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53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水库工程采用混合坝的总布置方案,常规混合坝结合部位多为混凝土坝外包裹土石坝的结构型式。上述混凝土坝通常采用重力式断面,为满足坝顶防汛及交通要求,坝顶宽度通常为6~8m,由于混凝土重力坝断面面积较大,整体投资较高。为此,有的工程通过“减小重力坝坝顶宽度,同时利用外包的土石坝增加坝顶宽度”的方式兼顾防汛交通和投资,然而,由于坝体结合部分的材料不同、渗透系数和弹性模量不同,导致施工完成后坝顶不同部位的固结沉降量不同,从而在坝顶出现纵向的沉降缝,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质量好的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所述混合坝由混凝土坝和位于其上下游的土石坝构成,所述混凝土坝的顶面高于所述土石坝设置,且混凝土坝的顶部具有向上游延伸的上游悬挑臂和向下游延伸的下游悬挑臂,所述上游悬挑臂的端部设置有防浪墙,所述防浪墙的外侧设置有消浪反弧块,防浪墙的顶部设置有上游生态花池和坝顶路灯,防浪墙的内侧设置有电缆沟,所述下游悬挑臂的端部设置有路缘石和下游生态花池,所述电缆沟和所述路缘石之间为坝顶路面,所述坝顶路面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电缆沟和所述下游生态花池相连通的预埋排水管;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常规施工顺序,完成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以下坝体的混凝土浇筑及相应土石坝结构填筑,并在坝体顶部预留坝顶结构插筋;S2,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指标与填筑标准,将心墙填筑至坝顶高程;S3,按照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下边缘轮廓线结构对步骤2中填筑的心墙进行部分挖除;S4,将步骤3中挖除的心墙顶部涂刷泥浆作为下部土模板,结合坝顶结构插筋,浇筑包括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浇筑时,在两侧的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中预埋灌浆孔,上游悬挑臂顶部侧预留上游防浪墙插筋、电缆沟结构及预埋排水管,下游悬挑臂顶部预留下游生态花池;S5,坝顶结构拆模养护达到设计龄期后,完成剩余部分外包裹土石坝结构填筑;S6,利用预埋灌浆管对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接触部位进行灌浆,灌浆结束后进行预埋灌浆管封堵;
S7,完成上游防浪墙上部消浪反弧块及生态花池浇筑;S8,完成生态花池腐殖土铺填、路灯安装、路面结构的施工。
[0004]所述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对称设置,且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宽度之和为混凝土坝坝顶宽度的一半,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高度均为悬挑高度的两倍。
[0005]所述防浪墙高于上游悬挑臂顶面1.2m设置,所述消浪反弧块设置在防浪墙的外侧顶部,且消浪反弧块的底面为四分之一椭圆曲线弧面段。
[0006]所述上游生态花池分段设置,相邻上游生态花池之间设置所述坝顶路灯,坝顶路灯每间隔30m设置一盏,混合坝坝体内设置穿线管,坝顶路灯的电缆通过所述穿线管延伸引至所述电缆沟内。
[0007]所述路缘石和下游生态花池的顶面高于坝顶路面0.1m设置。
[0008]所述坝顶路面以2%坡度由上游侧向下游侧倾斜向下设置。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以修筑带有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混凝土坝为核心,由于混合坝的坝顶构成为单一材质,避免了坝顶道路基础由两种不同材料相接造成的应力变形问题,杜绝了坝顶道路基础出现纵向沉降缝,保证了坝体安全,同时,T形断面结构的混凝土坝又能满足坝顶较宽的交通需求,其与土石坝的结合方式,能够较好地降低投资费用,从而节省成本,维持良好的经济效益。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具体如下:1、避免坝顶出现沉降裂缝采用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确保坝顶结构采用同一种材料,避免混合坝结合部分坝顶因两种坝材料不同、固结沉降量不同而出现沉降裂缝。
[0011]2、减小坝体断面,节省投资采用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确保坝顶宽度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断面,优化了插入段结构体型,节省投资。
[0012]3、优化上游防浪墙及下游路缘石,安全生态美观防浪墙上游设置消浪反弧,降低波浪爬高;防浪墙顶部设置生态花池及路灯基础,实用美观;防浪墙下部内置电缆沟,方便检修维护;下游路缘石设置生态花池,安全生态。
[0013]4、采用分期回填,提高施工质量结合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针对外包裹土石坝结构的施工提出分期回填、定型土模的施工方案,优化两种坝体材料间结合处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混合坝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6]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0017]图4a

图4h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工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
述实施例。
[0019]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由位于中心的混凝土坝1和包裹在其上下游两侧的土石坝2构成。其中,混凝土坝1的横断面为左右对称的T形结构,其顶面高于土石坝2设置,因此,混凝土坝1的顶面宽度即为整个坝体的坝顶宽度,由于整个坝体的坝顶只有混凝土一种材质构成,因此,能够避免坝体出现沉降裂缝。上述混凝土坝1的坝顶宽度为8m,其中,中间的主体部分宽4米,主体两侧分别向外悬挑,即向上游延伸2米形成上游悬挑臂、向下游延伸2米形成下游悬挑臂。上述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高度均为0.8米,悬挑高度均为0.4m,即悬挑臂的高度为悬挑高度的两倍。
[0020]为防止波浪翻越坝顶,在上游悬挑臂的端部设置有防浪墙3,起防浪、防洪、阻水的作用。上述设置在坝顶的稳定、坚固、不透水、与坝体连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浪墙3,高度一般为1.2m,以不挡住人的视线为宜,可以减低坝顶高程,节省筑坝工程量。进一步地,在防浪墙3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消浪反弧块4,可以利用结构弧度降低波浪爬高,避免高水位高风速情况下波浪壅高翻越坝顶,有效减小波浪直接冲击防浪墙产生的水雾、水蒸气。上述消浪反弧块4的底面为四分之一椭圆曲线弧面段,曲线符合。
[0021]上述消浪反弧块4位于防浪墙3的顶部外侧,可进一步增加防浪墙3顶部宽度,增加防护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可在防浪墙3和消浪反弧块4的顶部设置有上游生态花池5和坝顶路灯。其中,上游生态花池5内填腐殖土及预埋排水管,通过栽种一些景观植物美化防浪墙,增加坝顶的景观效果。通常情况下,每隔30m将上游生态花池5截断,在坝顶预埋路灯基础预埋件,下部防浪墙3内预埋穿线管从电缆沟6内接引路灯电源,路灯基础不再占用坝顶路面,增加坝顶路面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的混合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坝由混凝土坝和位于其上下游的土石坝构成,所述混凝土坝的顶面高于所述土石坝设置,且混凝土坝的顶部具有向上游延伸的上游悬挑臂和向下游延伸的下游悬挑臂,所述上游悬挑臂的端部设置有防浪墙,所述防浪墙的外侧设置有消浪反弧块,防浪墙的顶部设置有上游生态花池和坝顶路灯,防浪墙的内侧设置有电缆沟,所述下游悬挑臂的端部设置有路缘石和下游生态花池,所述电缆沟和所述路缘石之间为坝顶路面,所述坝顶路面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电缆沟和所述下游生态花池相连通的预埋排水管;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常规施工顺序,完成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以下坝体的混凝土浇筑及相应土石坝结构填筑,并在坝体顶部预留坝顶结构插筋;S2,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指标与填筑标准,将心墙填筑至坝顶高程;S3,按照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下边缘轮廓线结构对步骤2中填筑的心墙进行部分挖除;S4,将步骤3中挖除的心墙顶部涂刷泥浆作为下部土模板,结合坝顶结构插筋,浇筑包括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的T型双悬挑坝顶结构,浇筑时,在两侧的上游悬挑臂和下游悬挑臂中预埋灌浆孔,上游悬挑臂顶部侧预留上游防浪墙插筋、电缆沟结构及预埋排水管,下游悬挑臂顶部预留下游生态花池;S5,坝顶结构拆模养护达到设计龄期后,完成剩余部分外包裹土石坝结构填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昕张艺朱方超郭锋远范梦宇刘蒙娜高杉贾明灏李刘红宁保辉薛建军张朋崔玉荣余濛杨晓龙李富滨冯意轩梁音冯怡范肖月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