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无人机长-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20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航路规划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获取需遂行的飞行任务后,高速无人机航路规划分系统在任务区域内寻优规划飞行航路,使其满足相关性能约束,例如转弯半径、爬升率等。高速无人机航路规划需要处理非结构化、大范围、复杂的规划环境,并且为了满足协同要求,需要同时规划多无人机航路并满足在一定协同关系,能保证无人作战飞机按照指定的进入角/退出角到达/离开各自的任务航段。这对许多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如A*算法,动态规划算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分冗长的运行时间往往使其丧失实际可行性。
[0003]在高速无人机实际飞行应用中,往往采用较为繁琐的人为绘制航路的方式,结合大量飞行经验以及对高速无人机性能的深入了解,形成可飞行航路。此规划过程完全依靠人员经验及多轮仿真迭代,对飞行任务产生巨大的人力资源压力及时间成本压力。
[0004]目前,国内有很多单位开展了无人机航路规划的研究。专利《一种动态环境下无人机编队飞行的协同航迹智能规划方法》(专利号:CN201410577358.0)公开了一种动态环境下的无人机编队飞行协同航迹智能规划方法,包括基于Voronoi图和蚁群算法离线预飞协同航迹规划、基于RRT的航迹在线重规划以及编队队形重建,但蚁群算法在面临复杂环境下的大任务空间时,收敛速度较慢,预规划航路迭代将耗费大量时间。专利《一种基于空间网格的无人机群安全作业航线自动生成方法》(专利号:CN202211704666.6)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网格的无人机群安全作业航线自动生成方法,通过空间网格建模以及人工势场方法构建可行航路,并通过改航活动计算避免局部最优,但专利在构建势场时并未考虑无人机自身性能约束,所生成航路在实际高动态场景下的无法可达。专利《面向无人机编队保持的航路规划方法》(专利号:CN202210194008.0)公开了一种面向无人机编队保持的航路规划方法,通过对编队转弯过程建立编队模型,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从而得出满足僚机动力学约束的航路,专利只考虑僚机航路的编队转弯约束求解问题,长机航路同样需要满足编队转弯的要求,以实现整体编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根据飞行任务确定高速无人机长机预规划航路以及长

僚机协同关系;
[0008]步骤2、根据无人机转弯半径约束,对长机预规划航路进行非必经点约束空间几何折线规划,生成长机折线航路;
[0009]步骤3、根据无人机爬升率约束,对长机折线航路进行约束空间自适应高度升沉规划,生成长机规划航路;对于非必经点,以升沉约束高度作为航点高度;对于必经点,通过生成自适应高度升沉三维回形梯度航段,实现航点高度可达;
[0010]步骤4、根据长

僚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协同飞行航段的要求,对长机规划航路进行分段自适应协同匹配规划,生成长

僚机协同飞行航路。
[0011]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为:
[0012]根据飞行任务,设定预规划航路,
[0013]{P
Pre(i)
(x
Pre(i)
,y
Pre(i)
,z
Pre(i)
,v
Pre(i)

Pre(i)

Pre(i)
)|i∈(1,n)}
[0014]其中(x
Pre(i)
,y
Pre(i)
,z
Pre(i)
)为航点P
Pre(i)
的三维空间坐标位置;v
Pre(i)
为航点P
Pre(i)
的速度;λ
Pre(i)
为必经点标识;β
Pre(i)
为长

僚机协同航路标识;通过预规划航路,划定飞行区域、任务航段与协同航段。
[0015]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为:
[0016]针对预规划航路中非必经要求的航点P
Pre(i)

Pre(i)
=0},若不满足无人机转弯半径约束,即无人机在航点P
Pre(i)
转弯时,P
Pre(i)
所处前后航段夹角δ(P
Pre(i)
)无法满足所需转弯角的要求,
[0017][0018]公式(1)中,φ
max
为高速无人机最大滚转角;g为重力加速度;R(P
Pre(i)
)为过航点P
Pre(i)
的转弯半径;L
tmax
为高速无人机提前转弯的最大距离。以P
Pre(i)
为中心分别沿航段P
Pre(i

1)
~P
Pre(i)
以及P
Pre(i)
~P
Pre(i+1)
向前、向后以R(P
Pre(i)
)为半径取折线点,
[0019]P
Turn(i)
(x
Turn(i)
,y
Turn(i)
,z
Turn(i)
,v
Turn(i)

Turn(i)

Turn(i)
)
[0020]那么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到
[0021][0022][0023][0024][0025]上式(2)~(5)中,ψ(P
Pre(i

1)
,P
Pre(i)
)与ψ(P
Pre(i)
,P
Pre(i+1)
)分别表示航点的前向航段航向与后向航段航向;D(
·
)为两航点连线在二维平面的映射距离。依上式可得折线点信息,预规划航路航点经过步骤2依次规划,可得折线规划航路
[0026]{P
Turn(i)
(x
Turn(i)
,y
Turn(i)
,z
Turn(i)
,v
Turn(i)

Turn(i)

Turn(i)
)|i∈(1,m)}。
[0027]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为:
[0028]设计约束空间自适应高度升沉规划,生成长机规划航路:
[0029]{P
C(i)
(x
C(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飞行任务确定高速无人机长机预规划航路以及长

僚机协同关系;步骤2、根据无人机转弯半径约束,对长机预规划航路进行非必经点约束空间几何折线规划,生成长机折线航路;步骤3、根据无人机爬升率约束,对长机折线航路进行约束空间自适应高度升沉规划,生成长机规划航路;对于非必经点,以升沉约束高度作为航点高度;对于必经点,通过生成自适应高度升沉三维回形梯度航段,实现航点高度可达;步骤4、根据长

僚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协同飞行航段的要求,对长机规划航路进行分段自适应协同匹配规划,生成长

僚机协同飞行航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根据飞行任务,设定预规划航路,{P
Pre(i)
(x
Pre(i)
,y
Pre(i)
,z
Pre(i)
,v
Pre(i)

Pre(i)

Pre(i)
)|i∈(1,n)}其中(x
Pre(i)
,y
Pre(i)
,z
Pre(i)
)为航点P
Pre(i)
的三维空间坐标位置;v
Pre(i)
为航点P
Pre(i)
的速度;λ
Pre(i)
为必经点标识;β
Pre(i)
为长

僚机协同航路标识;通过预规划航路,划定飞行区域、任务航段与协同航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针对预规划航路中非必经要求的航点P
Pre(i)

Pre(i)
=0},若不满足无人机转弯半径约束,即无人机在航点P
Pre(i)
转弯时,P
Pre(i)
所处前后航段夹角δ(P
Pre(i)
)无法满足所需转弯角的要求,式(1)中,φ
max
为高速无人机最大滚转角;g为重力加速度;R(P
Pre(i)
)为过航点P
Pre(i)
的转弯半径;L
tmax
为高速无人机提前转弯的最大距离;以P
Pre(i)
为中心分别沿航段P
Pre(i

1)
~P
Pre(i)
以及P
Pre(i)
~P
Pre(i+1)
向前、向后以R(P
Pre(i)
)为半径取折线点P
Turn(i)
(x
Turn(i)
,y
Turn(i)
,z
Turn(i)
,v
Turn(i)

Turn(i)

Turn(i)
),预规划航路航点经过步骤2依次规划,可得折线规划航路{P
Turn(i)
(x
Turn(i)
,y
Turn(i)
,z
Turn(i)
,v
Turn(i)

Turn(i)

Turn(i)
)|i∈(1,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无人机长

僚协同飞行航路自主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设计约束空间自适应高度升沉规划,生成长机规划航路:{P
C(i)
(x
C(i)
,y
C(i)
,z
C(i)
,v
C(i)

C(i)

C(i)
)|i∈(1,k)}对非必经要求的航点P
Turn(i)

Turn(i)
=0},以升沉约束高度作为航点设定高度,
z
C(i)
=z
Turn(i

1)
+ΔH(P
Turn(i

1)
,P
Turn(i)
)
ꢀꢀꢀꢀꢀꢀꢀꢀꢀ
(2)式(2)中,C为无人机航段高度的爬升率约束;ΔH为航段的升沉约束高差;若升沉约束高差ΔH低于航段现有高差,则以ΔH为设定高差,对航点设定高度进行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岩程前詹棋远孙长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