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烃罐转输装置与转输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58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化烃罐转输装置与转输方法。液化烃罐转输装置设有液化烃罐转输泵(3),液化烃罐转输泵(3)的入口与液化烃供料罐(1)之间设有液化烃罐转输泵入口管道(4)。液化烃罐转输泵(3)的出口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入口相连,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出口位于液化烃收料罐(2)内的上部、液化烃收料罐(2)内的气相空间中。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出口设有用于喷射液化烃液相的喷射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上述转输装置进行液化烃罐转输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石油化工企业中,进行液化烃罐转输。进行液化烃罐转输。进行液化烃罐转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烃罐转输装置与转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液化烃储运
,涉及一种液化烃罐转输装置与转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化烃是石油化工企业重要的产品之一,液化石油气、丙烯、丙烷及丁烷等均属于液化烃的范畴。石油化工企业大多采用压力储罐储存液化烃,液化烃罐转输是正常的生产作业之一。目前常用的液化烃罐转输工艺有两种:一种是有气相连通,另一种是无气相连通。
[0003](一)有气相连通:将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的上部与液化烃供料罐内气相空间的上部之间通过气相连通管道相连通,使用液化烃罐转输泵从液化烃供料罐底部抽出液化烃液相并将其从液化烃收料罐的底部送至液化烃收料罐内。随着液化烃收料罐内液化烃液相液位的逐渐升高,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被压缩升压后的液化烃气相通过气相连通管道返回至液化烃供料罐内的气相空间。此种转输工艺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1、当液化烃收料罐内存在与液化烃供料罐内不同的液化烃介质时,在转输作业过程中,液化烃收料罐内与液化烃供料罐内不同的液化烃气相会通过气相连通管道进入液化烃供料罐内,造成液化烃供料罐内纯度要求较高的液化烃(例如丙烯、丁烷)受到污染,影响物料质量。2、当液化烃收料罐距离液化烃供料罐较远时,气相连通管道较长,投资较高。液化烃气相从液化烃收料罐返回至液化烃供料罐时所要克服的管道阻力降增大,液化烃收料罐内液化烃气相的压力随之增大,给液化烃罐转输泵造成较高的背压,需要增加泵的扬程,故泵的轴功率也会增加,导致泵的运行费用升高。
[0004](二)无气相连通:取消气相连通管道,使用液化烃罐转输泵从液化烃供料罐底部抽出液化烃液相并将其从液化烃收料罐的底部送至液化烃收料罐内。此种转输工艺存在以下问题: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受热后温度升高较多。夏季较高的环境温度或其它季节的长时间日晒,均会造成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的温度上升,从而导致液化烃气相的压力较高。受此影响,进行液化烃罐转输作业时,液化烃初始转输的速度较慢。随着进入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液化烃液相的增多,会对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液化烃气相起到一定的降温和降压作用,转输速度会略有提高。伴随着液化烃液相液位的逐步上升,液化烃收料罐内液化烃气相的温度渐趋平稳,但上升的液化烃液相的液面会持续地压缩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液化烃气相,液化烃气相受压后压力也会逐渐升高。当液化烃收料罐内液化烃气相的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给液化烃罐转输泵造成较高的背压,导致转输速度变慢。当液化烃气相压力逼近液化烃收料罐顶部的安全阀的定压时,存在安全阀起跳的风险,就无法继续转输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化烃罐转输装置与转输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液化烃罐
转输工艺所存在的如下问题:设置气相连通管道时,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液化烃气相进入液化烃供料罐内而造成液化烃供料罐内的液化烃受到污染,液化烃收料罐距离液化烃供料罐较远时气相连通管道投资较高、给液化烃罐转输泵造成较高的背压。不设置气相连通管道时,在夏季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或在其它季节的长时间日晒条件下,因液化烃收料罐内液化烃气相的压力较高而影响液化烃罐转输作业。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化烃罐转输装置,设有液化烃罐转输泵,液化烃罐转输泵的入口与液化烃供料罐之间设有液化烃罐转输泵入口管道,液化烃罐转输泵的出口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的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的出口位于液化烃收料罐内的上部、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气相空间中。
[0007]本专利技术液化烃罐转输装置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的出口设有用于喷射液化烃液相的喷射器,喷射器位于液化烃收料罐内的上部、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气相空间中。
[0008]本专利技术液化烃罐转输装置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喷射器设有喷射器喷杆,喷射器喷杆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的出口相连,喷射器喷杆上设有喷孔、喷嘴或喷槽,或者是,在喷射器喷杆上设置分支杆,分支杆上设有喷孔、喷嘴或喷槽,喷孔、喷嘴或喷槽的出口面积为喷射器喷杆横截面积的1~3倍。
[0009]采用上述液化烃罐转输装置进行液化烃罐转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液化烃罐转输泵,液化烃供料罐内的液化烃液相经液化烃罐转输泵入口管道、液化烃罐转输泵进入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再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的出口进入喷射器。液化烃液相从喷射器喷出,与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混合,将液化烃气相降温、降压,同时将液化烃供料罐内的液化烃液相转输到液化烃收料罐内。
[0010]本专利技术液化烃罐转输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喷射器未喷出液化烃液相时,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的压力超过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液化烃在42~48℃时的饱和蒸气压。喷射器喷出液化烃液相时,喷出的液化烃液相将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的压力降低至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液化烃在20~40℃时的饱和蒸气压。
[0011]本专利技术液化烃罐转输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喷射器喷出的液化烃液相将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的压力降低至液化烃收料罐内的液化烃在30~40℃时的饱和蒸气压。
[0012]本专利技术液化烃罐转输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液化烃供料罐内的液化烃液相的温度,比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降温后的20~40℃的液化烃气相的温度低2~5℃。
[0013]采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液化烃收料罐与液化烃供料罐之间不设置气相连通管道,不存在设置气相连通管道所造成的问题。采用本专利技术,液化烃供料罐内的液化烃不会受到污染,不存在因为气相连通管道较长而使其投资较高、并且给液化烃罐转输泵造成较高背压的问题。(2)在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的压力较高的情况下,由于本专利技术使来自液化烃供料罐的温度较低的液化烃液相从喷射器喷出、与液化烃收料罐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混合,所以能将液化烃气相降温、降压。因此,在夏季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或在其它季节的长时间日晒条件下,本专利技术可进行正常的液化烃罐转输作业,不会出现液化烃收料罐内液化烃气相的压力较高而受到影响的问题,能降低液化烃收料罐上安全阀起跳的风险。(3)本专利技术的液化烃罐转输装置比较简单、投资小,采
用本专利技术转输装置的液化烃罐转输方法简洁、安全高效,可实施性强,能实现快速转输。
[0014]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石油化工企业中,进行液化烃罐转输,将液化烃供料罐内的液化烃液相转输到液化烃收料罐内。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化烃罐转输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1中的附图标记表示:1—液化烃供料罐;2—液化烃收料罐;3—液化烃罐转输泵;4—液化烃罐转输泵入口管道;5—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6—喷射器喷杆;7—安全阀;8—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液化烃罐转输装置(简称为转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烃罐转输装置,设有液化烃罐转输泵(3),液化烃罐转输泵(3)的入口与液化烃供料罐(1)之间设有液化烃罐转输泵入口管道(4),液化烃罐转输泵(3)的出口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出口位于液化烃收料罐(2)内的上部、液化烃收料罐(2)内的气相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烃罐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出口设有用于喷射液化烃液相的喷射器,喷射器位于液化烃收料罐(2)内的上部、液化烃收料罐(2)内的气相空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化烃罐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射器设有喷射器喷杆(6),喷射器喷杆(6)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出口相连,喷射器喷杆(6)上设有喷孔、喷嘴或喷槽,或者是,在喷射器喷杆(6)上设置分支杆,分支杆上设有喷孔、喷嘴或喷槽,喷孔、喷嘴或喷槽的出口面积为喷射器喷杆(6)横截面积的(1~3)倍。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输装置进行液化烃罐转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液化烃罐转输泵(3),液化烃供料罐(1)内的液化烃液相经液化烃罐转输泵入口管道(4)、液化烃罐转输泵(3)进入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再从液化烃罐转输泵出口管道(5)的出口进入喷射器,液化烃液相从喷射器喷出,与液化烃收料罐(2)内气相空间中的液化烃气相混合,将液化烃气相降温、降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元李战杰黄肸王文昊汪善文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