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装置、滤光片单元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96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重影的产生的透镜装置、滤光片单元及摄像装置。透镜装置在光路中具备滤光片单元。滤光片单元具有包括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的多个开口部,至少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具备带通滤光片,并且,在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的至少一者具备光学元件。光学元件由偏振滤光片及将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的波片构成,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使互不相同的波长区域及偏振方向的光通过。的光通过。的光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装置、滤光片单元及摄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镜装置、滤光片单元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分光为多个波长的图像进行拍摄的透镜装置、滤光片单元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对分光为多个波长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作为实施方式1,在透镜光学系统与图像传感器之间,配置吸收被图像传感器的摄像面反射的光的光吸收滤光片。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作为实施方式2,配置偏振器及四分之一波片来代替光吸收滤光片。
[0003]以往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361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重影的产生的透镜装置、滤光片单元及摄像装置。
[0007]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08](1)一种透镜装置,其在光路中具备滤光片单元,其中,滤光片单元具有包含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的多个开口部,至少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具备带通滤光片,并且,在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的至少一者具备光学元件,光学元件由偏振滤光片及将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的波片构成,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使互不相同的波长区域及偏振方向的光通过。
[0009](2)根据(1)的透镜装置,其中,波片为四分之一波片。
[0010](3)根据(1)或(2)的透镜装置,其中,滤光片单元配置在光瞳位置或光瞳位置附近。
[0011](4)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透镜装置,其中,在光学元件配置在带通滤光片的像侧、或者物体侧及像侧的情况下,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的至少一者在配置于带通滤光片的像侧的光学元件的像侧进一步具备二分之一波片。
[0012](5)根据(4)的透镜装置,其中,在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中,配置在带通滤光片的像侧的光学元件的偏振滤光片的透射轴的角度相等。
[0013](6)根据(1)至(5)中任一项的透镜装置,其中,在光学元件配置在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的情况下,在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波片的快轴的角度不同。
[0014](7)根据(6)的透镜装置,其中,在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波片的快轴正交。
[0015](8)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透镜装置,其中,在光学元件配置在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的情况下,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在带通滤光片的像侧进一步具备偏振滤光片。
[0016](9)根据(1)至(8)中任一项的透镜装置,其中,偏振滤光片为吸收型偏振滤光片。
[0017](10)一种滤光片单元,其配置在透镜装置的光路中,其中,所述滤光片单元具有包含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的多个开口部,至少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具备带通滤光片,并且,在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的至少一者具备光学元件,光学元件由偏振滤光片及将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的波片构成,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使互不相同的波长区域及偏振方向的光通过。
[0018](11)根据(10)的滤光片单元,其中,波片为四分之一波片。
[0019](12)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1)至(9)中任一项的透镜装置;及偏振图像传感器,接受通过透镜装置的光。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多光谱相机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0021]图2是表示滤光片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
[0022]图3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偏振滤光片的一例的图。
[0023]图4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偏振滤光片的一例的图。
[0024]图5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四分之一波片的一例的图。
[0025]图6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6]图7是说明基于光隔离器的防止再反射的功能的图。
[0027]图8是表示偏振图像传感器中的像素及偏振器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0028]图9是表示信号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9]图10是信号处理装置所具有的功能的框图。
[0030]图11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变形例的图。
[0031]图12是表示滤光片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
[0032]图13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33]图14是说明基于前后光隔离器的防止再反射的功能的图。
[0034]图15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变形例的图。
[0035]图16是表示滤光片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
[0036]图17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37]图18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变形例的图。
[0038]图19是表示在带通滤光片的前后配置光隔离器的情况下在各窗部中具备的滤光片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39]图20是表示滤光片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
[0040]图21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41]图22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变形例的图。
[0042]图23是表示分光为4波长而进行拍摄时的滤光片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43]图24是表示各窗部中所具备的滤光片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44]图25是表示滤光片框中所具备的窗部的形状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46][第1实施方式][0047]在此,以将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多光谱相机系统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多光谱相机系统是对分光为多个波长的图像同时进行拍摄的系统。在此,以对分光为3个波长的图像同时进行拍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48][多光谱相机系统的结构][0049]图1是表示多光谱相机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0050]该图所示的多光谱相机系统是所谓的偏振方式的多光谱相机系统。偏振方式是指利用了偏振光的方式的多光谱相机系统。如该图所示,多光谱相机系统1主要由多光谱相机10及信号处理装置300构成。多光谱相机10由透镜装置100及相机主体200构成。多光谱相机10为摄像装置的一例。
[0051][透镜装置][0052]如图1所示,透镜装置100具备多个透镜组110A、110B及滤光片单元120。
[0053]透镜组110A、110B至少由1枚透镜构成。在图1中,为了方便,仅图示2个透镜组110A、110B。以下,根据需要,将配置在滤光片单元120的前侧的透镜组110A设为第1透镜组,将配置在滤光片单元120的后侧的透镜组110B设为第2透镜组来区分2个透镜组110A、110B。另外,“前侧”是指“物体侧”,“后侧”是指“像侧”。
[0054]滤光片单元120配置在光路中。更具体而言,滤光片单元120配置在透镜装置100中的光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透镜装置,其在光路中具备滤光片单元,其中,所述滤光片单元具有包括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的多个开口部,至少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具备带通滤光片,并且,在所述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的至少一者具备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由偏振滤光片及将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的波片构成,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使互不相同的波长区域及偏振方向的光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所述波片为四分之一波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所述滤光片单元配置在光瞳位置或光瞳位置附近。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在所述光学元件配置在所述带通滤光片的像侧、或者物体侧及像侧的情况下,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的至少一者在配置于所述带通滤光片的像侧的所述光学元件的像侧进一步具备二分之一波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中,配置在所述带通滤光片的像侧的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偏振滤光片的透射轴的角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在所述光学元件配置在所述带通滤光片的物体侧及像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和佳岸根庆延川中子睦平川友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