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矩加载装置、检测系统及弯矩加载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69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弯矩加载装置、检测系统及弯矩加载方法,涉及轴承检测技术领域。弯矩加载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多个加载液压缸,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沿所述回转轴线进行投影,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加载液压缸,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向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施加作用力。在需要对回转支承进行校核时,能够通过多个加载液压缸在整个圆周范围内对内圈或外圈施加多个作用力,形成类正弦分布的载荷,以模拟回转支承所承受的弯矩;相对于仿真测试,该弯矩加载装置减少了不可控因素,提高了测试精度,有利于提升回转支承的校核准确度。支承的校核准确度。支承的校核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矩加载装置、检测系统及弯矩加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弯矩加载装置、检测系统及弯矩加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回转支承应用广泛,是一种能够承受综合载荷的大型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回转支承在核电大型工装设计上有不少应用,如核电站检修拱架安装机械、大型容器设备回转平台等。
[0003]回转支承为主要的承载部件,通常依据规范JB/T2300

2011进行初步选型,再通过有限元计算进行详细校核。但是,开展仿真测试对标工作困难,不可控因素多,仿真和测试数据往往偏差较大,校核的准确度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弯矩加载装置,旨在提升校核准确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弯矩加载装置用于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用于核电工装,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可绕回转轴线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所述弯矩加载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多个加载液压缸,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沿所述回转轴线进行投影,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加载液压缸,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向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施加作用力。
[0006]可选地,所述弯矩加载装置还包括支承环,所述支承环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或所述外圈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加载液压缸的最大作用力大于等于10吨且小于等于100吨,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抵接所述支承环并通过所述支承环向对应的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施加作用力。
[0007]可选地,所述内圈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内安装通孔,所述外圈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外安装通孔;所述支承环的轴向端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弯矩加载装置还包括连接杆和螺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内安装通孔或所述外安装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并抵接对应的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
[0008]可选地,部分所述加载液压缸设置为拉力液压缸,另一部分所述加载液压缸设置为推力液压缸;沿所述回转轴线进行投影,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的投影包括第一半环部分和第二半环部分,所述拉力液压缸的投影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半环部分内且所述拉力液压缸沿所述第一半环部分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推力液压缸的投影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二半环部分内且所述推力液压缸沿所述第二半环部分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弯矩加载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回转支承之间;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结构,所述拉力液压缸的缸体部分与所述
底板背向所述回转支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承环背向所述回转支承的轴向端面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拉力液压缸的输出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贯穿结构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多个立柱和多个用于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接板,所述立柱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柱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与对应的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底板上设有多排所述贯穿结构,同一排的所述贯穿结构在预设弧线上间隔排列,相邻排的所述贯穿结构间隔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的板厚方向与所述第二环板的板厚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环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环板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板包括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沿朝向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环板,所述加载液压缸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当所述第一环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环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外圈的内周壁间隔设置;或当所述第一环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外圈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环板的内周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周壁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一环板和所述支承环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承的同一侧,当所述第一环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环板的外周壁与所述支承环的内周壁间隔设置;或当所述第一环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外圈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环板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承环的外周壁间隔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加载液压缸均设置为推力液压缸;所述弯矩加载装置还包括垫环,所述垫环设置在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或所述外圈的轴向端面与所述推力液压缸之间,所述垫环的一侧抵接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或所述外圈的轴向端面,所述垫环的另一侧抵接所述推力液压缸;和/或,所述加载液压缸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调整阀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用于连接液压管路,所述加载液压缸还包括用于检测输出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输出压力检测值,所述调整阀门用于调整所述加载液压缸的输出力;和/或,部分所述加载液压缸设置为拉力液压缸,另一部分所述加载液压缸设置为推力液压缸;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拉力液压缸之间均设有所述推力液压缸。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组件和上述弯矩加载装置,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回转支承的应力或应变。
[0013]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安装环和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的多个应变片,所述安装环设置在所述内圈的内侧或所述外圈的外侧,所述应变片设置在所述安装环朝向所述内圈的一侧并于所述内圈贴合,或所述应变片设置在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并于所述外圈贴合。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弯矩加载方法,所述弯矩加载方法应用于上述弯矩加载装置,所述弯矩加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获取所述回转支承的受力模型;
[0016]根据所述受力模型,获取各个所述加载液压缸的目标输出力;
[0017]驱动各个所述加载液压缸以输出对应的所述目标输出力。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弯矩加载装置设置为包括固定支架和多个加载液压缸,
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内圈和外圈中的一者,加载液压缸用于沿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沿回转轴线进行投影,内圈和外圈中的另一者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加载液压缸,加载液压缸用于向内圈和外圈中的另一者施加作用力;在需要对回转支承进行校核时,能够通过多个加载液压缸在整个圆周范围内对内圈或外圈施加多个作用力,形成类正弦分布的载荷,以模拟回转支承所承受的弯矩;相对于仿真测试,该弯矩加载装置减少了不可控因素,提高了测试精度,有利于提升回转支承的校核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矩加载装置用于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用于核电工装,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可绕回转轴线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所述弯矩加载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多个加载液压缸,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沿所述回转轴线进行投影,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加载液压缸,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向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施加作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矩加载装置还包括支承环,所述支承环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或所述外圈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加载液压缸的最大作用力大于等于10吨且小于等于100吨,所述加载液压缸用于抵接所述支承环并通过所述支承环向对应的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施加作用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内安装通孔,所述外圈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外安装通孔;所述支承环的轴向端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弯矩加载装置还包括连接杆和螺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内安装通孔或所述外安装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并抵接对应的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加载液压缸设置为拉力液压缸,另一部分所述加载液压缸设置为推力液压缸;沿所述回转轴线进行投影,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的投影包括第一半环部分和第二半环部分,所述拉力液压缸的投影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半环部分内且所述拉力液压缸沿所述第一半环部分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推力液压缸的投影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二半环部分内且所述推力液压缸沿所述第二半环部分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弯矩加载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回转支承之间;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结构,所述拉力液压缸的缸体部分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回转支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承环背向所述回转支承的轴向端面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拉力液压缸的输出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贯穿结构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多个立柱和多个用于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接板,所述立柱沿所述回转支承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柱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与对应的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底板上设有多排所述贯穿结构,同一排的所述贯穿结构在预设弧线上间隔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欢欢李铁萍房永刚李仲勋曾珍车树伟王庆王臣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