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借助弱酸常温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和可解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物件固定和解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54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胶粘剂领域,涉及一种常温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和可解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物件固定方法和解胶方法。所述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甲组份含有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扩链剂、填料Ⅰ和酸式盐;乙组分含有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硅烷偶联剂、除水剂和填料Ⅱ。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往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中引入特定的酸式盐并将各组分含量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如此能够实现在常温下无残留解胶。此能够实现在常温下无残留解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借助弱酸常温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和可解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物件固定和解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胶粘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温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和可解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物件固定方法和解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小型的电子消费品在门店进行展示时,一般需要挂在展示架上,由于机械安装的方式对于展品存在损耗等问题,现在通常使用绑绳和磁吸等方式进行简单固定,但是由于这两种方式都无法提供可靠的粘接强度和牢固度,在展台被毫无动静直接拿走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相关企业造成损失。鉴于此,目前急需开发能够将电子消费品粘接于展示架上同时又便于无残留解胶的方法。此外,由于某些配套原件不能承受高温,只能接受常温下拆解,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常温可重工胶粘剂类满足使用需求。
[0003]目前常规的强解胶剂不适用于民用市场,强解胶剂一般味道较大,容易对现场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不同国家地区的环保标准不尽相同,强解胶剂的使用的通用性存在很大问题。此外,双硫键还原解胶一般存在双硫键胶初始强度不够的问题,同时清胶不容易干净,会影响表面整洁和二次售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常温解胶剂清胶不干净或味道大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实现常温下无残留解胶的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和可解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物件固定方法和解胶方法。
[0005]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该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各自独立保存的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份以重量份计含有质量比为100:(1~10):(25~120):(5~60)的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扩链剂、填料Ⅰ和酸式盐;所述乙组分以重量份计含有质量比为100:(0.1~5):(0.5~2):(10~80)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硅烷偶联剂、除水剂和填料Ⅱ。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扩链剂、填料Ⅰ和酸式盐混合均匀,得到甲组份;将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硅烷偶联剂、除水剂和填料Ⅱ混合均匀,得到乙组分;所述甲组份和乙组分各自独立保存。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解胶组合物,该可解胶组合物括水溶性胶带和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所述水溶性胶带上设置有多个点胶孔。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物件固定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可解胶组合物进行,包括将待固定物件采用水溶性胶带进行预固定,同时将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从水溶性胶带的点胶孔点入后固化即可。
[0009]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解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如上所得被固定物件置于酸
液中进行解胶。
[0010]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往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中引入酸式盐,酸式盐的加入能够使得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在形成粘接后遇弱酸会产生CO2,发泡形成发泡材料,导致粘接强度下降50~100%;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中各组分的用量,将由此获得的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与水溶性胶带(粘接强度小于1MPa)配合使用,能够保证点胶两小时后的粘接强度大于2MPa,最终粘接强度大于3.5MPa且小于7.5MPa,如此能够在提供强度补强的同时使得胶黏剂即使在固化完成后遇酸仍能够溶解,从而实现在常温下一小时内快速解胶,且解胶无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各自独立保存的甲组分和乙组分。其中,所述甲组分与乙组分的质量比优选为(1~2):1,如1:1、1.2:1、1.4:1、1.6:1、1.8:1、2:1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甲组份中含有质量比为100:(1~10):(25~120):(5~60)的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扩链剂、填料Ⅰ和酸式盐。其中,以多元醇化合物的含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小分子扩链剂的含量为1~10重量份,如1、2、3、4、5、6、7、8、9、10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填料Ⅰ的含量为25~120重量份,如25、30、40、50、60、70、80、90、100、110、120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酸式盐的含量为5~60重量份,如5、10、20、30、40、50、60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13]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甲组份中多元醇化合物的含量为37~72重量份,所述小分子扩链剂的含量为0.8~2.1重量份,所述填料Ⅰ的含量为18~42重量份,所述酸式盐的含量为5~19重量份。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乙组分中含有质量比为100:(0.1~5):(0.5~2):(10~80)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硅烷偶联剂、除水剂和填料Ⅱ。其中,以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的含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为0.1~5重量份,如0.1、0.5、1、2、3、4、5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除水剂的含量为0.5~2重量份,如0.5、0.8、1、1.5、2重量份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所述填料Ⅱ的含量为10~80重量份,如10、20、30、40、50、60、70、80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15]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组分中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的含量为56~86重量份,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为0.1~2重量份,所述除水剂的含量为0.5~1重量份,所述填料Ⅱ的含量为11~40重量份。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酸式盐优选为碱式碳酸盐,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多元醇化合物例如可以选自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蓖麻油多元醇、聚醚改性蓖麻油多元醇、羟基封端的液体聚丁二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聚丙烯酸酯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可以为四氢呋喃系化合物的开环聚合物和/或聚氧化烯类化合物。所述四氢呋喃系化合物例如可以为四氢呋喃、3

甲基四氢呋喃等。所述聚氧化烯类化合物是指将环氧烷(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异丁烷等)进行加成反应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从原料易得性的角度考虑,所述聚醚多元醇优选为
聚丙二醇(PPG)和/或聚四氢呋喃(PTMEG)。所述聚酯多元醇可以通过多元羧酸与多元醇进行酯化反应而得到。所述多元羧酸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对苯二甲酸(TPA)、间苯二甲酸、1,5

萘二甲酸、2,6

萘二甲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AA)、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亚甲基二羧酸以及十二亚甲基二羧酸(DDA)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元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甘醇(DEG)、乙二醇、丙二醇(MPG)、1,3

丙二醇、1,4

丁二醇、新戊二醇(NPG)、1,5

戊二醇、1,6

己二醇、二乙二醇以及环己二醇中的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各自独立保存的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份以重量份计含有质量比为100:(1~10):(25~120):(5~60)的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扩链剂、填料Ⅰ和酸式盐;所述乙组分以重量份计含有质量比为100:(0.1~5):(0.5~2):(10~80)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硅烷偶联剂、除水剂和填料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组份中多元醇化合物的含量为37~72重量份,所述小分子扩链剂的含量为0.8~2.1重量份,所述填料Ⅰ的含量为18~42重量份,所述酸式盐的含量为5~19重量份;所述乙组分中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的含量为56~86重量份,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为0.1~2重量份,所述除水剂的含量为0.5~1重量份,所述填料Ⅱ的含量为11~40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式盐选自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借助弱酸常温可重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化合物选自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蓖麻油多元醇、聚醚改性蓖麻油多元醇、羟基封端的液体聚丁二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聚丙烯酸酯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元醇化合物的官能度为2~4;所述多元醇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3000;优选地,所述小分子扩链剂选自乙二醇、1,3

丙二醇、1,4

丁二醇、1,5

戊二醇、1,6

己二醇、1,7

庚二醇、1,8

辛二醇、1,9

壬二醇、1,10

癸二醇、1,2

丙二醇、1,3

丁二醇、2,3

丁二醇、2

甲基

1,3

丙二醇、1,2

戊二醇、2,4

戊二醇、2

甲基

1,4

丁二醇、2,2

二甲基

1,3

丙二醇、1,2

己二醇、1,3

己二醇、1,4

己二醇、2

甲基

1,5

戊二醇、3

甲基

1,5戊二醇、2

乙基

1,4

丁二醇、1,2

辛二醇、3,6

辛二醇、2

乙基

1,3

己二醇、2,2,4

三甲基

1,3

戊二醇、2

丁基
‑2‑
乙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艳肖家伟曹阳
申请(专利权)人:韦尔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