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12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坝及其建造方法,其中混凝土坝包括:坝体,坝体包括测量口、进水口以及与测量口和进水口连通的容纳空间,测量口设置在坝体的顶部,进水口设置在坝体的侧部;和水位测管,水位测管设置于容纳空间中,水位测管包括连通腔,连通腔与测量口和进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水位测管埋设在坝体的容纳腔中,水位测管隐藏在坝体内部,避免了水位测管外壁受到库区水体水流和杂物的直接冲击,延缓了水体对水位测管的腐蚀,增加了水位测管的使用寿命,也节约了更换水位测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节约了更换水位测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节约了更换水位测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坝及其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坝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坝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混凝土坝段需要对水库水位进行监测,通常需要用到水位测管。水位测管用于保护水位计和水位计线缆,确保水位计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下测量水位。
[0003]相关技术中,采用外挂式水位测管,易受到水流冲击、腐蚀,加剧水位测管的损坏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相关技术中外挂式水位测管易受水流冲击受损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混凝土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包括测量口、进水口以及与所述测量口和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容纳空间,所述测量口设置在所述坝体的顶部,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坝体的侧部;和水位测管,所述水位测管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水位测管包括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测量口和所述进水口连通。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容纳腔包括相连通的竖向容纳腔、第一横向容纳腔和第二横向容纳腔;所述水位测管包括竖管、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所述竖管设置在所述竖向容纳腔中,所述第一横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容纳腔中,所述第二横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容纳腔中;所述竖管的顶部管口与所述测量口连通,所述竖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第一横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横管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横管高于所述第一横管,所述第二横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竖管连通,所述第二横管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管和/或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竖管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且小于180
°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坝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测量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线缆孔。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坝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水位传感器电连接的线缆,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水位测管内,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线缆孔中。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孔设置在邻近所述顶盖的中心的位置;或者所述线缆孔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中心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吊装孔和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横杆、设置在所述横杆两端的侧杆和设置在每个所述侧杆上的支撑部件,所述侧杆穿过所述吊装孔且所述
侧杆相对所述顶盖可上下移动,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顶盖的下方且所述支撑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吊装孔直径,所述横杆位于所述顶盖的上方。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坝还包括:看管房,所述看管房设置于所述坝体顶部,所述测量口位于所述看管房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位测管为钢管。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混凝土坝建造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混凝土坝,所述混凝土坝建造方法包括:提供水位测管,所述水位测管包括竖管、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在建造区域布置钢筋并预留出竖向容纳空间和第一横向容纳空间和第二横向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竖向容纳空间、第一横向容纳空间和第二横向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横向容纳空间高于所述第一横向容纳空间;将所述竖管放置在竖向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横管放置在第一横向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横管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容纳空间;将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竖管焊接连通,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竖管焊接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竖管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且小于180
°
,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竖管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且小于180
°
;向所述建造区域填筑混凝土,在所述水位测管周边填筑混凝土过程中振捣、压实。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坝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1)由于水位测管埋设在坝体的容纳腔中,与外挂式水位测管相比,水位测管隐藏在坝体内部,避免了水位测管外壁受到库区水体水流和杂物的直接冲击,延缓了水体对水位测管的腐蚀,增加了水位测管的使用寿命,也节约了更换水位测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0017](2)在库区水体高于第二进水口时,库区水体从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两个进水口进入到水位测管中,增加进入水位测管的流量,同时其中一个进水口堵塞时另一个进水口可作备用。
[0018](3)第一横管和/或第二横管与竖管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且小于180
°
,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杂物淤堵进水口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坝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坝顶盖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坝建造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坝100,包括:坝体10和水位测管20。
[0024]坝体10包括测量口11、进水口12以及与测量口11和进水口12连通的容纳空间,测量口11设置在坝体10的顶部,进水口12设置在坝体10的侧部。水位测管20设置于容纳空间中,水位测管20包括连通腔A,连通腔A与测量口11和进水口12连通。
[0025]坝体10在建造时,布置好钢筋并预留出用于容纳水位测管20的容纳空间,将水位测管20固定在容纳空间中,接着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水位测管20起到内衬的作用。水位测管20可以为具有刚性的管状结构,例如可以是钢管。在测量库区水位时,水位测
管20起到连通器的作用,库区水体从进水口12进入到水位测管20的连通腔A中,连通腔A中的液面高度与库区水体液面高度一致。通过测量水位测管20中水体液面高度即为库区水体的水位高度。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水位测管20埋设在坝体10的容纳腔中,与外挂式水位测管相比,水位测管隐藏在坝体内部,避免了水位测管外壁受到库区水体水流和杂物的直接冲击,延缓了水体对水位测管的腐蚀,增加了水位测管的使用寿命,也节约了更换水位测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坝体10的进水口12包括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二进水口122,第二进水口122高于第一进水口121,坝体10的容纳腔包括相连通的竖向容纳腔、第一横向容纳腔和第二横向容纳腔。水位测管20包括竖管21、第一横管22和第二横管23,竖管21设置在竖向容纳腔中,第一横管22设置在第一横向容纳腔中,第二横管23设置在第二横向容纳腔中;竖管21的顶部管口与测量口11连通,竖管21的底部管口与第一横管22的一端口连通,第一横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坝(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0),所述坝体(10)包括测量口(11)、进水口(12)以及与所述测量口(11)和所述进水口(12)连通的容纳空间,所述测量口(11)设置在所述坝体(10)的顶部,所述进水口(12)设置在所述坝体(10)的侧部;和水位测管(20),所述水位测管(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水位测管(20)包括连通腔(A),所述连通腔(A)与所述测量口(11)和所述进水口(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2)包括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二进水口(122),所述第二进水口(122)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121),所述容纳腔包括相连通的竖向容纳腔、第一横向容纳腔和第二横向容纳腔;所述水位测管(20)包括竖管(21)、第一横管(22)和第二横管(23),所述竖管(21)设置在所述竖向容纳腔中,所述第一横管(22)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容纳腔中,所述第二横管(23)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容纳腔中;所述竖管(21)的顶部管口与所述测量口(11)连通,所述竖管(21)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第一横管(22)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横管(22)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21)连通,所述第二横管(23)高于所述第一横管(22),所述第二横管(23)的一端口与所述竖管(21)连通,所述第二横管(23)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坝还包括:顶盖(30),所述顶盖(30)盖设于所述测量口(11),所述顶盖(30)上设置有线缆孔(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坝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水位传感器电连接的线缆,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水位测管内,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线缆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孔(31)设置在邻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启成杨红专杨开富章建新李国庆陈维东郝灵陈建宇沈良都董瑞刘志远董增凯汪义青
申请(专利权)人:桑河二级水电有限公司云南腾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