘,通过转盘的转动来切换所述压力装置和所述气压枪来分别对应固定在第二载物台上的小鼠;通过所述压力装置对小鼠施加不同压力,构建颅脑挤压伤模型;通过所述气压枪射出钢珠,从而模拟不同速度及角度下的颅脑损伤模型;通过移动固定有小鼠的所述第二载物台来撞击第一载物台从而使所述第二载物台停止运动,小鼠头部悬空在所述第二载物台上继续下移动从而对应滑槽方向模拟不同速度下的减速性损伤模型;通过模拟多种损伤模型,使实验过程更加接近全过程的动物模型构建。
[001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包括第一旋转电机1、转盘2、压力装置3和气压枪,所述压力装置3和气压枪均为现有技术,所述压力装置3为液压缸,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的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2,所述压力装置3和气压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2下表面两端,所述压力装置3包括压力机3和通过所述压力机3具有的压力杆4连接的压头5,所述压力机3为液压缸,所述压力杆4为伸缩杆,,第一载物台11上设置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设置有能在所述滑槽12内滑动的滑块13,所述第一载物台11上设有导轨18,所述导轨18上设有能在所述导轨18上滑动的第二载物台10,所述第二载物台10与所述滑槽12竖直方向上相切,所述第二载物台10位于所述压力装置3或者所述气压枪正下方;通过启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从而带动其下方连接的所述转盘2转动从而切换所述压力装置3和气压枪的位置从而使其分别对应其下方的所述第二载物台10上的小鼠,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为伺服电机使其速度便于控制;固定在所述第二载物台10上的小鼠头部伸出所述第二载物台10上表面使其悬空从而配合在所述导轨18上滑动的所述第二载物台10撞击其下方的所述第一载物台11从而限制其头部下方随所述第二载物台10停止运动而头部则继续下移并对应其下方的所述滑槽10,避免其撞击在所述第一载物台11上从而模拟减速性损伤;分别通过液压缸带动所述压头5压小鼠头部从而模拟颅脑挤压伤模型;初了模拟减速性损伤外,其他模型都需要滑动所述滑块13使其滑动到所述滑槽12最左侧从而使其与所述第二载物台10上表面齐平从而垫其小鼠头部使其躯干与头部在同一平面上方面模拟颅脑挤压伤模型以及模拟不同速度及角度下的颅脑损伤模。
[0015]为了使模型根据多功能,还可以对小鼠颅脑进行钻孔从而进行颅内压监测从而方便科研项目,所述转盘2上还设有第二旋转电机6,所述第二旋转电机6的第二输出轴7咬合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连接轴杆30,所述轴杆30连接钻头9,所述钻头9下端为尖端,所述钻头9上端穿过横板26并于其旋接,所述钻头9上端连接所述轴杆30,所述轴杆30上设有限位环27,所述限位环27到所述钻头9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横板26的厚度,所述转盘2
下端连接套筒24,所述套筒24下端旋接第一螺杆23,所述第一螺杆23连接所述横板26,所述钻头9能随所述转盘2移动到所述第二载物台10上方;通过将所述钻头9、压力装置3和气压枪分别布局在所述转盘2上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来旋转对应小鼠来完成不同的实验情况;通过所述第二旋转电机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8转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所述钻头9转动,所述钻头9的尖端对应小鼠头部进行钻孔,为了使所述钻头9在其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钻头9上部设有的螺旋凸起28与所述横板26上设有的螺旋通孔旋接从而移动,通过控制所述第二旋转电机6正反转从而使所述钻头9上下移动;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杆23在所述套筒24内的进深从而条件所述钻头9距离小鼠头部的位置;所述第一螺杆23与所述横板26上表面中部活动连接使其不随所述第一螺杆23转动且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6,轴承内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23;所述螺旋凸起28的纹路设置使所述钻头9下降1mm时所述钻头9旋转10~50圈;所述横板26上设有导向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电机(1)、转盘(2)、压力装置(3)和气压枪,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的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2),所述压力装置(3)和气压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2)下表面两端,所述压力装置(3)包括压力机(3)和通过所述压力机(3)具有的压力杆(4)连接的压头(4),第一载物台(11)上设置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设置有能在所述滑槽(12)内滑动的滑块(13),所述第一载物台(11)上设有导轨(18),所述导轨(18)上设有能在所述导轨(18)上滑动的第二载物台(10),所述第二载物台(10)与所述滑槽(12)竖直方向上相切,所述第二载物台(10)位于所述压力装置(3)或者所述气压枪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上还设有第二旋转电机(6),所述第二旋转电机(6)的第二输出轴(7)咬合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连接轴杆(30),所述轴杆(30)连接钻头(9),所述钻头(9)下端为尖端,所述钻头(9)上端穿过横板(26)并于其旋接,所述钻头(9)上端连接所述轴杆(30),所述轴杆(30)上设有限位环(27),所述限位环(27)到所述钻头(9)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横板(26)的厚度,所述转盘(2)下端连接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勇吕胜青杨林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