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折衍混合成像的结构光三维重构系统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结构光
,特别是涉及基于折衍混合成像的结构光三维重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结构光法是一类主动式光学三维测量方法,能够在光照不足(甚至无光)、缺乏纹理的场景下完成视觉检测,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结构光视觉系统可作为无人系统平台的“眼睛”有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廊、楼宇及洞穴等复杂环境条件下引导平台执行侦察、排爆、巡检等任务。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市场上已推出部分结构光3D相机,包括Kinect、Intel RealSense等系列产品,通常采用焦距固定的广角镜头,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系统标定的难度;但是,由于视场单一,使得系统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和目标大小位置合理调控成像视野范围,可能会造成测量过程中目标某些细节信息显示不全,影响结构光系统三维测量精度及范围。
[0004]若采用变焦镜头,传统光学变焦系统通常由多个固体镜片和伺服电机组成,系统体量大、结构复杂,无法满足结构光视觉系统轻量化、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折衍混合成像的结构光三维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光投射模块、折衍混合成像模块、目标物体以及数据处理模块;结构光投射模块、折衍混合成像模块以及目标物体间隔设置;所述结构光投射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以发出结构光,并在目标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所述折衍混合成像模块包括:间隔设置的滤光片、菲涅耳波带片、液体透镜、固体透镜以及近红外相机;所述滤光片接收漫反射的光,并依次传入菲涅耳波带片、液体透镜、固体透镜以及近红外相机;所述液体透镜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以通过控制液体透镜的输入电压,实现对结构光探测模式的切换;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近红外相机相连,以采集多线结构光图像,实现三维重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折衍混合成像的结构光三维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液体透镜的输入电压,实现对结构光探测模式的切换,包括:计算菲涅耳波带片的光焦度为Φ
b
时,液体透镜的输入电压与光焦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d1d2d3Φ
b
Φ
L
(u)Φ
s
‑
(d1d2+d1d3)Φ
b
Φ
L
(u)
‑
d1d3Φ
b
Φ
s
‑
d2d3Φ
b
Φ
s
‑
d2d3Φ
L
(u)Φ
s
+(d1+d2+d3)Φ
b
+(d2+d3)Φ
L
(u)+d3Φ
s
‑
1=0式中,d1为菲涅耳波带片与液体透镜之间的距离,d2为液体透镜与固体透镜之间的距离,d3为固体透镜与近红外相机之间的距离,Φ
b
为菲涅耳波带片的光焦度,Φ
L
(u)为液体透镜的光焦度关于输入电压的映射函数,Φs为固体透镜的光焦度;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u进行求解,得到广角测量模式下液体透镜的输入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折衍混合成像的结构光三维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液体透镜的输入电压,实现对结构光探测模式的切换,还包括:计算菲涅耳波带片的光焦度为
‑
Φ
b
时,液体透镜的输入电压与光焦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d1d2d3Φ
b
Φ
L
(u)Φ
s
‑
(d1d2+d1d3)Φ
b
Φ
L
(u)
‑
d1d3Φ
b
Φ
s
‑
d2d3Φ
b
Φ
s
+d2d3Φ
L
(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子豪,刘召阳,洪华杰,吕建明,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