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70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2:利用压水堆的热量经第一蒸汽发生器产生的5.0MPa及以下的饱和蒸汽,再经第一换热器产生5.0MPa及以下的中低压饱和蒸汽;S03:利用高温气冷堆的主蒸汽对中低压饱和蒸汽进行过热后,产生中低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S04:利用高温气冷堆的热量经第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14.1MPa的过热蒸汽,再经第二换热器产生中高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该供汽系统充分利用了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参数高但量少,以及压水堆的蒸汽参数低但量大的特点,采取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联合供汽方式,可以实现多参数且长距离工业蒸汽供应效果,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了工业蒸汽脱碳解决方案,解决了碳排放压力带来的限制。力带来的限制。力带来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供汽
,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蒸汽是众多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物资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纺织、建材制造等行业,尤其以中、低压蒸汽使用最为广泛,不同等级蒸汽压力具有不同供汽方案,而在化工园区需要大量、多种参数的蒸汽,低压蒸汽需求量最大,高压蒸汽需求相对少一些,为了满足化工园区的蒸汽需求,就需要对化工园区进行蒸汽的多参数供汽。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3864747A公开了《一种工业蒸汽复合供汽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凝汽器、蒸汽压缩机、第一减温减压器、蒸汽引射装置和第二减温减压器;所述锅炉的蒸汽进入高压缸做功后再次回到锅炉加热,锅炉的再热蒸汽分为四路,第一路进入第二减温减压器,第二路进入蒸汽引射装置的高压入口,第三路进入第一减温减压器,第四路进入中压缸做功;所述中压缸出口的蒸汽分为两路,一路进入蒸汽压缩机,另一路进入低压缸;所述蒸汽压缩机的排汽分为两路,一路与第一减温减压器的蒸汽汇合共同进入低压蒸汽供汽管道,另一路进入蒸汽引射装置的低压入口;所述蒸汽引射装置的出口蒸汽与第二减温减压器的蒸汽汇合共同进入高压蒸汽供汽管道;所述低压缸的排汽进入凝汽器生成凝结水,凝汽器中的凝结水经过高低压加热器组加热后进入锅炉,实现热力循环。
[0004]目前化工园区的蒸汽供汽方式主要通过火电机组的热电联产或者化工企业的自备锅炉等方式获得蒸汽,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核能压水堆供汽方式也在陆续开展,但其蒸汽参数较低且主蒸汽为饱和蒸汽,仅可以满足低压蒸汽需求且外供输送距离较短的需求,无法实现多参数、长距离的供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采用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联合使用的核能供汽系统,满足化工园区的多参数、长距离的工业蒸汽需求的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2:利用压水堆的热量经第一蒸汽发生器产生的5.0MPa及以下的饱和蒸汽,再经第一换热器产生5.0MPa及以下的中低压饱和蒸汽;S03:利用高温气冷堆的主蒸汽对中低压饱和蒸汽进行过热后,产生中低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S04:利用高温气冷堆的热量经第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14.1MPa的过热蒸汽,再经第二换热器产生中高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
[0007]可选地,所述S02之前还包括S01:利用核电机组的循环水排水作为海水淡化的进水,经海水淡化系统将海水淡化后,进入淡水蓄水池储存使用。
[0008]可选地,所述中低压饱和蒸汽和中低压过热蒸汽的参数均为5.0MPa以下。
[0009]可选地,所述中高压过热蒸汽的参数为5.0MPa

10.0MPa。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该供汽系统充分利用了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参数高但量少,以及压水堆的蒸汽参数低但量大的特点,采取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联合供汽方式,可以实现多参数且长距离工业蒸汽供应效果,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了工业蒸汽脱碳解决方案,解决了碳排放压力带来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15]如图1所示,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包括压水堆、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和用户端;
[0016]压水堆的出汽侧设置有第一蒸汽换热组件,并向第一蒸汽换热组件循环供热,生成中低压饱和蒸汽;
[0017]高温气冷堆的出汽侧设置有第二蒸汽换热组件,并向第二蒸汽换热组件循环供热,生成中高压过热蒸汽,并流入用户端;
[0018]第一蒸汽换热组件生成的中低压饱和蒸汽进入第二蒸汽换热组件换热后,生成中低压过热蒸汽,并流入用户端;
[0019]核电机组的出水侧设置有循环水处理组件,并向第一蒸汽换热组件和第二蒸汽换热组件供水。
[0020]该供汽系统充分利用了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参数高但量少,以及压水堆的蒸汽参数低但量大的特点,采取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联合供汽方式,可以实现多参数且长距离工业蒸汽供应效果,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了工业蒸汽脱碳解决方案,解决了碳排放压力带来的限制。
[0021]第一蒸汽换热组件由第一蒸汽发生器和第一换热器组成,第一蒸汽发生器与压水堆实现热量循环流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汽发生器实现蒸汽循环流动。
[0022]第二蒸汽换热组件由第二蒸汽发生器和过热器组成,第二蒸汽发生器与高温气冷堆实现热量循环流动,过热器及第二换热器与第二蒸汽发生器实现蒸汽循环流动。
[0023]第一换热器生成的中低压饱和蒸汽进入过热器内,生成中低压过热蒸汽,并流入用户端。
[0024]第二蒸汽发生器生成的过热蒸汽进入第二换热器内换热,生成中高压过热蒸汽,并流入用户端。
[0025]循环水处理组件由海水淡化系统和淡化蓄水池组成,海水淡化系统用于接收核电机组排出的循环水,并将淡化后生成的淡水流入淡化蓄水池内储存,向第一换热器和第二
换热器供水。
[0026]淡化蓄水池内的淡水经由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生成中低压饱和蒸汽,并流入过热器;所述淡化蓄水池内的淡水经由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生成中高压过热蒸汽,并流入用户端。
[0027]中低压饱和蒸汽和中低压过热蒸汽的参数均为5.0MPa以下,所述中高压过热蒸汽的参数为5.0MPa

10.0MPa。
[0028]核能供汽系统的供汽如下所示:
[0029]S01:利用核电机组的循环水排水作为海水淡化的进水,经海水淡化系统将海水淡化后,进入淡水蓄水池储存使用;
[0030]S02:利用压水堆的热量经第一蒸汽发生器产生的5.0MPa及以下的饱和蒸汽,再经第一换热器产生5.0MPa及以下的中低压饱和蒸汽;
[0031]S03:利用高温气冷堆的主蒸汽对中低压饱和蒸汽进行过热后,产生5MPa及以下的中低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
[0032]S04:利用高温气冷堆的热量经第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14.1MPa的过热蒸汽,再经第二换热器产生5.0MPa

10MPa的中高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
[0033]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管网的供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2:利用压水堆的热量经第一蒸汽发生器产生的5.0MPa及以下的饱和蒸汽,再经第一换热器产生5.0MPa及以下的中低压饱和蒸汽;S03:利用高温气冷堆的主蒸汽对中低压饱和蒸汽进行过热后,产生中低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S04:利用高温气冷堆的热量经第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14.1MPa的过热蒸汽,再经第二换热器产生中高压过热蒸汽,经长输管网外供至用户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肖徐林德费洲华陈栋方旭辉陈洁刘超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