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14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及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传统的反应釜通常只能对聚氨酯原液进行水平方向的搅拌混合作业,混合方式较为单一,仅凭单一的搅拌方式无法实现较为均匀和充分的混合反应,且在混合过程中,缺乏对反应釜内的聚氨酯原液的同步降温的效果,也会对混合反应完成后的聚氨酯处理剂质量产生影响;本装置通过抽吸混合组件、拍打混合组件、沉淀混合组件、换向组件和联动降温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采用多种方式,且通过多个方向对聚氨酯原液进行充分且均匀的混合反应,且在混合的过程中同步对聚氨酯原液进行降温,以保证聚氨酯处理剂成品质量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1937年由奥托
·
拜耳等制出此物。聚氨酯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二大类。他们可制成聚氨酯塑料(以泡沫塑料为主)、聚氨酯纤维(中国称为氨纶)、聚氨酯橡胶及弹性体。
[0003]在通过反应釜对聚氨酯原液进行混合反应的过程中,传统的反应釜通常只能对聚氨酯原液进行水平方向的搅拌混合作业,混合方式较为单一,而聚氨酯原液本身具有一定的粘稠度,仅凭单一的搅拌方式无法实现较为均匀和充分的混合反应,且在混合过程中,缺乏对反应釜内的聚氨酯原液的同步降温的效果,也会对混合反应完成后的聚氨酯处理剂质量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反应釜的一侧连通设置有进料阀,所述反应釜一侧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阀,所述反应釜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反应釜内部设有多维抽吸均匀混合装置,所述多维抽吸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抽吸混合组件、拍打混合组件、沉淀混合组件、换向组件和联动降温组件,所述抽吸混合组件设置在反应釜内部,所述拍打混合组件设置在抽吸混合组件的侧端,所述沉淀混合组件设置在抽吸混合组件的下端且位于反应釜内部的底端,所述换向组件设置在抽吸混合组件的上端,所述联动降温组件设置在换向组件的侧端且与进气口相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抽吸混合组件包括驱动电缸、换向齿轮、转动限位架、抽吸箱、抽吸块、抽吸杆、第一转动架、第二转动架、固定架、转动滑块和配合块,所述转动限位架水平设置在反应釜内部的上端,所述换向齿轮设置在转动限位架的底部,且换向齿轮顶部的一侧与转动限位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齿轮可沿转动限位架底部以换向齿轮圆心为轴圆周运动,所述抽吸箱设置在反应釜内部且抽吸箱顶部与换向齿轮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抽吸箱的底部呈敞开设置,所述抽吸箱呈弧形设置且抽吸箱的一侧设有贯通滑槽,所述抽吸箱内部的顶端设有抽吸块且抽吸块与抽吸箱内部弧形滑动连接,所述抽吸杆的一端与抽吸块的侧端连接且穿过贯通滑槽,所述抽吸杆远离抽吸块的一端与抽吸箱顶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架的一端与抽吸杆的侧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抽吸箱远离第一转动架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架设置在抽吸箱的外侧,所述第二转动架的中部与固定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架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缸竖直设置在抽吸箱的顶部,所述驱动电缸的输出端穿过抽吸箱的顶部位于抽吸箱内部,
且驱动电缸的输出端穿过换向齿轮的圆心处且不与其接触,所述转动滑块设置在驱动电缸的输出端上且转动滑块的顶部与驱动电缸输出端水平方向转动配合,所述配合块的底端与第二转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配合块与转动滑块的下端水平滑动配合。
[0006]优选的,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密封板依次上下且呈弧形堆叠在贯通滑槽内,位于最上方的密封板的顶部与抽吸杆的底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密封板的底部与贯通滑槽内的底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密封板之间为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拍打混合组件包括第一混合叶片和第二混合叶片,所述第一混合叶片和第二混合叶片均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混合叶片分别设置在第二转动架的两侧且与第二转动架的侧端转动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混合叶片间隔且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架远离抽吸箱的一端。
[0008]优选的,所述沉淀混合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连接轴、旋转轴和第三混合叶片,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转动架的两侧与其固定连接,且连接轴的两端穿过固定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抽吸箱靠近固定架的一侧侧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对称且竖直设置在连接轴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对称且水平设置在安装架的上下两端,且均与安装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旋转轴竖直穿过安装架的底部与位于下方的第二锥齿轮连接,且旋转轴与安装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混合叶片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三混合叶片水平且间隔设置在旋转轴上。
[0009]优选的,所述换向组件包括连接套、第一梯形块、第二梯形块、拨动块和弹簧,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安装在驱动电缸输出端的中部,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梯形块,所述第二梯形块设置在反应釜内的一侧侧端且与其横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相邻的一侧设有相契合的斜边且二者通过斜边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梯形块的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弹簧,所述拨动块设置在第二梯形块底部的滑槽内且拨动块的侧端与弹簧连接,所述拨动块与第二梯形块的底部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第二梯形块的滑动方向呈十字设置,所述转向齿轮的外侧呈圆形均匀布设有若干齿槽,所述拨动块位于转向齿轮侧端其中一个齿槽内,所述拨动块的一侧与齿槽的侧端相抵止,所述拨动块另一侧与齿槽的侧端设有相契合的斜边。
[0010]优选的,所述联动降温组件包括运动活塞、输气筒和单向阀,所述运动活塞的一端与第二梯形块远离第一梯形块的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筒水平设置在反应釜内部,所述输气筒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设置,所述运动活塞的另一端穿过输气筒的另一端与其内部滑动配合,所述单向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单向阀分别设置在输气筒位于反应釜外部的端部上和输气筒位于反应釜内部的侧端。
[0011]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S1:通过反应釜侧端的进料阀对反应釜内部注入聚氨酯原液,注入完毕后,控制电动推杆工作,其输出端伸长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转动架以与固定架的连接点为轴朝一端摆动,配合块随之在转动滑块上滑动,接着在第一转动架的转动配合下,带动抽吸块从抽吸箱内部的底端往上方滑动,抽吸杆随之往上方翻转,抽吸块滑动过程中产生吸力将反应釜内的原液抽入反应釜内,且若干密封板逐之向上展开,对反应釜侧端的贯通滑槽进行密封,急着控制电动推杆收缩,带动第二转动架往另一侧方向摆动,使得抽吸块从而抽吸箱内部的
顶端往下方滑动,进而将反应釜内部的原液重新排至反应釜内部,且在此过程中,针对聚氨酯原液的抽吸过程中,聚氨酯之间在反应釜内部受到抽吸力和排出力,相互之间产生挤压,进而实现对聚氨酯原液的混合效果。
[0013]S2:当第二转动架往两个方向进行往复摆动的同时,带动其位于两侧和端部的若干第一混合叶片和第二混合叶片往复对聚氨酯原液进行拍打,且拍打的同时第一混合叶片和第二混合叶片转动,进一步提升对聚氨酯原液的混合效果;第二转动架进行往复摆动的同时,带动连接轴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往复转动,在两个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传动下,进而带动设置在旋转轴上的若干第三混合叶片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往复转动,进而对位于反应釜底部的聚氨酯原液进行混合反应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反应釜(1)的一侧连通设置有进料阀(2),所述反应釜(1)一侧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阀(3),所述反应釜(1)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气口(4),所述反应釜(1)内部设有多维抽吸均匀混合装置(5),所述多维抽吸均匀混合装置(5)包括抽吸混合组件(51)、拍打混合组件(53)、沉淀混合组件(54)、换向组件(55)和联动降温组件(56),所述抽吸混合组件(51)设置在反应釜(1)内部,所述拍打混合组件(53)设置在抽吸混合组件(51)的侧端,所述沉淀混合组件(54)设置在抽吸混合组件(51)的下端且位于反应釜(1)内部的底端,所述换向组件(55)设置在抽吸混合组件(51)的上端,所述联动降温组件(56)设置在换向组件(55)的侧端且与进气口(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混合组件(51)包括驱动电缸(511)、换向齿轮(512)、转动限位架(513)、抽吸箱(514)、抽吸块(515)、抽吸杆(516)、第一转动架(517)、第二转动架(518)、固定架(519)、转动滑块(520)和配合块(521),所述转动限位架(513)水平设置在反应釜(1)内部的上端,所述换向齿轮(512)设置在转动限位架(513)的底部,且换向齿轮(512)顶部的一侧与转动限位架(513)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齿轮(512)可沿转动限位架(513)底部以换向齿轮(512)圆心为轴圆周运动,所述抽吸箱(514)设置在反应釜(1)内部且抽吸箱(514)顶部与换向齿轮(51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抽吸箱(514)的底部呈敞开设置,所述抽吸箱(514)呈弧形设置且抽吸箱(514)的一侧设有贯通滑槽,所述抽吸箱(514)内部的顶端设有抽吸块(515)且抽吸块(515)与抽吸箱(514)内部弧形滑动连接,所述抽吸杆(516)的一端与抽吸块(515)的侧端连接且穿过贯通滑槽,所述抽吸杆(516)远离抽吸块(515)的一端与抽吸箱(514)顶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架(517)的一端与抽吸杆(516)的侧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519)设置在抽吸箱(514)远离第一转动架(517)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架(518)设置在抽吸箱(514)的外侧,所述第二转动架(518)的中部与固定架(519)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架(518)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架(51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缸(511)竖直设置在抽吸箱(514)的顶部,所述驱动电缸(511)的输出端穿过抽吸箱(514)的顶部位于抽吸箱(514)内部,且驱动电缸(511)的输出端穿过换向齿轮(512)的圆心处且不与其接触,所述转动滑块(520)设置在驱动电缸(511)的输出端上且转动滑块(520)的顶部与驱动电缸(511)输出端水平方向转动配合,所述配合块(521)的底端与第二转动架(5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配合块(521)与转动滑块(520)的下端水平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板(522),所述密封板(522)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密封板(522)依次上下且呈弧形堆叠在贯通滑槽内,位于最上方的密封板(522)的顶部与抽吸杆(516)的底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密封板(522)的底部与贯通滑槽内的底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密封板(522)之间为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打混合组件(53)包括第一混合叶片(531)和第二混合叶片(532),所述第一混合叶片(531)和第二混合叶片(532)均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混合叶片(531)分别设置在第二转动架(518)的两侧且与第二转动架(518)的侧端转动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混合叶片(532)间隔且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架(518)远离抽吸箱(514)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混合组
件(54)包括安装架(541)、第一锥齿轮(542)、第二锥齿轮(543)、连接轴(544)、旋转轴(545)和第三混合叶片(546),所述连接轴(544)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转动架(518)的两侧与其固定连接,且连接轴(544)的两端穿过固定架(519)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541)设置在抽吸箱(514)靠近固定架(519)的一侧侧端,所述第一锥齿轮(542)和第二锥齿轮(543)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542)对称且竖直设置在连接轴(544)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543)对称且水平设置在安装架(541)的上下两端,且均与安装架(54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543)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542)啮合设置,所述旋转轴(545)竖直穿过安装架(541)的底部与位于下方的第二锥齿轮(543)连接,且旋转轴(545)与安装架(54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混合叶片(546)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三混合叶片(546)水平且间隔设置在旋转轴(545)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处理剂生产反应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督生王敏嘉周华宝徐超齐红波张洁刘新光张青远王丽萍蒋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罗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